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执行官》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 写一篇 1500字观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8:40:50
《首席执行官》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写一篇1500字观后感《首席执行官》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写一篇1500字观后感《首席执行官》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写一篇1500字观后感不止一次

《首席执行官》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 写一篇 1500字观后感
《首席执行官》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 写一篇 1500字观后感

《首席执行官》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 写一篇 1500字观后感
不止一次看过“首席执行官”这部电影,但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
第一次看:看完后非常激动,为海尔能创造民族品牌的壮举所感动,为海尔成为世界知名企业为国争光所感动.这种感受很能激励人,使人深受鼓舞.甚至有创业的冲动,也想能为中国能拥有更多世界名牌做贡献!
第二次看:依然感动,但更感动海尔人的创业精神,感动的是海尔人面对挫折时的态度.电影作为艺术作品不可能全面罗列海尔在成长中的困难挫折,只是海尔20多年发展的缩影.海尔人用特有的对待困难的态度---只要想办法、只要努力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这样的精神在迎接和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电影中CEO凌敏先生有这样的几段话,我觉得他说出了海尔人的精神,说出了海尔的企业文化,说出了海尔的危机观.这几段话分别是:1、一个人没有钱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没有奋斗的精神.2、海尔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就是每天从零开始,创新精神就是今天比昨天有提高有进步,通过不断创新实现自我.3、海尔要走的是不断战胜自我的道路,因为我们在国内做到第一并不代表就是世界第一,要做世界名牌就要看到自己和世界名牌的差距,有差距就要学习,努力缩小差距.4、没有沉不了的船,没有倒闭不了的企业.我们每天都在面临这样的危机.而避免危机的唯一办法是要靠人的努力,员工要三倍的努力,干部要十倍的努力.这个努力就是要不被昨天的成功思维束缚,为了明天的成功去不断学习,不断战胜自己,这就是摆在海尔面前最大的挑战.有这样的一群敢于迎难而上,勇于自我刨析的人组成的团队何愁困难呼!
第三次看:这次再看,我同时在思考一个问题,相对国内的大小企业海尔成功的关键在那里.经过20年的开放发展,中国不缺乏创业的资金、人才、市场、有潜力的企业家,但像海尔一样迅速成功的企业并不多.从海尔的成长经历中不难发现他解决好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发展目标、计划和时间表
海尔的目标就是成为世界著名企业,海尔产品成为世界名牌,本世纪初成为世界500强.
这是海尔不断追求不断创新和不断超越自己的动力.为此海尔制定了自己发展的计划是时间表,我们看:
1、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年)用7年时间,通过专心致志做冰箱的过程实施了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2、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1998年)用7年时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西方再亮’的理念,成功的实施了多元化扩展.
3、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 )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空间的策略正在加快实施与进展.
二、业务组合状况
从影片中可以看出,海尔在完成了第一个阶段使海尔冰箱成为国内和国际知名品牌之后进入了多元化的经营阶段,向更多的家电行业拓展.同时营销策略和规模也进入了新的阶段,目前海尔在海外发展了62个经销商,30000多个营销点,海尔产品成功进入了世界各大零售连锁公司,如沃而玛、家乐福、等等.成功的在欧洲,美国和东南亚建立生产线,避免了国际家电寡头门所设的贸易壁垒和WTO规则的不利因素,为占据有利的市场奠定了基础.
