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骆氏亭怀寄崔雍崔衮》李商隐 本诗相关的背景人物 以及怎样理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16:31:12
《宿骆氏亭怀寄崔雍崔衮》李商隐本诗相关的背景人物以及怎样理解《宿骆氏亭怀寄崔雍崔衮》李商隐本诗相关的背景人物以及怎样理解《宿骆氏亭怀寄崔雍崔衮》李商隐本诗相关的背景人物以及怎样理解作品原文宿骆氏亭寄怀

《宿骆氏亭怀寄崔雍崔衮》李商隐 本诗相关的背景人物 以及怎样理解
《宿骆氏亭怀寄崔雍崔衮》李商隐 本诗相关的背景人物 以及怎样理解

《宿骆氏亭怀寄崔雍崔衮》李商隐 本诗相关的背景人物 以及怎样理解
作品原文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⑴崔雍、崔衮:崔戎的儿子,李商隐的从表兄弟.⑵竹坞:生长竹的池边高地 ⑶水槛:临水阑干 ⑷迢递:遥远 ⑸秋阴不散霜飞晚:秋日阴云连日不散,霜期来得晚.⑹枯荷听雨声:雨滴枯荷,大约只有彻夜辗转难眠的人才能听到.【译诗】 竹林如屏,无纤尘,青青栏杆,池水漾,碧波澄,空际启思神,遥想那,崔家兄弟,城关叠叠,相隔阻重深.散不尽,似愁秋云,更那堪,晚来霜风凄紧,留几扇,残叶败荷,待秋雨,滴滴敲打——到天明.[2]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读李商隐的诗,只能是体会和品味.力求把握诗作的审美意象,并且调动读者自己类似的心理经验,才可能沟通,才得以交流,而其他的办法是无能为力的.譬如说,这首诗中崔雍、崔衮是何许人,家世如何,与诗人的关系怎样,诸如此类问题完全不必去寻找答案,甚至根本不该问.凭借诗人提供的文字语码,读者完全可以想象一处凤尾森森的竹坞,清幽之至,遗世超尘.非常奇怪又非常合理的是,越是在幽静的处所,思绪却偏偏象插上了双翅而飞翔起来,哪怕思念的对象隔着几重山水,几重城池.浓重的阴云沉积不散,寒霜的迟到才留下了几枝枯萎的荷叶在风中舞动,听上去仿佛是秋雨潇潇.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李商隐寄宿在一位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远方的朋友,听着秋雨洒落在枯荷上的沙沙声,写下了这首富于情韵的小诗.诗题中的崔雍、崔衮是诗人的知遇者崔戎的两个儿子.这首诗就是诗人与崔雍、崔衮告别后旅途中寄怀之作.首句写骆氏亭:翠绿的修竹环抱着一尘不染的船坞,骆氏亭外临着清澄的湖水.翠竹、清水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诗人置身其间,颇有远离尘嚣之感.接着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眼下所宿的骆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长安,中间隔着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诗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无好友共赏幽胜而微感惆怅.“秋阴不散霜飞晚”,又回到眼前景物,渲染气氛,烘托情绪.时令已届深秋,但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天色一片迷蒙,本来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诗人,心情不免更加暗淡,而这种心情又反过来更增加了相思的浓度.诗人是旅途中暂宿骆氏亭,此地近一段时期的天气,包括霜期之晚,自然是出之揣测,这揣测的根据就是“秋阴不散”与“留得枯荷”.这句一方面是为末句作铺垫(由于“秋阴不散”故有“雨”;由于“霜飞晚”故“留得残荷”),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末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写诗人聆听雨打枯荷的声音和诗人的心情变化过程.诗人原来是一直在那里思念着远隔重城的朋友的,由于神驰天外竟没有留意天气的变化.不知不觉间,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雨点点点滴滴地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阵错落有致的声响.诗人这才意外地发现,这萧瑟的秋雨敲打残荷的声韵竟别有一种美的情趣.枯荷给人一种残败衰飒之感,本无可“留”的价值;但自己这样一个旅宿思友整夜不眠的人,却因聆听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留”蕴涵有一种不期而遇的喜悦.而诗人“听”到的,也不止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常人难解其中滋味.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这首诗虽然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写得历历如画,但它并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抒情诗.“宿骆氏亭”所见所闻是“寄怀”的凭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两句暗藏彻夜不眠之意,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说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诗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蕴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李商隐是开一代诗歌风气的天才.在李杜韩白这些大师的后面,创造是极难之事.也许可以说,李商隐有他自己不得不然的独特选择.较之前辈而言,他也许不够开阔宏大,不够积极乐观,但是他终究开辟了一条新路.这不仅意味着他拨转了诗歌的创作方向,使之内心化与个人化了,更意味着他在心象的驰骋与物象的驾驭之间,寻求到了一种新的审美的均衡,一种新的创造意象的方式.如果一言以蔽之,则可以说李商隐的诗,尽得曲涵含蓄之美,而这正好体现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艺术精神.[1]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商隐画像
李商隐[3] (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市).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荥阳.诗歌成就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四.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有《李义山诗集》.[4]

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李商隐寄宿在一位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远方的朋友,听着秋雨洒落在枯荷上的沙沙声,写下了这首富于情韵的小诗。诗题中的崔雍、崔衮是诗人的知遇者崔戎的两个儿子。这首诗就是诗人与崔雍、崔衮告别后旅途中寄怀之作。
竹坞无尘水槛清,——竹林中了然无尘,栏杆外溪水清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远隔数城也要向君传递对君的相思之情
秋阴不散霜飞晚,——秋天阴霾之气萦绕...

全部展开

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李商隐寄宿在一位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远方的朋友,听着秋雨洒落在枯荷上的沙沙声,写下了这首富于情韵的小诗。诗题中的崔雍、崔衮是诗人的知遇者崔戎的两个儿子。这首诗就是诗人与崔雍、崔衮告别后旅途中寄怀之作。
竹坞无尘水槛清,——竹林中了然无尘,栏杆外溪水清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远隔数城也要向君传递对君的相思之情
秋阴不散霜飞晚,——秋天阴霾之气萦绕不散的傍晚霜雪飞舞
留得枯荷听雨声。——荷塘中只留得片片枯叶,还有我在旁听着冷雨打叶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