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里士多德认为思辨是最高的幸福.是 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17:18:31
1,亚里士多德认为思辨是最高的幸福.是 否
1,亚里士多德认为思辨是最高的幸福.是 否
1,亚里士多德认为思辨是最高的幸福.是 否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提出了“善”的概念,他认为,善就是目标的达成.而幸福,是在实践中实现的至善.幸福又是同好生活与好品行等量齐观.
但是,对于幸福,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每个人对于幸福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个人说幸福是这样,那个人说幸福是那样,由此产生了多种幸福观以及获得幸福的方式.在实际中以生活方式表现出来.亚里士多德将其主要分为三类.即追求“原欲”的满足的生活方式,追求荣誉的生活方式以及沉思的生活方式.下面笔者将对这三种生活方式展开论述.
一、人自然性的表露:追求“原欲”的满足的生活方式
在这里,笔者使用“原欲”一词来表示“原始的欲望”,即饱食与性爱的欲望.这是一种自然的、原始的、与动物无异的追求.亚里士多德认为,为了满足“原欲”的生活是一种动物式的生活,“这完全表露了他们的奴性”.
没错,这是一种最为低级的生活方式,是人的自然性的表露,似乎并不是作为人应该有的生活方式.但是,这种生活方式确实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不论是奴隶还是上流贵族,都“乐此不疲”.亚述国王撒旦那帕罗在其墓志铭上记录了他所谓的名言:“我所拥有的就是吃进肚子的和在性爱中满足的快乐”.
不过,亚里士多德也并非反对享乐,只不过他认为不必要去追求肉体的快乐,因为肉体的快乐是放纵的快乐,放纵就是过度或者过分,不能称之为善,反倒是可以被称之为一种恶.
二、地位的彰显:追求荣誉的生活方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那些本性高贵和喜好活动的人选择荣誉,因为总体上人们确实可以把荣誉称之为政治生活的目标.
这种追求荣誉的生活被大多数人广泛的接受,至少它比上面所提到的动物式的生活方式更加高贵一些,更加像是人类应该做的事情.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似乎大部分人都在功利地活着,一辈子都在追求某种荣誉.究其原因,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追求荣誉,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本身的优秀.
试但是,荣誉是自身所能赋予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荣誉问题的关键,在于授予荣誉的人,而并非追求荣誉的人.其本质是从了解我们优秀的人那里得到赞誉.
诚然,对于荣誉的追求是可以促使人奋发向上,但是,对于那些没有才能却又想让别人认为自身具有才能的人来说,他们便会利用那些有能力授予荣誉的人同样对于荣誉的喜爱——主要是对于财富的热爱,来使其为自己授予荣誉.由于有德行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实行德性,故而有的时候会很容易达成交易.但是在公共领域,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带来灾难.
这种生活方式能够得到至善,即幸福吗?笔者认为,不论通过哪一种方式得到荣誉,不论是正当的方式还是不正当的方式,他还是得到荣誉了,所以,从这一个层面上来说,他实现了他的目标,即荣誉的取得,因此,他也是幸福的.不过其中的过程是否被接受,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
三、哲人的思辨:沉思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是亚里士多德最推崇的生活方式.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指出,如果幸福就是一种合乎德行的实现活动,那么它必定也就是合乎最优秀的德性.亚里士多德认为思辨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方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思辨是最高贵的活动,因为智慧在灵魂内部是最高贵的,同时智慧在的对象在整个认识领域内又是最高贵的东西;
第二,思辨是最持久的活动,亚里士多德认为,由于思辨是比任何活动更加轻松愉快,故而是最为持久的;
第三,有智慧的活动是最令人享受和最令人快乐的.这个应该是解释亚里士多德为什么认为思辨的生活是至善的原因.亚里士多德认为,至善必定伴随着快乐,而智慧的活动又是最令人快乐的;
第四,在思辨中,人们获得的自足是最多的.因为思辨的人进行的思辨不需要有另外的人来参与,就算只有自己的话也能做得到;
第五,思辨是唯一因其自身之故而被喜爱的活动,因为除了智慧的直觉外,人们对于它并没有像实际行动般期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第六,幸福在于闲暇.相比于其他实践活动,思辨活动的闲暇时间比较容易调和.
在亚里士多德的时代,能够提出这样的生活方式自然有其独特的背景.因为在雅典,奴隶承担一切生产活动,作为奴隶主,完全不用去参与生产活动,而可以参与政治活动或者一心读书.不过,在现代,这种生活方式只能是一种我们追求的目标,而不可能实现.
四、不同的幸福:不同生活方式的比较
现在,笔者来对于这三种生活方式以及得到的幸福作比较分析.
首先,是第一种,即以满足肉体欲望为主的生活方式,这显然是最低级的活动,这种生活方式简直体现不出人与动物的区别.一些人追求肉体感觉上的满足,是在享乐方面的放纵,一味的追求快乐,虽然达到了快乐的目的,但是不能称之为善.因为放纵是过度而不是节制,背离了善的原则.放弃了作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活动,也就是放弃了追求作为人的幸福,而把自己作为活人中间的动物,这是被任何一个拥有“逻各斯”的人所不齿的.
现代社会,这种“动物式”的生活方式仍然屡见不鲜.比如毒品交易的猖獗,就是因为人在吸毒的时候会使得人的身体获得一种快感,从而使得一些人频繁需要满足这种快感,从而对于毒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助长了毒品交易.时至今日,毒品问题都是让各国警方头痛不已的问题.又如现代许多国家色情产业的发达,与相当一部分人追求“原欲”的满足都是分不开的.
第二种追求,对于荣誉的追求.这种追求不同于肉体的满足,也不同于精神的思辨,这是一种外在的善.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一种政治动物,人对于外在善的追求,表明人的社会属性.
的确,亚里士多德在这里确立了一个观念,即在适度的基础上,对于财富的追求也是正当的,是人天生就有而且为人所特有的品质.这样的观念为人们追求财富提供了合法性.在后世文艺复兴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正是由于这样的理论基础,人们出于对财富的追求而去大量的生产和贸易.并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促进了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交流的,从而坚实的支持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过,在当代社会,尤其是不完全的社会,这样的观念似乎被扭曲了,人们似乎忘记了善是建立在适度的基础之上的,而是过度地去追求外在的善,即表现为对财富、名望的贪婪以及对于利益得失的权衡利弊.近些年社会上许多道德事件不正是因此而起吗?从救人之前商定价格,再到彭宇案,再到“小悦悦事件”,都体现出我们社会已经太去计较外在之物而忘记了善为何物.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忽略了“度”,而去追求“善”,这样的“外在的善”,即便真的得到了,也只是一种“恶”,而并非“善”,更不是实现了“幸福”
第三种生活方式,即思辨的生活方式,这一种生活方式虽然是被亚里士多德认为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但是真正能够实践它的又有几人呢?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人的第一层需求是生理需求即生存需求.人生存的基础是物质资料.在当今社会,一个人想取得物质资料,就必须生产,或者是通过交易来取得.所以说,只有通过生产——交换这一途径才能保证个人的生存.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思辨的生活”既不能提供生产资料,也不能提供物质资料,它能给我们的,只是精神上的愉悦.所以说,这种最为幸福的思辨的生活是极难实现的,除非是那些即便不工作也有源源不断收入的人才能够真正实现.
不过,亚里士多德的高明就在这里,虽然这种生活方式不能完全实现,但它可以作为一个生活的指向,即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勤于思考,通过思维和逻辑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精神世界达到更高的层面,从而真正体会到思辨的乐趣,逐渐接近思辨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