三、在主要业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等‘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思路是海尔的发展多元化的前提,到1999年海尔冰箱的品质和科技指标是美国2年以后的标准,这就说明海尔的产品在同期有绝对的竞争力.甚至后来像AE这样的家电寡头也低下头来和海尔谈合作的事宜,难怪德国利菠海尔的总裁感叹道他们认为50年结果海尔只用了14年就赶上他们了,他们不经意为欧洲培养了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四、组织原则
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一定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拥有一群高素质的创业团队的企业.海尔亦如此,海尔的成功使他成为了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程.科学人文的管理是海尔吸引优秀人才的基础,按凌敏先生的话说,在我们海尔工作你会有主人翁的感觉,在这里你会体会到创业的激情.按照马思洛的需求原理,一个人的最高需求是归属感、被信任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正是一个优秀人才被吸引和为之努力工作的动力.海尔正是把员工当作企业的主人为每位有志青年提供创业机会为原则来组织他的创业团队.使团队的每个成员享受到了什么是主人的归属感以及创业中的激情和幸福.同时海尔为更好的完成国际化战略,建设了三园一校,即海尔开发区工业园、海尔信息园、美国海尔园、和海尔大学校.
五、执行力
影片中反映出海尔集团是拥有一支有很强执行力的创业团队,从总裁到研发副总到营销总监到品质主管到一线员工等等,每个阶层,每个组织都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或提前优质完成公司交给的工作和任务.公司推行了6S管理,品质精细化管理等等,影片中可以看出,销售商被感动了,感动他们的是这支年轻有创业激情的团队.研发部门用46天完成了25款冰箱的样品设计,更用2天改进了客户的修改建议,这些是日本和韩国用一年时间来完成的.难怪客户被感动呢.
六、管理者的风格和个性
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什么样的老板成就什么样的企业,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尤其是民营企业’这话很有道理.在企业文化的形成中往往管理者的风格和个性是影响的关键.从影片中我们看到海尔的企业文化追求绝对优质产品、不断创新、以振兴民族品牌为己任,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等就是在新一任CEO凌敏先生的领导下形成的,可以说海尔的做事风格海尔企业所表现出的个性就是凌敏先生的风格和个性.正是这种风格个性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成就了海尔的辉煌.我们看到在创业的艰难阶段CEO凌敏先生依然砸掉了76台不合格产品,他用26万元来提醒和教育员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这样的困境中只有凌敏先生有这样的魄力和风格做这样的决策.接下来我们被3颗多余螺丝钉而检查全部包装好的冰箱的质检部的事情感动,被如此短时间内完成客户的需求的研发团队的情景感动,被在国内国际获得的每次奖励所感动,….我们说海尔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更是一部优秀的教育课程,感谢能分享海尔的成长的每个事迹,从中我也得到了成长.
一些政界的官员比较糟糕的表现:1.缺乏责任意识,天天只要没有天灾人祸,就可以嘻嘻哈哈,一出事就假装忙得屁颠屁颠似的,做作,对不起千千万万的老百姓;2.别说进取心了,连责任心都严重有问题,游手好闲也罢了,甚至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有些达到了伤天害理的地步;3.缺乏斗志,缺乏危机感,也没有动力,每天安逸就好,能不烦就不烦,天塌下来了还有别人顶着;4.缺乏决策能力,经常鱼肉酒香,哪有心思管建设步伐,海尔CEO张瑞敏一心在琢磨着企业出路和发展5.不懂得事业的意义,每天按部就班的上班,该干嘛干嘛还能凑合,不明白在政府建设祖国就是一番事业的道理,顶多想的是升官发财;6.雨水清理不了臭水沟,要想彻底清理确实也不可能,年青一代的教育是必须的,这只是一方面,因为清水倒进臭水沟里,臭水沟还是臭水沟;总而言之:
官员制度要变:
一个责任下来了,责任人一大堆,找不到负责人,直接导致个人不负责,执行不负责,管理混乱;每个政府内部,垃圾开始慢慢清理,可以分职位,分单位地慢慢清理,提高政府员工的考勤制度,梳理政府义务,砍掉枝丫交错的情况,责任到人,做事条理清晰,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和政府职能必须分开,公私分明提了几千年,正如邓爷爷所说的那样:是时候了;
各个政府机构之间要变革,不同政府机构之间过于亲密,说什么都是一家人,对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但绝对不能是败家子,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岂能容你胡作非为,不明白这个道理,政府机构的分开设置还有什么意义,不仅是分开执法,同时也是互相监督的作用,人民检察院的天天和人民法院等行政机关的纠缠在一起,私交归私交,公私还得公了,要不然要检察院做什么呀,难道天天去查叛国犯?官员要对合法百姓负责,而不是合法百姓要对官员负责,百姓是官员的衣食父母,别弄成官员霸占一方;针对这些情况,完全需要中央需要新成立一个监督机构,辅助实施,杜绝从本地其他机构调用公务员,否则很容易形同虚设.
