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还能发展多少年?世界铀矿储量,能否支持核电发展的需要,核电能够支持社会发展多少年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06:47:38
核电还能发展多少年?世界铀矿储量,能否支持核电发展的需要,核电能够支持社会发展多少年呢?
核电还能发展多少年?
世界铀矿储量,能否支持核电发展的需要,核电能够支持社会发展多少年呢?
核电还能发展多少年?世界铀矿储量,能否支持核电发展的需要,核电能够支持社会发展多少年呢?
随着全球核电复苏,第二次铀资源勘探揭示世界铀资源有巨大增加.世界资源专家早就预计,勘探工作显著增加立即可使已知经济资源增加一倍;根据与其它金属矿物类比,预期目前价格水平加倍,到时能使标准资源增加十倍左右[4].去年6月,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总工程师张金带在“2008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年会暨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表示,我国正在做新一轮铀资源潜力预测,资源量或超200万吨[5].连闻所未闻的近邻蒙古国也发生了“铀”革命[6],据估计铀矿有130万吨,预示我国“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有很大的潜力. 上述信息令人、特别使核能工作者振奋.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环境污染后果日渐严重、石油价格飞涨压得国家喘不过气来,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大力发展核电已经成为国家的现实选择.现在发展核电有“粮”了,我国核电具备了规模发展的条件.一个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60年运行寿期需要1万吨天然铀.我们有200万吨铀资源,就可以放心建造200台百万千瓦(2亿千瓦)的核电机组,不必担心“断粮”挨饿! 目前世界多数核电大国所用天然铀,主要来自国际市场(俄罗斯和加拿大除外),而大多铀资源丰富的国家自身却没有核电.因此铀资源市场注定是全球化的市场.建立国内生产、海外开发、国际铀贸易三渠道并举的天然铀资源保障体系无疑是正确的方针,我国核电装机总量完全可以超过2亿千瓦. 铀资源是全球化市场,铀价格必然有波动.要抓住时机,开展国际铀贸易.近期内金融动荡、经济下滑,国际铀价仍将延续下跌态势.去年10月,铀市场大幅跳水.每磅八氧化三铀现货价格跌幅近30%,只有46美元.国家和核电企业应适时进行资源储备.即使按照天然铀价100$/kg计算,一台100万千瓦核电机组60年运行寿期天然铀成本只有10亿美元;为同容量火电机组同期进口煤炭费用的1/15(进口煤价按100$/吨计).天然铀价格过低或过高(≦40$/kg U,或≥130$/kg U)都是不持久的,也不利于世界核电健康发展.传播“要有铀价达到500美元/磅的思想准备”,没有任何事实根据.因为早就有人估算过,即使用上个世纪 80年代的技术从海水提炼铀,成本也就在200-400美元之间[7].况且天然铀不到燃料成本的1/4,对发电成本的影响很小[8]. 我国核电发展技术路线已经确定.坚持发展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实施中采取技术引进和创新相结合的方针.为使我国核电建设不停步,满足电力发展需求,以现有成熟的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为基础,通过设计改进和研发,建设一批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这是一条正确的规模化发展核电的道路.即使暂不考虑新引进的AP1000,到2020年建成的7000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都是二代改进型,也不到可建造装机容量的30%,还有70%的余地建造较先进的第三代核电,仍然是那时世界核电机型比例最优秀的国家. 应当意识到,我国人口众多,要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使经济继续发展,让老百姓过上像样的生活,必须不停步地加速核电建设,此外别无出路.铀资源市场是全球化的市场;核燃料循环产业是充分市场化的国际化产业,我国必须成为世界上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 发展核电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但是,要使中国核电顺利走上快车道,还必须坚持最基本的成功经验不动摇;牢记过去的教训不折腾;规范管理,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创造“公平”、“良性” 竞争的外部条件;规划和保护国家资源,保证正常供应;激励设备制造厂商提高设备制造能力和设备质量,提高设备国产化水平. 