将相和 哪些句子写得好 好在哪儿 (每句话在50字——10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08:52:47
将相和 哪些句子写得好 好在哪儿 (每句话在50字——100字左右)
将相和 哪些句子写得好 好在哪儿 (每句话在50字——100字左右)
将相和 哪些句子写得好 好在哪儿 (每句话在50字——100字左右)
1、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这是蔺相如见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以宝玉有假为由把玉取回后理直气壮说的一番话,表现了他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秦王“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说明秦王根本无诚意换璧.“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说明蔺相如非常聪明,机智地把玉取回.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说明秦王非常喜爱这块宝玉.蔺相如正是抓住了秦王爱玉的特点,说“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以此来表明其勇敢和决心.
2、蔺相如说:“……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段话说明了将相和与不和对国家安危有着重大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突出了廉颇、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同时也表明了秦国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说明自己避让廉将军并不是害怕他,而是为了国家利益,为国家着想.蔺相如的话,表现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忍辱退让、胸怀宽广的好品质.
3、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这句话是蔺相如分析的两种可能性和两种对策.目的是造成“秦国理屈”的局面,让秦王“没有动兵的;理由”,使赵国化被动为主动.这说明蔺相如深谋远虑,表现出他的智慧.
【难句讲解】
1、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这句话从表面上看,提出交和氏璧必须举行隆重的典礼是合情合理的,使秦王无法拒绝;实际上是,蔺相如为了赢得时间完璧归赵,而采取的对付秦王的办法.
2、赵王封蔺相如做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赵王为什么封蔺相如为上卿,因为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职位比廉颇高”这句话引出了“负荆请罪”的故事.这句话在课文中起过渡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佳句赏析】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地位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廉颇起先为个人名利而闹,有居功自傲的缺点.但他后来知错了竟毅然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这种诚恳、坦率、直爽的性格,作为古代一位堂堂的大将军,确实不可多得.蔺相如的这一举动,既表现了他为国家利益着想的思想,也从侧面突出了他的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