在政府机构不仅仅是份工作,更应该是一份事业:
现在上档次的企业,管理的目标就是希望有一天能让员工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这个目标不属于公司独有的,也不属于某一个人的,而是所有人共同的目标,愿意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政府机构也是如此,建设祖国,构建一个国强民富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不计较你是属于哪个省哪个地区的,你依旧是这个大厦必不可少的一块砖,人生在世不过百年,难道还有什么能比一起建造永远的丰碑更有价值.
理想,信念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本周六观看了电影《首席执行官》,感受颇深.整个影片讲述了海尔集团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从最初资不抵债的小厂发展成为国际品牌的故事.贯穿始终,影片讲述的就是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演变成一种精神,一种海尔精神,一种民族精神.故事主人公凌敏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人的成就就取决于他的思想体系,正是他高瞻的眼光,果断的决策,才是海尔杀出重围,走出今天的成就来.
最初到德国引进生产线,用有限的资金购买先进的设备生产线,几乎是毫不可能的事情,谈判过程是艰辛的.正是主人公的坚强信念深深打动了对方,最终将生产设备引进到海尔来.为了强化工人的品质意识,凌敏带头当场将76台不合格产品砸毁.因为他知道,产品有了质量保证,企业才会有良好的信誉,才会得到消费的认可,才会有生机和活力.当时凌敏说过一句话,大家都记忆深刻:“今天我们不砸冰箱,到时候别人都来砸我们厂了”.正是这样,凌敏唤醒了海尔员工的质量意识,使海尔迅速成为国内第一大品牌.也是这种品牌信念,在后面扩厂需要资金时,面对AE公司抛来的“橄榄枝”时,为了保住海尔这个民族品牌,不沦为对方的代工工厂,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对方.
影片中凌敏总是忙碌地奔波于工厂、商场之间,在家里的时间总是很少.反映其家庭的画面只是一点点,然而就是那么一瞬间,感受到其家庭成员强大的信念支持着他,鼓舞着他.“妈妈,爸爸什么时时候陪我玩”,尽管小孩小小的请求凌敏都不能满足他;尽管他每次回来的很晚,大家都等着他.但家庭成员里从没一个人说过他,埋怨过他.因为此刻,他属于海尔.当遇到困难时,其爷只说了一句:“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简单的一句话蕴藏着巨大的含义.正是家庭里默默无闻支持的信念,成就了他的事业.
年轻的海尔人也有一种信念.那种积极向上,敢干拼搏,永不服输的信念.公平人赛马机制,大胆起用新人,给了年轻海尔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开发欧洲市场,向总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个杨阳的年轻人.年销售额3000万美元的任务对她来说简直是天方夜潭.领导的信任与鼓励,加上杨阳的自信,在这条开拓的道路上挫折虽多,但最终取得了成功.另外,年轻的研发队伍,从客人提出到样品的完成,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使产品迅速上市,赢得了客户的信信誉与赞赏.
当理想遭遇挫折时,信念显得极为重要.动摇者将前功尽弃,坚持者最终将取的成功.影片中,海尔最初的翻译在遭遇危机时,未能坚持自己的信念,面对待遇优厚的诱惑,毅然离去.在其以后的十几年里,物质生活虽然满足了,但他始终觉得生活中缺少了点什么,找不到以前在海尔的那种感觉,那种创业的激情与成就感.同样的海尔人,美国海尔工厂的经理,面对AE公司数倍于自己工资的诱惑时,毫不所动,因为他已深深融入到海尔的精神中.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激情与成就感,这是什么也换不到的.