对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核电属于“舶来品”,有个引进、消化吸收、积累经验和创新的发展过程.但有的国家发展较顺利,有的走了有些弯路.总结起来,最基本的成经验就是坚持轻水堆技术路线;引进先进技术,加快发展速度;走标准化、系列化道路,逐步提高国产化水平.纵观世界各国核电发展的道路,最基本的经验就这么简单.其中最成功的是法国,核电比例已达到78%;日本和韩国也比较成功.美国是压水堆核电的发源地,但标准化、系列化道路走得不好,现在已有认识. 我国发展核电借鉴较多的是法国经验.80年代从法国成套引进M310型核电机组.最初大家还不大适应,但很快认识和觉悟了.经过消化吸收,已经走上正常发展规道.在建的核电机组也都坚持标准化、系列化方针.应当客观、公正地评价引进M310技术对我国核电发展的积极作用.它培养了中国核电建设和运营队伍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我国与国际核电技术水平的差距大幅度缩短,也为后续三代核电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支撑. 但终究西屋公司是压水堆的“祖师爷”.中国核电再前进一步,从西屋引进AP1000,大家寄托了很高的希望.早在招标初期,多数核电专业人士就倾向于 AP1000.因为它采用非能动安全技术,理念先进,系统简单,设备数量减少,是一种基于成熟技术的新堆型设计.但开标结果,大家很吃惊,因为价格高得“ 离谱”!进一步深入了解发现,因刻意追求过高的安全指标,引进屏蔽泵存在技术风险,对主工艺系统性能的影响也有待实践检验.因对整体设计的成熟度存在疑虑,希望通过首堆实践验证,再全面铺开. 这种见解是有道理的.因为我国核电专业人氏通过30年实践,有许多的经验和教训.知道任何上工程的项目,必须是“实践证实的”技术.即使是引进的、有参考电站的工程项目,也要对设计改进进行全面审查,能不改的尽量不改.贪图先进,采用任何未经证实的技术有巨大的风险.经济损失之大、政治影响之深,真是“刻骨铭心”. 大亚湾工程是我们首次引进的世界第N(>20)台M310核电机组.因同类型机组运行发现运行中控制棒受横向水力影响贴靠在导向管壁上,担心影响落棒时间,改用法国新系列机组设计的导向管.调试期落棒试验发现大量控制棒落棒时间超标,被迫全部恢复原设计,致使工程仅因此延期6个月. 田湾工程是我国首次从俄罗斯引进的VVER机组.但相对巴拉可夫参考电站做了很多改进.调试发现的问题很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蒸汽发生器(SG)传热管外表面应力腐蚀和主泵密封设计共模故障,曾引起高层严重关注.我国首位核电设计大师、中科院士欧阳予时任电站总工程师,对不锈钢管道应力腐蚀问题很有经验,曾向俄方提出SG运输保养期间的保护问题,但俄方以有防护措施为名未予采纳.结果调试发现多台SG传热管出现大面积应力腐蚀裂纹,反应堆未运行就堵了几百根传热管.主泵密封采用的无油润滑技术曾在潜艇堆上用过,移植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主泵上,先在实验台架上做了试验.设计审查未提出问题.曾有人问当时的电厂总工程师马一(留苏的热工水力专家),世界大型动力堆都是油润滑,为什么俄罗斯采用水润滑.回答说“水润滑好哇!”未引起注意.结果因工厂台架试验不充分,调试期间主泵密封在未曾试验过的工况下运行烧毁,属于共模故障.必须修改设计,并补充台架试验.田湾核电站因处理调试发现的各种问题首台机组推迟两年多. 大亚湾核电站成功运行多年后,为提高效率、革新挖潜,曾与西屋公司签约对装卸料机进行改进.只是因为稍微不慎,留有小缺陷,使大亚湾几乎陷入绝境.事后西屋人后悔不迭. 核电界专业人士技术上普遍偏于保守,核电厂业主尤甚.因为业主追求的是工程造价合理,按期建成,安全稳定运行,对引进新技术、创新、改进存在思想顾虑.在这方面,国际教训更多,不一一赘述. 通常核电工程设计问题在设计审查中发现并得以纠正,如造成的损失为1,在调试中发现造成的损失则为10,而在商业运行后发现造成的损失为100.设计方对此负技术责任,负责免费予以解决,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赔偿不起.大亚湾和田湾工程都进行过设计审查,但深度、水平和手段不足,审不出重大设计技术问题.所以一切政治和经济后果只能由业主负担,有苦说不出.但第二台机组取得了经验,一般都能如期建成发电,几乎成了规律.业主对新技术比较保守,不愿吃第一个“ 螃蟹”. 对于AP1000,美国电厂业主就很明智.看中国人首先吃AP1000这个螃蟹,而且一家伙吃四只,所以勇敢起来.建成时间在中国的三门和海阳之后.估计,中国的核电专家对AP1000工程设计也要进行设计审查,还是采取慎重的态度为好.至少先不要说我们“100%地消化吸收了技术,非常细化地掌握了这一技术核心”[9],因为我们还做不到. 我对AP000设计有很高的评价,诚心希望三门核电首台机组顺利建成发电.但对按期不抱过高的希望.因为西屋毕竟几十年不搞设计,真正有工程设计和现场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不多,小的设计差错和不协调在所难免.但愿不出现颠覆性重大问题,过多延误工期,以减少业主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