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怎样修成,用什么材料筑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21:25:26
长城是怎样修成,用什么材料筑的
长城是怎样修成,用什么材料筑的
长城是怎样修成,用什么材料筑的
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世界少有的奇迹.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 甘肃、 宁夏、 陕西、 内蒙古、 山西、河北、北京、 天津、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峰火台的遗迹.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关”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而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除运土、运砖可以用毛驴、山羊能爬山的牲畜外,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见,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
万里长城的工程量,据粗略估计,仅以明朝修筑为例,若将其砖石、土方用修筑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墙,可环绕地球一周有余.如果用来铺筑一条宽5米、厚35厘米的马路,那就能绕地球三四周了.如果把所有朝代所修的总计10万里来计算,则这道长墙可绕地球十几周,这条马路,可绕地球三四十周.
“因地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有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 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了
长城,作为一顶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关于修筑长城的建筑材料,在没有大量用砖以前,主要是土,石和木料、瓦件等.需用的土、石量很大,一般都就地取材.在高山峻岭的地方,就在山上开取石料,用石块砌筑.在平原黄土地带即在就地取土,用土夯筑.在沙漠地区还采用了芦苇或红柳枝条层层铺砂的办法来修筑,如像今天还保存的新疆罗布泊与甘肃玉门关一带的汉长城就是这样修筑的.修筑的方法是铺一层芦苇或红柳枝条,上面铺一层砂石,砂石之上再铺一层芦苇或红柳枝条.这样层层铺筑,一直铺砌到五、六米的高度,芦苇或柳枝的厚度约五厘米左右,砂石的厚度约二十厘米左右.若修五米高的城墙就要铺到二十层左右的芦苇柳枝和砂石.在东北的辽东长城还有用编柞木为墙、木板为墙的.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采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办法.
明朝的长城在许多重要的地段采用了砖石垒砌城墙,所用的建筑材料更多了.除了土、石、木料之外,还需用大量的砖和石灰.这些建筑材料也都采用就地取材的办法.砖瓦都是采取就地开窑厂烧制,石灰也就地采石烧制.修筑关城和堡子、敌台房屋用的木料也就近采伐.如果近处没有可供采伐的林木,就要从远处采运.在每一段分包修筑的施工组织中还专门设置了办料的部门和石场、窑厂.如在居庸关、八达岭发现的石碑上就记载有各项窑厂和石场办料部门的名称.而区这些部门的人员为数甚大.可以看出当时修筑长城备办建筑材料的任务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