在海尔,每个人人岗位不同,出发点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并始终为这个信念奋斗着.成功是深埋于地下的矿产,要将他挖掘出来,人们往往缺少的是坚持,始终怀着一颗坚持的心,坦然面对一切,将勇气化为战斗力,通过努力,将汗水变成硕果,你定会成功!
“凌敏”的战略眼光——电影《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作者:王希胜



一切组织、事业的成功都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做指引,要有一个系统的整体架构作保障,这就是发展战略.
一个正确战略的制定,应包括对过去的全面总结、对现在的准确定位和对未来走向的正确判断.总结是对过往经历的梳理和经验教训的提炼,定位是对企业、组织或个人所处时空坐标的客观把握,有了对过去经验教训的吸取和自身所处时代背景、行业背景的了解,才有可能对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基于这样的判断做出的企业发展战略,才能有助于抢占市场先机,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关于战略制定的一系列考虑,往往内化为企业家的本能,电影《首席执行官》中海尔的成功正是由于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上,作为带头人的企业家凌敏(原型为海尔集团CEO张瑞敏)都能够凭借自身的战略眼光对企业本身做出客观评价,准确定位,并及时地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并坚定不移地执行战略规划.
电影素材来源于现实,下面就让我们回到现实,重新感受一下电影中凌敏的原型海尔集团CEO张瑞敏的战略眼光.海尔从一个欠账一百多万的集体企业到逐步壮大成为跨国集团,共经过四次战略调整,可以说每一次战略调整都彰显了张瑞敏作为企业家的睿智和战略眼光.
一、名牌战略阶段
1984年12月26日,张瑞敏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当时的冰箱厂亏损1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张瑞敏分析了当时电冰箱市场品种繁多,竞争激烈的形势,提出了“起步晚、起点高”的原则,制定了海尔发展的“名牌战略”.
要打造名牌,产品质量是关键.1985年,张瑞敏从消费者的信中发现了产品存在的质量隐患,为了真正唤醒员工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他带领员工亲手砸碎了76台不合格冰箱,向员工们表明了他强化质量管理的决心,经过六年的发展海尔以它的高质量和优质服务赢得了市场.1991年,在全国首次驰名商标评比中,问世仅仅六年的海尔品牌与那些传统名牌一起,被评为“全国十大驰名商标”,标志着海尔的“名牌战略”已经开始产生积极的效果.2009年3月27日,“海尔大锤”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收藏为国家文物.这时的海尔大锤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它凝聚着海尔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追求,更记录着一段通过“名牌战略”走向世界的企业发展历程.
二、多元化发展的战略阶段
从1984年到1991年的7年时间里,海尔通过专注于冰箱生产,在管理、技术、人才、资金、企业文化方面有了大量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拥有了可以移植的管理模式,张瑞敏敏锐的感觉到,海尔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时机已经成熟,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于1991年12月20日合并了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总厂,成立了海尔集团,迈出了多元化发展的第一步.
1992年5月,海尔抓住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历史机遇,在青岛东部高科技开发区征地800亩,建立了海尔工业园.在海尔工业园建设过程中,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始启动.1993年11月19日,海尔冰箱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通过上市融资解决了海尔工业园建设的资金问题.1995年5月22日,海尔集团东迁至刚落成的海尔工业园,拉开了海尔二次创业——创世界名牌的序幕.1995年7月,原红星电器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海尔以“吃休克鱼”的方式,通过输入海尔文化,盘活被兼并企业,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展.1997年9月,以进入彩电业为标志,海尔进入黑色家电、信息家电生产领域.与此同时,海尔以低成本扩张的方式先后兼并了广东顺德洗衣机厂、莱阳电熨斗厂、贵州风华电冰箱厂、合肥黄山电视机厂等十八家企业,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与规模扩张方面,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国际化战略阶段
在大多数家电企业都在忙于国内市场竞争的时候,张瑞敏凭借对中国入世后的市场形势判断,再一次走在了别人前面.1997年2月,莱茵河畔掀起海尔潮,海尔参加了在德国科隆举行的世界家电博览会,海尔向洋人”颁发产品经销证书的消息,不仅使中国人在国际市场上扬眉吐气,更标志着海尔品牌已经在国际市场开始崭露头角.
