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形象的语言描摹采桑子·重阳下阕所描写的景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6 06:36:21
用形象的语言描摹采桑子·重阳下阕所描写的景象用形象的语言描摹采桑子·重阳下阕所描写的景象用形象的语言描摹采桑子·重阳下阕所描写的景象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那不是春天的光辉.却胜过春天的光芒,无涯的

用形象的语言描摹采桑子·重阳下阕所描写的景象
用形象的语言描摹采桑子·重阳下阕所描写的景象

用形象的语言描摹采桑子·重阳下阕所描写的景象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那不是春天的光辉.却胜过春天的光芒,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紧承上片意,写景,写的是真实感受.自是秋风劲厉,不似春光妩媚.但却绝对不是“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假如说在这两句中,于秋风春光,尚无所轩轾;那么,紧接着写道:“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这就于秋风春光,已有所抑扬了.为什么“胜似春光”?春天里哪能有这天高气爽、江净波平的既鲜明又绚丽的寥廓景象呢?“寥廓江天万里霜”,这可同杜甫的“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大不相同.同是秋霜,杜甫联想到的是“公堂”,毛泽东联想到的是“春光”.而以秋比春,所作出的审美评价,显然根据不全然在于春与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更喜欢劲厉,不接近妩媚.因而在这种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秋风劲”使人联想到如花似锦的和平生活.于是“胜似春光”,便是合乎逻辑的推论了.“江天”句则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这些寓意和寄托,都是在写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其妙处是“味在咸酸之外”.不得把诗的形象看作某种概念的象征,这比那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又高一筹,是真正的诗意与精深的哲理的统一,是浓郁的诗意中放射出的巨大哲理光辉.它首先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并从而又给人以刚毅的意志的鼓舞和智慧的理性的启发.这是诗的最高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