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的人比如伽利略,哥白尼这些人,要她们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21:22:13
坚持不懈的人比如伽利略,哥白尼这些人,要她们的故事,
坚持不懈的人
比如伽利略,哥白尼这些人,要她们的故事,
坚持不懈的人比如伽利略,哥白尼这些人,要她们的故事,
拉瓦锡发现氧气的故事
1794年5月8日,一位51岁的学者被指控"在士兵的烟草中掺水",而被押上断头台.临刑前,这位学者要求:"情愿被剥夺一切,只要让我做一名普通的药剂师,做一点化学试验,就心满意足了."然而,他的要求根本就得不到批准.随着行刑官一声令下,学者的脑袋被砍了下来.
这位学者就是被人们誉为"近代化学之父"的法国科学家拉瓦锡.他的死是科学上的一大损失,以至于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痛惜感叹道:"他们割下拉瓦锡的头,只不过是一瞬间的事,但是不知在100年之内,世界上还能不能再长出一颗那样的头颅."
拉瓦锡于1743年8月26日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家境富裕.不过,他并没有秉承父亲的旨意从事法律,而是爱上了自然科学.
博学多才的拉瓦锡研究过炸药,涉猎过农业栽培技术,改良过养牛法,制定过开山筑路的计划.不过,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他在化学和物理方面的贡献,尤其是他通过长期的严格实验,发现了一种能助燃、助呼吸的气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氧气.
氧气的发现是对拉瓦锡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钻研精神的馈赠.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两位科学家触到了真理的鼻尖,令人遗憾的是,囿于传统理论的束缚,他们都半途而废,从而将撩开真理面纱的殊荣让给了拉瓦锡.
早在17世纪,欧洲人通过燃烧和呼吸的研究,发现了空气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气体.但是,当时流行的"燃素学说"统治了他们的思想,禁锢了他们对空气的进一步研究.
瑞典化学家舍勒在1773年以前,就通过实验制取了纯净的氧气.但是,作为"燃素学说"的忠实信徒,他错误地把这种气体叫"火气",并且认为燃烧是火气与燃烧物中的燃素结合的过程,火和热是火气与燃素化合的产物,从而未能正确地解释燃烧现象.
几乎与此同时,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也通过实验制取了这种气体.他把蜡烛放在这种气体中,发现火焰比在空气中更加炽热明亮.他还把老鼠放进去,发现它比在等体积的寻常空气中活的时间约长了4倍.他亲自尝试了一下,一吸进去,便"觉得这种空气使呼吸轻快了许多,使人感到格外舒畅".但他没有继续研究,而是开始了在欧洲大陆的度假旅行.
当科学的珍珠出现在舍勒和普利斯特列眼前的时候,他们没有鉴别出来,而是把它看成了鱼目,从而与机遇女神失之交臂.
于是机遇女神青睐的目光投向了拉瓦锡.他发现"燃素学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破绽.比如,既然金属在煅烧中逸出燃素,那为什么重量反倒增加呢?而蜡烛呢,燃烧之后,竟一无所剩,似乎全部消失了.
为了弄清事实的真相,拉瓦锡开始了严格的实验.他首先仔细地称量了装有空气和固态物质的密闭容器,然后用放大透镜将阳光聚集在物质上,或者用火加热.当物质燃烧完后,再重新称量装有反应物的容器.他用各种不同的物质反复进行实验,结果都表明,密封容器的重量在燃烧前后都不变.
这是什么原因呢?拉瓦锡的大脑开始了紧张的思索.后来他终于得出结论:原来在没有密封的燃烧当中,空气中有一种新的物质元素参与了反应,使得物质燃烧前后重量不一.为此,他把这种气体命名为酸素,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氧气.
这样,金属生锈、重量增加的秘密也被揭开了.
最后,拉瓦锡推翻了流传多年的"燃素学说",指出:"由于人工的或天然的操作不能无中生有地创造任何东西,所以每一次操作中,操作前后存在的物质总量相等,且其要素的质与量保持不变,只是发生更换和变形,这可以看成是公理."这番话体现了"物质不灭定律"的基本精神.拉瓦锡的思想超越了他的同时代人,因为他不仅注意到了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性质的变化,而且注意到了数量上的变化,从而使得化学科学割断了与古代炼金术的最后一根纽带,以一种崭新的面目蓬勃发展起来.
http://baike.baidu.com/view/4162.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105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