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台湾称为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20:15:00
南宋时台湾称为什么
南宋时台湾称为什么
南宋时台湾称为什么
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是与大陆密不可分的整体.
秦朝叫“瀛州”
东汉、三国、南北朝叫“夷州”
隋朝、唐朝、宋朝叫“流求”
元朝叫“琉球”
明朝叫“小琉球”
清朝则叫“台湾”
三国时期,孙权派兵至夷洲,这是文献中关于大陆人大规模至台湾的最早记录.
元朝中央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1642年,荷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自此沧为荷兰的殖民地.
明朝末期,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清政府收复台湾,第二年设台湾府,归福建管辖.
应该是延续隋唐时的称呼
流求
注意,是“流求”并非琉球
隋朝时, 台湾被称为“流求”。 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流求”。 第一次是公元607年, 派人去台湾“求访异俗”,就是了解风土人情;第二次是公元608年,派人前往“慰抚”, 就是关心照顾的意思; 第三次是公元610年,派了1万多士兵去驻守保卫台湾,叫远征“流求” 。
从唐朝到北宋的500年间,虽然没有见到有关台湾和祖国大陆关系的正式记载,但从台南等地考古发现的唐宋古钱和陶瓷等文物来看,可以...
全部展开
隋朝时, 台湾被称为“流求”。 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流求”。 第一次是公元607年, 派人去台湾“求访异俗”,就是了解风土人情;第二次是公元608年,派人前往“慰抚”, 就是关心照顾的意思; 第三次是公元610年,派了1万多士兵去驻守保卫台湾,叫远征“流求” 。
从唐朝到北宋的500年间,虽然没有见到有关台湾和祖国大陆关系的正式记载,但从台南等地考古发现的唐宋古钱和陶瓷等文物来看,可以知道,大陆和台湾一直保持着经济、文化联系。
南宋时,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已在台湾附近的澎湖列岛上建造军营,派兵驻守,还把澎湖划归福建泉州的晋江县管辖。
到了元代,元世祖曾两次派人去台湾宣抚、讨伐,并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的各项具体事情,并让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管理澎湖巡检司。从此,台湾和澎湖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的一部分。
明朝初的,朝廷仍设澎湖巡检司。洪武二十年,为防倭寇,实行坚壁清野, 撤销了澎湖巡检司, 并把居民迁到漳州、泉州一带居住,以为这样可以断绝倭寇的供应,使他们无法在澎湖立足。
收起
南宋收纳澎湖入版图
澎湖位于台湾海峡的东南部,密迩台湾的西南岸,在帆船时代,凡自大陆前往台湾西南部的船只,都以澎湖为必经之途。因而,澎湖的开辟要早于台湾。澎湖在南宋曾名为“平湖”,后来才称为“彭湖”。南宋时代,澎湖已入中国版图,属于泉州晋江县。南宋赵汝适的《诸蕃志》说,“泉有海岛曰彭湖,隶晋江县”。澎湖既入版图,想必已有居民。据沈有容《闽海赠言》陈学伊《谕西夷记》说:“闻之,彭湖在宋时,...
全部展开
南宋收纳澎湖入版图
澎湖位于台湾海峡的东南部,密迩台湾的西南岸,在帆船时代,凡自大陆前往台湾西南部的船只,都以澎湖为必经之途。因而,澎湖的开辟要早于台湾。澎湖在南宋曾名为“平湖”,后来才称为“彭湖”。南宋时代,澎湖已入中国版图,属于泉州晋江县。南宋赵汝适的《诸蕃志》说,“泉有海岛曰彭湖,隶晋江县”。澎湖既入版图,想必已有居民。据沈有容《闽海赠言》陈学伊《谕西夷记》说:“闻之,彭湖在宋时,编户甚蕃。”所谓“编户”,自然是列入官府册籍的居民。在南宋时,又有在彭湖屯兵戌守之举。据南宋楼钥的《攻 集》(卷88)《汪公行状》记载,乾道七年(1171年)四月,汪大猷为泉州知州,即在平湖(澎湖),造屋二百间,遣将分屯。这是大陆政府在澎湖驻兵的开始。
收起
流求
彭湖
琉球
流求
流求
流求
琉球
流求
琉求
夷洲
琉球
叫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