1998年3月25日,海尔总裁张瑞敏应邀前往哈佛大学讲课,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案例成为哈佛工商管理学院的教材.
1999年4月30日海尔在美国的南卡州建立了生产厂,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美国的土地上.欧洲海尔、中东海尔也先后揭牌,并有更多海外经销商加入到海尔的营销网络中.2000年3月份,第一台美国制造的海尔冰箱下线.2002年3月4日,海尔在美国纽约中城百老汇购买原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北美的总部,此举标志着海尔的三位一体战略又上升到新的阶段,说明海尔已经在美国树立起本土化的名牌形象.2005年,海尔集团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在舍弃大量竞争力不高的定单的情况下,全年实现全球营业额1039亿元,其中海尔品牌产品的出口和海外生产海外销售达28亿美元,同比增长40%.实现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转变.
2009年1月4日,世界著名消费市场研究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发布消息:中国海尔冰箱以6.3%的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越惠普而成为新的世界冠军.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诞生的第一个世界家电冠军品牌
四、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2005年12月25日,“海尔创业21周年暨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研讨会上,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基于对经济全球化的深刻认识,再次对海尔的发展战略做出调整,宣布启动新的发展战略阶段、发展模式及新的企业精神和作风.至此,海尔进入继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之后的第四个发展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新的战略阶段,海尔取胜全球市场的发展模式是“人单合一”.全球化背景下,海尔的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从“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迅速反映、马上行动”升级创新为“创造资源、美誉全球,人单合一、速决速胜”.
纵观海尔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海尔的每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和自我超越,都源自张瑞敏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和果断抉择,影片中凌敏的形象很好的再现了张瑞敏作为一个企业家的智慧、勇气和担当,现实中的海尔也正是凭借着“凌敏”的战略眼光,把别人看来完全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变成了现实.
黑龙江省地矿局领导班子,也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战略眼光,在全面掌握现阶段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准确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客观分析自身工作环境的前提下,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从开展“机关强化优质高效服务,基层谋求更好更快发展”学习实践活动,到提出实施“五大战略”,打造“四大板块”和上市公司,再到与三地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整个布局一气呵成,一以贯之,定位准确,措施得力,收效明显.通过开展“三问”“三求”学习实践活动,明确了自身定位,切实提高了机关服务意识和基层领导班子的发展能力;实施五大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方向,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三地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今后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打造四大板块和上市公司也必将有力地促进地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新一届党组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对时代背景和发展方向的精准把握,龙江地矿经济腾飞指日可待.



看完《“海尔”首席执行官》这部影片后,我心潮澎湃,斗志昂扬,感动和振奋在心中激荡,长久潜伏的民族自尊和自豪感也再次被唤醒和点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首席执行官》不仅是看电影,还是一场关于管理文化的学习.电影中海尔CEO凌敏是现实中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化身,述说的海尔成长故事以现实中海尔的发展史为蓝本,将海尔发展中的典型事例有机结合在电影中精彩呈现,相比其它大荧幕制作给予观众的视觉享受,这部影片更侧重于带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启迪.
执行官做的第一件大事:是用全厂员工的真诚,感动了德国的投资者,引进了梦寐以求的德国先进生产设备,这为海尔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这些设备,就有了向别人竞争的重要资本.
