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中国年解说大赛,莲花落,快板,散文,诗歌,顺口溜的形式介绍的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15:09:47
平遥中国年解说大赛,莲花落,快板,散文,诗歌,顺口溜的形式介绍的文章
平遥中国年解说大赛,莲花落,快板,散文,诗歌,顺口溜的形式介绍的文章
平遥中国年解说大赛,莲花落,快板,散文,诗歌,顺口溜的形式介绍的文章
这是一座二千八百年历史的小城,保存了现今中国最完整的城墙,有三千多处明清时期的院落,是一百年前中国的金融中心,它拥有最古老的佛教彩塑,是四万多人的生活家园.今天,它已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
平遥——一座处于中国山西省中部的古老县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座中国北方的小城,引起了世人的注意.
在解说这座古城历史的时候,时光则要上溯到二千八百年前.当时的周王朝大将尹吉甫为抵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修建了这座古城.今天在东城墙边上我们可以看到六百年前平遥人为纪念他修筑的庙宇.在东城墙外不足三百米处则有一个据说埋藏有他衣饰的坟墓.尹吉甫可以说是平遥古城的缔造者.
古老的城墙,平遥历史的开始和象征.在距今二千八百年前后,当时的中国统治者周王朝在现今平遥之地驻扎军队、修建住房并用土筑起了一道防御线,这即是平遥古城墙最早的由来.
公元1368年,中国进入明王朝,北方的万里长城得到重建和加固,同时政府在很多重要城市构筑了城墙,这个时候,坚固的巨形砖石作为建筑材料已经能够大量生产.
公元1370年,平遥土筑的古城墙被改建为砖石城墙,这项工程持续了十几年,现在完整地屹立在世人面前的平遥古城墙全长六千一百六十二点七米,城墙高达十二米,墙底宽十多米,墙顶宽三至六米,护城河深三米.在河水干涸之后只能看到一段段残缺不全的河道.每座城门之外都有一个方形的区域与城墙同高,被称为瓮城.瓮城内并设内外两门,平时用于检查来往过客,战斗时可放进一定数量的敌人后将两门关闭,便能由上方将瓮城之内的敌人迅速消灭.
古城墙最后一次做为军事设施的用途是在1938年2月13日.这一天,侵略中国的日本军队用炸药炸开了东城墙的一角蜂拥而入,占领了这座古城.六百年前设计的防御设施在现代战争的炮火中彻底失去了作用,至今城墙东南角这些创伤便是日军当时炮击时留下的弹痕.
平遥古城墙在明清两代五百多年间先后修缮了二十六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和当地政府又多次维修,已累计投资近千万元.
平遥古城大致呈正方形,面积仅二点二五平方公里.古城中心的南北大街构成一条笔直的中轴线,高十八点五米的市楼屹立在城市的中心点上.四条横贯东西南北的大街、八条均匀分布的街道、七十二条纵横交错的小巷,共同构建了小城井然有序的交通网络.黄色和绿色琉璃瓦铺顶的官衙、寺庙与大片青堂瓦舍呈现出一种等级的象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开始了一场经济大变革的运动.人们因为缺乏对古建筑的认识或是它们妨碍了城市发展计划的蓝图,一时间许多古建在轰鸣声中纷纷倒下.平遥古城并没有置身于这场变革之外,同样它也制定了一个平遥县城市总体规划,按照这个规划至少要在古城内纵横开拓几条宽阔的道路并在古城墙上相应地开挖八个大口子以及修建一系列高层建筑.1981年这个毁灭古城的计划开始实施,但因为缺乏建设资金工程进展缓慢,这时中国的古建筑专家们得知了这一情况向政府紧急呼吁留下这座古城,建议最终被采纳了,平遥古城因为几十年经济不发达的原因而得以幸存.今天,在中国四千多个城镇中平遥已成为能呈现出中国传统历史古城原来格局和风貌的唯一范例.
平遥古城传统的民居建筑属于中国北方汉民族严谨的四合院形式,每个院落或以砖做的矮墙,四周外墙高达七八米,有利于抵御北方的风沙天气.院落多为坐北朝南便于得到更多的阳光.
平遥古民居最独特之处在于正屋保留了西北地区窑洞的形式.这种窑洞不再是凿土为窑,而完全是在平地上用砖砌成的,一般为三孔到五孔.砖砌窑洞的外面一般还要加筑一道木廊瓦檐以防风雨日晒并饰以题材繁多的精美木雕、彩绘.大户人家还在正屋之上再加盖一层砖木结构的二楼用于会客或充当书房,这些各式各样的风水壁、风水楼都建在正屋的屋顶之上,力争在高度上超过四邻,保住自家的风水.
