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存正气,一间陋室透书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5:55:32
两袖清风存正气,一间陋室透书香.
两袖清风存正气,一间陋室透书香.
两袖清风存正气,一间陋室透书香.
这应该是一副对联.其中:两袖清风
解 释 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出 处 元·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 例 他总是粗茶淡饭,,一世清贫
近义词 廉洁奉公、不饮盗泉
反义词 贪得无厌、贪赃枉法
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一间陋室透书香:是说居所虽然简陋,但是是书香之第,应来自于“陋室铭”的典故:
陋室铭》家喻户晓名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陋室铭》流传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如今,刘禹锡当年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中,3幢9间呈品字状的房屋,斗拱飞檐,白墙黑瓦,典雅古朴,静谧灵秀.石铺小院绿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蕴秀,令人似乎嗅到浓郁的翰墨馨香.院内东侧小巧精致的亭内,立有“《陋室铭》碑石”,上刻流传千年的《陋室铭》全文,字为书法家孟繁青所书,风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似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