执行官做的第二件大事:是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强大的队伍,通过砸碎76台劣质冰箱,在员工心中深深的烙上了品质意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通过要求员工一定要解决客人的每一个难题,使员工建立了创新服务新观念:“客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通过严格要求员工必需按时完成当天的工作,使工厂建立了优良的企业制度:“日事日毕,日清日高”;通过要求每道工序不能流出不良品到下道工序,使工厂员工建立了市场链观念:“你的下道工序就是你的客户”;通过科学的人才机制“赛马不相马”,使人才队伍去劣存优,永远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执行官建立起了一支战斗力强大队伍,也正是这支队伍,成为海尔叱咤商坛,傲视群雄最关健的因素,最重要的资本!
众所周知,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的上帝;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企业能够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和喜爱,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并戒骄戒躁,创新的步伐不能停下;严苛的管理不能松懈;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警醒不能涣散……因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策权掌握在消费者的手中,他们能够因为对我们的喜爱而让我们兴旺荣耀,也能够因为对我们的厌恶和排斥而令我们一蹶不振,不名一文.华丽辉煌的大厦一夜倾倒的事例从来都不缺少,漠视消费者需求导致企业顷刻颠覆的事例也多如牛毛.因此,质量的警种需要随时敲响,这需要企业全员高度的责任心和主人翁精神及职业道德感.提高产量,狠抓质量,我们任重而道远.成功人士说,胸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古训“有容乃大”,在抓生产质量上,我们应该感谢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们,而不应该去抱怨、去仇视、去敌对.知不足才会有进步.“日事日毕,日省日高、日创日新”这是对生活、对工作积极的态度.生存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好与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激情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理想与信念”,而《首席执行官》激发出了整个社会的这种“潜意识”!这种激情的创造者是每一个海尔人!而作为海尔人,通过银屏来观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点点滴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更深刻地体验肩负民族使命的责任和压力!更真实地感受无坚不摧的活力和斗志
海尔在全球市场中取胜的竞争模式是:人单合一.“人”,就是“自主创新的SBU”,“单”,就是“有第一竞争力的市场目标”.人单合一模式包括“人单合一”、“直销直发”和“正现金流”.人要与市场合一,成为创造市场的SBU.直接营销到位、直接发运到位,是实现“人单合一”的基础;只有在直销到位的前提下才能直发到位.正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空气,利润是企业生存的血液,没有正现金流,企业就会窒息.为什么要实现“人单合一”?这是时代的要求:惟有每个人都对市场负责,实现速度和准确率的统一,企业才能生存.这也是竞争的要求:模仿没有出路,惟有每个人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才能超越目标.人单合一”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在形式上用条形码把人和定单挂钩,而是通过将人与定单挂钩的办法,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去挖掘市场的资源.“人单合一”是全流程的模式. “人单合一”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创造定单”、“获取定单”和“执行定单”的全流程,“人单合一”的目标是“创海尔世界名牌”.推进“人单合一”的海尔模式,才能实现与用户零距离、销售零库存、应收账款零逾期,实现价、利、量全面优化的市场目标.
电影中海尔的成功其实亦是首席执行官凌敏独创的管理体系的成功,正是他敢于突破、勇于创新,走出国门,立足世界的企业战略目标,让海尔企业用短短十七年时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而这种不断创新,使得员工在这个企业平台上获得迅速成长.科学人文的管理让员工获得了归属感、价值感,享受到了成为企业主人的满足和荣耀,并始终充满创业般的激情.
正如海尔总裁所说的,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就要有自己的品牌,就要形成国际化的大公司,就要成为狼,这样才能与狼共舞;一个民族要发展强大,就不能只有一个名牌,而要需要很多名牌.
海尔人的创业精神让人可敬,海尔人的民族自尊心让人可畏,我们的海尔人是可敬可畏的!愿我们的海尔永远如日中天,望我们的海尔人永远自强不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感染力是深刻的,影片拍出了中国企业的希望!是海尔创业的激情感动了我,海尔精神应该成为全体中国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