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想行识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02:06:29
受想行识是什么意思
受想行识是什么意思
受想行识是什么意思
这是《心经》中的话(我们可以认为受想行识就是:接受、思想、行动、个人的认识),你如果想复杂一点,则要看看佛经.
如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帝揭帝,波罗揭帝,波罗僧揭帝,菩提萨婆诃.
五蕴中之后四蕴,此四蕴属于心法,故又名非色的四蕴.
在色蕴之后,加一句亦复如是,意思就是都一样是空.
即可说:
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故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此四蕴皆为心法,非色,即非物质.受想行识,用大师的话来说,“受如浮泡,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识为幻法.”(增一阿含经二十七曰)都脆弱虚空的东西.
(一)、色蕴:即物质的积聚.色蕴包含内色与外色.内色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我们所依靠生活的根身(身躯);外色就是:色、声、香、味、触--五境:所知的外境,这些都包含在五蕴之中.
(二)、受蕴既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感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忧、喜.固受有苦、乐、舍、忧、喜五种性质.
(三)、想蕴:心于所知境执取形象.既是看、听、接触东西时,会认定所对的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后为它安立名称,生起认识的心理.
(四)、行蕴:“行”是造作之义,行蕴是驱使心造作诸业,所造作的行为有善、恶、无记三种心理,称为心所生法,又称为心所.
(五)、识蕴:佛教对识蕴的解说有大、小乘的区别,在此依据大乘的分类来解说:识蕴分为八识,它又可分为三种类:一者为心,它集起诸法,并能生起种种的法,此既是指第八识--阿赖耶识.二者为意,它恒思量我--末那识.既是我们有一种心念,它一直执著有一个“我”,称为意.三者为识,既是了别外境;能够知觉外面境界的心,称为识.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首四句实是一个意思,总是说色空不二的道理.初说不异,说没有两样的,还是方便的说;后说即是,是说就是一个,不能分的,是究竟说;斩金截铁,毫无犹豫.色一个字,不单是代表五蕴,连外面宇宙万有形形色色都包在内.因为宇宙万有,就没有离了我的性海,浑同一体,尽是色;而我的受、想、行、识,是无相相,也是色.这内外两种色,都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根本是性空.现下虽是幻有,毕竟不可得的,所以即色即空,并不是色之外另有个空.参透上面所说的空义,就知道这个意义了.所以心的形形种种,亦是五蕴流转;而色的形形种种,全似空华的乱起乱灭,如电影的一幕一幕,总是有而不可得.你莫把这四句看作玄妙,实是极普通极寻常的道理.你只认明“一切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所以是性空”.不但色如是,受、想、行、识四蕴也如是;不但五蕴如是,宇宙万有的有相相,和下面一切法,如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法,六度万行的智得等,是无相相,一切皆复如是的性空.但是凡夫执有,所以说色不异空;二乘又执空,所以说空不异色;还有菩萨未曾会通不二的,所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总是破他们的法见.倘明白法见也是本空,就了无挂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