晋剧《三娘教子》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位早年失去父亲的顽皮少年,在继母和老家人严厉的教育下十年寒窗苦读终成状元(晋剧原名叫山西梆子,是流行于晋中地区的地方戏,它的起源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
这些造型奇特的冷兵器是中国古近代用于战争的武器.近千年来在中国民间一群群身强力壮、掌握搏击技艺的人专门替人武装押解贵重财物并获取丰厚的报酬,这种民间组织被称为镖局.
时间到了十九世纪初,远到中国各地的平遥商人们即使付给镖局可观的酬劳也难于保全大量的财产安全到达目的地.当时因为平遥一家颜料庄的分号遍及北方各省便常有同乡客商拜托这家商号就近将自己的现银存入染料庄的分号中,拿着一张证明回到平遥,再从颜料庄的总号提取现银,客商并为此支付一点酬金.雷履泰——颜料庄的大掌柜,他预感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但雷履泰经过几年的准备,创造出了一整套货币经营的全新买卖方式,即将现银的实物转运改成用一张专门设计的汇票来替代,大量的现银不再随身携带.
公元1823年雷履泰正式向东家李大全建议将颜料庄生意改成票号,取名“日升昌”.李大全做为投资方出现银三十万两,这是他的家族几代经商的积蓄.李大全和雷履泰商定日升昌的一切经营管理权归雷履泰并给予雷履泰一定比例的原始股.日升昌的主要客户是各种大商号,这些商号凭借一张张汇票不但安全便利地调拔了资金而且还可以用汇票支付各种款项,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这张关键的汇票只有一张,由客户持有,采用认票不认人的汇兑制度.汇票还设立了一套只有票号核心人员才能看懂的、用汉字作符号的密押.票号还实行迟三五日交付的规定,以便丢失票据的人有挂失的时间.每一张汇票都是专人填写,除字迹为内部人所熟悉外,更重要的是不断更换这些密押.时至今日我们依然难以破译这些暗含玄机的汉字密码.
票号根据路途的长短收取从千分之二三至百分之七八不等的汇费.由于当时交通工具不发达,通常汇款期都很长,票号便利用这段时间以较低的利率向商家放贷、收取利息.票号获利的具体数目现在已无法查找,比较明确的是日升昌大股东李大全当初投入的三十万两本金在一百年的时间里为李氏家族创造了一千五百万两白银的红利.
每日各分号及总号的营业情况都交由帐房汇总,帐房先生总理全号所有的帐目,帐房并设管帐、帮帐各一名,分管各类专门的帐目.
票号还有一套完整的报告制度,这套制度的核心人物便是信房先生,信房先生多是由科甲中人充当,地位和待遇都很高.每日各分号的报告都是利用信件来完成的,总号每日接受信件达百余封之多,需及时回复的也有几十封.整个票号由大掌柜一人全权管理,设有一两个助手,日常的经营管理是由帐房先生汇报当日收支,信房先生汇总各分号经营情况交由大掌柜定夺,具体指示再交由信房转达给各分号.
在日升昌票号的鼎盛时期,总号由十四五人组成,遍布全国的分号有三十五家,每家有三四人,整个票号系统也不过一百五十人左右.
票号伙计的选择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必须是年龄在十三至十五岁的小男孩,相貌端正,要进行珠算、楷书考试,还要有同乡担保,家世一定要三代清白.入号以后三年学徒只管食宿、没有酬劳.学徒期满后的一定时间内,工钱也不发给本人,而是由票号直接交给他的父母.票号实行终生雇员制,这些伙计成熟以后会被派往各地分号工作,满一定年限后,还会有一些专门设计的人力股.日升昌先后近十位大掌柜,最早都是由小伙计做起的.
清朝时官员调动频繁,经常有大量现银需要转运,这些官员便成为票号最忠实的私人客户.随着票号的全面兴起,无论是政府发放的赈灾银两,还是地方上缴的税收,甚至当时的战争赔款都是由一张张各地政府发出的汇票汇聚京城,在各分号提取现银,直送国库完成的.
