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的武官官职,偏将军上面是什么职位?偏将军下面是什么官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09:05:47
三国时的武官官职,偏将军上面是什么职位?偏将军下面是什么官职?
三国时的武官官职,偏将军上面是什么职位?偏将军下面是什么官职?
三国时的武官官职,偏将军上面是什么职位?偏将军下面是什么官职?
统辖军队的将军在两汉一般不常置,掌征伐背叛,非常尊贵,权臣常以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重号将军辅政.东汉中前期,度辽以及其它杂号将军皆秩二千石,与郡太守地位相等,除度辽外,其它杂号将军一般事罢即撤.将军既贵重,后来许多文职官僚也常常加重号将军,不统辖军队,只是作为殊荣而加赠.
将军地位尊贵,与将军号少且不常置有关,但更主要是跟秦汉以来社会具有浓厚尚武精神有关.许多农民起义军的首领也常因此自称将军,如黄巾的天公、地公、人公将军.东汉末,各割据势力无将军之号则不显其重,其中,朝廷封赠将军比私署贵重,其它军职也如此.
汉代以“若干石”构成十七、八级的禄秩等级,中郎将、校尉、骑都尉、郡都尉禄秩均为比二千石,禄秩相当[2].随军队规模逐渐扩大,以及军旅常设,原来的军职明显不足,因此,杂号将军、中郎将、校尉、都尉逐渐增多,而军事指挥体制上的需要也将各种军职按照一定等级排列起来,这些趋势由地方开始,最终在建安年间由曹操通过汉王朝中央集其大成,并系统化、制度化.
黄巾起义始,几位汉朝将领都以中郎将、持节之职带兵镇压起义军,象曹操以骑都尉之职归左中郎将统辖,再如董卓与关东军战,部下也是以中郎将指挥校尉.这些都说明中郎将地位已经渐渐升高,位在校尉、都尉之上.
初期,增设的军职主要是杂号中郎将、校尉、都尉,杂号将军还是很少,因为许多割据势力首领自身也才是杂号将军,例如孙权长期都是以讨虏将军割据江东,赤壁战后,刘备方表权行车骑将军;而曹操在建安前也长期为杂号将军.到了建安后期,杂号将军增多,两汉比较久远的杂号将军,如四征、伏波、度辽等,地位也比后设的尊贵,例如夏侯敦曾以伏波将军都督二十六军,夏侯渊以征西将军坐镇关中、汉中.而征镇安平等将军号,随着曹魏都督制的建立,地位也逐渐升高,而原本尊贵的前后左右将军地位则逐渐下降,不过这已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总之,直到东汉结束,将军号虽然开始增多,但是将军职位还是为时人所重,不单重号将军,杂号将军的地位也依然很高.
建安年间,曹魏(以下均指建安年间的曹操军队)的军职升迁制度如下:
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牙门将、骑督、部曲督等—别部司马(军司马)—都尉(骑都尉)—校尉(但五校几乎成清贵武职,偏文)—中郎将(五官、左、右、虎贲中郎将类同五校)—裨将军—偏将军—杂号将军(裨将军、偏将军应该就是杂号将军之末,但与其它两字将军地位有别)—四征、四镇、前后左右将军—卫将军—骠骑、车骑将军—大将军
三国武将官职
大将军战国置,汉因之,金印紫绶,地位因人而异,与三公相上下.汉武帝时起领录尚书事,外主征战,内秉国政,权势过于丞相.东汉多以贵戚任之,位在三公之上.
司马《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别部司马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从事中郎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右部督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记室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兵曹掾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骠骑将军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 ,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门下督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护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镇军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车骑将军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卫将军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辅国大将军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镇军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镇军将军秩位次于镇军大将军,第三品.
征东将军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北将军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魏文帝时位次三公,吴蜀亦置.
征南将军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西将军东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东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南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西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西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左将军汉有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平时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朝议,决定国家大事,若领尚书事就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
右将军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前将军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横江将军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护军将军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安南将军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平南将军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征虏将军魏沿汉制,第三品.吴蜀亦置.
后将军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武卫将军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吴亦置,典宿卫.
奋武将军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建威将军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振威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军祭酒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昭德将军魏置,第五品.
昭武将军魏置,为第五品
建武将军曹魏置,第五品.
扬武将军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平戎将军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虎威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辅国将军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安远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折冲将军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破虏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讨逆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荡寇将军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牙门将军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偏将军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平东将军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北将军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奋威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折冲校尉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敦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越骑校尉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置.
督军校尉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赞军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昭信校尉三国时蜀置,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号.
儒林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军议校尉参议军事的官位.
先登校尉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汉八校尉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又有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中垒校尉,屯骑校尉.
西园八校尉典军、上军、中军、下军、左军、右军、助军左、右校尉.
骠骑、车骑大将军和大将军比起来,大将军是最大的,而且会在大将军前加封号,位同三公.
四征、四镇、四平、四安大将军和前后左右将军比起来前将军是最大的官职.
上面的介绍你看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有帮助,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