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文学走向如何发生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15:08:20
五四文学走向如何发生的
五四文学走向如何发生的
五四文学走向如何发生的
五四文学主要是外来思潮影响的结果,也是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趋势,而直接的背景和动力则是新文化运动.
五四文学的发生和走向,几乎与新文化启蒙运动同时.
1915年6月,李大钊提出“要以其优美之文学,高尚之思潮,助我国民精神之发展”.1915年11月,陈独秀提出:“吾国文艺犹在古典主义理想主义时代,今后当趋向写实主义.”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称赞胡适是“首举义旗的急先锋”胡适此文功绩有三:提出文学历史进化观;提出“文言合一;批判了一些旧文学技巧,代之以新技巧.
高举文学革命大旗,正式提出“文学革命”口号的是陈独秀.1917年2月,他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①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到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②把“明之前后七子及八家文派”斥为“十八妖魔”.③旧文学种种弊端与国民性互为因果.要革新政治,改造社会,必须革新文学.胡,陈的文章在当时被文学青年奉为“圣经”.新青年撰稿人一致响应胡陈的号召,其中钱玄同和刘半农最为积极热情.刘半农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散文,音韵,主张使用形式标点,文章分段.
受外国文学的影响.胡适从欧美的意象派诗歌的启发下提出了《文学改良刍议》的主张,胡适、陈独秀都受到西方进化论的影响,推行文学的历史进化论.周作人从欧洲文艺复兴中找到了人道主义的“人的文学”观念.李大钊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确定了后来革命文学的观念.外国文学为新文学提供了滋养和借鉴,为中国新文学提供了榜样,也培养了新文学的读者群. 胡适、陈独秀、周作人、李大钊、鲁迅他们处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旧民主革命交替,封建王朝解体和共和交替时代,青年心理的时代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努力探索中国的新出路,他们深感中国传统古典文学对人精神的闭锁和弊害而要求文学革命,这是处于历史中间地带的知识分子常有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义和良知意识,这些都决定了五四文学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