十九世纪中叶,票号业进入了全盛期,全国的票号绝大部分出自山西省,总共有四十多家,其中平遥就占了二十二家,平遥成了当时中国的金融中心,鼎盛时期几乎控制了中国近一半的流通货币.票号的历史中,从没有发现过用假汇票行骗的事情.也正是由于严格的管理制度才使得后人难以得到一张曾经使用过的汇票,这是我们现在仅见的一张完整的汇票,距今整一百年.可能是当时笔误的原因而作废,幸运地得以流传下来.这是日升昌票号当年的往来信札.这个帐本记录了道光二十年(即1840年)日升昌票号的部分帐目情况,这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一本最早的票号帐本.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票号屡次遭受巨大损失,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平遥票号彻底没落了.从1823年首家票号日升昌诞生到就位于它对面的最后一家票号宝丰隆关张,平遥的票号整整存在了一百年.
位于平遥古城西南六公里的双林寺,占地一万一千多平方米.全寺各殿满布彩塑群体,大的三米多高、小的不过十几公分,共计两千零五十尊,保存完好的就有一千五百六十六尊,历经六七百年建造完成,在中国被誉为是集宋、元、明、清历代彩塑艺术宝库.
进入双林寺之后便是天王殿,屋檐之下是四尊高过三米的巨大塑像,被俗称为四大金刚.四大金刚的眼睛是用琉璃珠装嵌而成显得生动传神,这是中国独具特色的装饰工艺.在一进院落的释迦殿内,佛祖释迦牟尼正中高坐,左右站立的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整个释迦殿内的四壁布满了彩塑,讲述了从佛祖投胎降生到涅槃成佛的传奇故事.二百多尊人物形象身份不同、神态各异,活动于建筑、山石之间,构思、构图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在一进院当中,还有一座罗汉小殿,内塑十八罗汉.罗汉的意思是值得受世人尊敬的人,古代艺术家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和才华,使这些罗汉像成为中国佛教彩塑艺术从程式化向个性化过渡的一个明证,被人们称之为神品.
双林寺二进院中的大雄宝殿是全寺最高大的建筑,因佛祖能降伏各种恶魔又叫大雄.这三尊巨大的佛像皆是佛祖的三种化身.
千佛殿位于大雄宝殿的东侧,殿内彩塑达五百多尊.主像观音菩萨姿态随意、面相恬静妩媚,是菩萨造像中罕见的迥异之作.而在其身旁护法神韦驮的造像被称为中国第一韦驮.像高一点六米,表情和眼神的配合极具动感,产生了一种真正刚劲有力的武士之美,是双林寺中最杰出的彩塑品.四壁周围五百多个彩塑菩萨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佛国圣景.
与千佛殿相对的菩萨殿,主像是千手千眼观音.在中国人们的心目中,观音菩萨最能体恤民间疾苦,所以最具亲和力.她的形象更像一名民间美丽雍容的少妇,生出千手千眼去普救众生.
位于平遥古城东北十二公里之处,还矗立着一座引人注目的寺庙,名叫镇国寺.镇国寺始建于公元963年,后历经了中国各个朝代的修缮.整座寺院坐北向南,两进院落,面积近一万三千平方米.
这座始建于一千多年前的万佛殿完整地保持了中国唐朝的建筑风格,它的最大特征是整个殿宇近似正方形,屋顶庞大,屋檐如展翅欲飞的双翼,显示出一种雄伟壮观的气象,它是迄今为止中国所发现的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在万佛殿内有十一尊彩塑,刻画的是佛和他的弟子们.这些塑像是中国寺庙中现存的公元十世纪时期的唯一彩塑作品,堪称国宝.二进院中的三佛楼创建于明代,至今保留着三十七尊彩塑、五十二幅壁画的原貌.这些佛像和四尊菩萨造型优美、仪态自然,是典型的中国明代(即公元十四世纪)的作品.两旁山墙壁上的壁画集山水、花鸟、人物于一体,用连环画的形式古朴的绘画手法精心地描述了佛祖非凡的一生.这棵古槐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与世代僧人相伴,长得虽没三米之高,但却造型奇特,是镇国寺内的奇景之一.
平遥地处中国北方传统的农业区域之中,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少雨,夏季炎热多雨,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高梁和玉米,有农田近八十万亩.至二十世纪末粮食基本上能够自给.
在古城中一半多的人口依然还保持着农民的身份,但他们早已没有了用于耕种的土地,大部分人经营着各种小买卖,成为古城中个体经营者的主流.
生活按照惯常的节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种声音在古城的街道中回响.
生命是一种鲜活而生动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