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的风格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09:02:48
毛诗的风格特点
毛诗的风格特点
毛诗的风格特点
毛诗指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也就是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毛诗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绍本篇内容、意旨等.而全书第一篇《关雎》下,除有小序外,另有一篇总序,称为《诗大序》,是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著.东汉经学家郑玄曾为《毛传》作“笺”,至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
毛诗创始人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其中鲁、齐、韩三家为今文学家,在汉代立为官学;毛诗晚出,属古文经学.毛诗训诂简明,很少神学迷信内容,未被立为官学,只能在民间传授.东汉时受到重视,允许在朝廷公开传授.东汉末年兼通今古经学的经学大师郑玄,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作《毛诗传笺》,主要为毛氏《诗故训传》作注.三家诗自此渐渐衰败.《隋书·经籍志》说:“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宋”.
毛诗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绍本篇内容、意旨等,后人称为《毛诗序》.《毛诗序》是中国诗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于诗歌的若干重要认识,可以说是从先秦到西汉的儒家诗论的总结
首先,《毛诗序》揭示了诗歌抒情与言志相统一的艺术本质.其云:“诗者,志之所之也”,阐明了诗歌创作的本源在于“志”,“志”构成诗的内容,这与先秦时代就已产生的“诗言志”的观点一脉相承.从中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毛诗序》出于汉儒之手,与儒家的整个思想体系是融洽的,因而“诗言志”正逐渐被纳入到这一体系中而被经学化.不仅如此,《毛诗序》进一步提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观点,比较“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表述,在这里“志”与“情”的关系与内涵虽然没有得到明确的说明,但《毛诗序》认为它们是可以统一的.抒情之说,早先主要用在乐论之中,序文关于抒情观点的表述可以说袭自《荀子·乐论》或《礼记·乐记》.可知,序文的诗论中还留着许多乐论的因素,是因为它仍然是基于诗与乐的紧密相关性来认识诗的本质的.正因如此,《毛诗序》才汲取了乐论中的抒情说作为先秦以来言志说的必要补充.如果联系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整个发展史,就会意识到这一补充是多么有意义.
其次,《诗大序》基于儒家的视角,特别重视以政教为核心的诗的社会作用.所谓“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云云,正是指诗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化作用.序文已认识到这种教化作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所以说“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不过,序文将情感作用(如“动天地感鬼神”云云)与社会作用都夸大了.由于诗歌被视为一
《关雎》,这就未免牵强附会.同时,序文认为政治与诗歌既然是不可分的,那么时代政治之盛衰自然对诗歌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因而提出了“变风变雅”之说.后来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中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这与序文的观点是相通的.
再次,序文提出的“六义”说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后人对“六义”的具体解释不同,却大体上都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而赋、比、兴是诗的写作手法.文中没有对赋、比、兴作具体的解释,却为后来的诗歌刨作论提供了极富启示性的一组范畴.序文对风、雅、颂作了重点阐发,其间所贯穿的浓厚的政教意味与全篇的基调是一致的.文中提出“主文而谲谏”,要求诗歌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达到讽谏的目的,这显然是儒家的“温柔敦厚”诗教观的另一种表述.不过,这一要求与艺术创作要求委婉含蓄却有相通之处.所说“发乎情止乎礼义”,在指出诗歌的抒情特征时,更进一步要求情感抒发严格接受儒家道德教义的规范.这一观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也很复杂.
总之,《诗大序》不仅仅是一种总结,对后来文学观念的发展,更是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很复杂,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毕竟构成了儒家诗学传统的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