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16:36:37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什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什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什么我国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一)有利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和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当中的位置.从国际比较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什么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什么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什么
我国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一)有利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和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当中的位置.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我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仍然处在比较低的地位,无论是效益水平、研发能力,还是资金和人力资本实力,抑或是市场占有率等,都和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一般地说,如果产业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上游,如处于研发、设计环节,那么,产业竞争力就比较强;反之,如果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如处于组装环节,那么产业竞争力就比较弱.目前,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我国大多数产业都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下游,要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必须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二)有利于保持快速增长.理论和实践均表明,不同的产业发展战略,往往会有着不同的增长绩效.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必须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三)与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密切结合.目前,虽然我国在一些高技术产业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产业的技术层次还比较低.这不仅不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不利于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结构的技术水平,有两层含意:一是发展一些高科技产业,二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产业结构调整与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 (四)有利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总量比较大,既决定了我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优势,也决定了我国比较大的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发展劳动密集产业,符合我国的资源和要素供给特点,有利于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发展劳动密集产业并不排斥技术密集的产业,许多高技术产业,如计算机软件、技术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也是劳动密集产业,我们应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结合起来. (五)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我国基本国情是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也较脆弱,生态容量比较小.未来产业结构应该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升级,以降低整个国民经济的资源和能源消耗总量以及总的污染排放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六)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前提下进行.我国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应该在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第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需要依靠国际市场来弥补国内原材料、能源等的不足.第二,随着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的逐渐提高,我国产业也将逐渐由自然资源粗加工阶段占相当比重的结构,沿着产业链上移到以其他后续的深加工和精深加工阶段占主导地位的结构,这意味着我国需要进口国际上的初级加工品.第三,我国的产业升级所需要的高端设备和仪器以及关键技术等,有些还需要依靠从发达国家进口.第四,我国大量劳动密集的农产品、大量的制造业产品要开拓国际市场,也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一)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但第二产业内部技术水平比较低,整体竞争力不强.尽管工业结构有一定的进步,然而其整体技术水平仍然不高,制造业内部中等技术产业大约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以资源为基础的产业依然具有重要地位,超过高技术产业的所占份额. (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仍然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结构也有待升级.就第三产业内部构成来看,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部门仍占据最大比重,现代服务业部门所占比重过低,关键性的第三产业部门(金融、科研)发展滞后,第三产业竞争力还有待加强.此外,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份额仍然较低,物流业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 (三)产业结构向着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强度更轻的方向发展,但从整体来看,形势依然严峻,产业结构整体能源消耗强度还比较高.同时由于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虽然产业结构的整体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强度在下降,但能源消耗总量和污染排放总量仍在增加,能源节约和环保形势依然严峻. (四)我国产业发展日益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但是仍然处在价值链的下游,主要集中在低附加价值的非核心部件制造和劳动密集的装配环节中. (五)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下降.就业弹性的下降一方面与产业构成的变化有关,近年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也与不同行业产出吸收就业的强度之变化有关.通过数据分析可见,不同行业的产出吸收就业强度也都在逐年下降. 影响我国未来产业结构变化的需求因素 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在买方市场基本形成的市场经济中,需求的增长及其结构的变化通常是产业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 (一)国内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消费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的同时,我国的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地说,这种变化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下降,服务消费支出比重上升.消费结构的升级将直接带动有关的第三产业部门发展和相关的文教用品和通讯制品、交通运输设备等制造业的发展,进而带动相关的交通通讯等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二是居民基本的衣食等生活必需品和电视、冰箱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市场依然庞大,但需求层次将不断提高.三是汽车、住房等高价消费品的需求逐渐释放.汽车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比较大,机械、化工、电子、服务等行业都会受到汽车消费需求增长的拉动.住房消费的增加会带动冶金、建材、装饰服务等产业的增长.四是保健消费和知识消费、信息消费将形成新的浪潮.五是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化将进一步发展,消费结构的多层次性也就决定了相应产业结构的多层次性.六是消费增长的“排浪式”特征还将维持一段时间.历史上,我国的消费增长呈现了“排浪式”特征.“排浪式”消费特征的决定因素有三个方面.(1)我国许多商品销售的增长,具有“补课”性质,即弥补改革以前和改革开放早期受到压抑的消费需求,这种性质的需求往往在短期内释放出来,造成“排浪式”消费.(2)从众和攀比消费心理,这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也导致消费需求在短时间内“排浪式”释放.(3)短期内特殊因素的冲击.比如,近年来住房的快速变化也与住房改革的因素有关.但是短期冲击因素是不可持续的.随着与居民生活福利有关的各种改革政策逐步完善,“补课”因素对消费的“排浪式”特征的推动力量会逐渐减弱;短期冲击的因素难以预料;但是,从众和攀比消费心理会长期发挥作用.“排浪式”消费的特征,往往容易误导人们将短期的消费增长判断为长期趋势,进而误导相应的投资,使得投资和生产能力扩张超过需求.所以,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必须充分研判商品消费增长势头是短期的“排浪”,还是长期趋势.产业结构安排既要满足较短时间内商品“排浪”增长的需要;又要避免投资过度,造成产能过剩. (二)国内投资需求 一是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将带来投资需求的结构性变化.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中间投入品和资本品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应该看到,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制造业中间投入中服务的投入增加,服务业和某些制造业的界线越来越不明显,制造业的某些技术突破,会开辟一定的服务业发展领域.比如手机技术进步之后,电信运营商在手机基本功能之外提供的附加服务等.工业化的推进将促进基于现代基础之上的服务业的发展. 二是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将带动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产业的发展.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表明未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还比较艰巨.基础设施的建设必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三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根据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未来我国将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的发展会带动第三产业部门投资的增长,尤其是会带来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长,从而带动基础原材料产业的发展. (三)出口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原来主要以初级资源以及初加工产品为主的格局逐渐升级到以中低技术制造业产品出口为主的格局.这些产品大都具有劳动密集的特征.未来一段时间,特别是“十一五”时期,随着加入WTO协议的全面履行,我国劳动密集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但是,也应该看到,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密集产品占领了越来越大的国际市场,发达国家认为其相应产业的就业受到冲击.虽然WTO协议对公开的贸易壁垒有条文限制,但是各种隐蔽的壁垒仍然会发生比较大的影响.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国提升产业结构和技术等级,生产和出口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避免贸易摩擦. 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 (一)大致方向 产业发展的方向,既取决于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取决于产业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大致方向是:(1)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既要发展物质产品制造产业,又要发展服务产品提供产业;既要发展消费品制造产业,又要发展资本品制造产业.(2)在构建相对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的过程中,特别要重视服务业的发展.这不仅是增加就业、提高人们生活品质、推动城市化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的需要.(3)在战略产业领域中,掌握控制力,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产业,高度重视重要装备制造业和新技术产业的发展.(4)在充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5)在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中,不断提高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二)基本思路 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市场为基础性手段,辅之以必要的政策引导,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前提,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利用效率较高、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保护、升级动力较强、国家经济和政治安全能够有效保证的相对完整而又是充分开放的产业结构体系. ————以市场为基础性手段.当前我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较快,大都与改革不到位、价格不能正确反映资源的稀缺性有关.当稀缺资源的价格扭曲,低于其真实价值时,必然刺激企业大量使用这些稀缺资源,造成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甚至造成大量的浪费;当企业有垄断地位,或者受到软预算约束补贴时,企业也有充分的积极性囤积稀缺资源,大量消耗这些资源;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辅之以必要的政策引导.一些外部性极强的战略性产业,仅靠市场的力量,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必须辅之以政策引导和政策支持. ———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前提.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的国内市场需求潜力无比巨大.这客观上为一些规模经济特征显著的产业实现由“幼稚”向“成熟”的转变创造了良好的国内需求条件,要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另一方面,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也将为我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创造更多的可能. ————以技术不断进步为基础.一方面,必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发展那些技术溢出效应比较明显的IT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海洋产业等;另一方面,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我国的智力资源和研发活动的智力成本方面,比起发达国家来,具有明显的优势.要利用我国的优势,承接技术研发领域的一些非资金密集的环节,通过我国参与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分享技术进步的好处. ———升级动力较强.产业结构升级动力较强,既体现在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方面,又体现在新的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不断成长方面,还体现在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断提升方面. ————国家政治和经济安全得到有效保证.国家必须具有对战略性产业的控制力. ———相对完整而又充分开放的产业结构体系.相对完整,就是说,从产业大类上看,各种产业都要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十一五”时期,要特别突出服务业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要从优化服务业结构出发,强化对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公用事业、农业服务等行业的改组改造,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积极发展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需求潜力大的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以及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行业,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充分开放,就是说,要充分利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重组的机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