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18世纪的欧洲中国热也就是清王朝由盛极转衰的原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11:54:16
解读18世纪的欧洲中国热也就是清王朝由盛极转衰的原因解读18世纪的欧洲中国热也就是清王朝由盛极转衰的原因解读18世纪的欧洲中国热也就是清王朝由盛极转衰的原因引领欧洲时尚18世纪欧洲流行"中国热"170

解读18世纪的欧洲中国热也就是清王朝由盛极转衰的原因
解读18世纪的欧洲中国热
也就是清王朝由盛极转衰的原因

解读18世纪的欧洲中国热也就是清王朝由盛极转衰的原因
引领欧洲时尚 18世纪欧洲流行"中国热"
1700年1月7日,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太阳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凡尔赛宫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当巴黎上流社会的显贵命妇们到场后,随着一阵音乐响起,只见国王竟身着中国式服装,坐在一顶中国式八抬大轿里出场,全场顿时发出一片惊叹声.这场由奥尔良公爵策划的“中国式”舞会,其实只是当时整个欧洲一种特殊风尚的一个片段.这种特殊的风尚,就是18世纪流行欧洲100年的“中国热”.
传教士描绘中国盛世美景,动荡欧洲出现“中国热”
很久以来,欧洲就一直渴望了解中国.早在罗马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作为一种奢侈品就曾在上流社会引起轰动.进入16世纪后,大批传教士纷纷前往中国,而他们带回的各种报告则直接引起了欧洲对中国的巨大兴趣.在众多传教士当中,利玛窦具有特殊的地位.他不但在中国获得了很大成就,也成为当时向欧洲知识界介绍中国文化的重要人物.16世纪中叶,利玛窦最早把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译为西文,他的《利玛窦日记》第一次向欧洲全面介绍了中国的道德和宗教思想.正是经过他的倡导和努力,来华传教士们把中国的哲学、宗教、科学、技术、艺术等介绍到欧洲,并在18世纪的欧洲产生巨大影响.
18世纪时,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而欧洲仍在经受着教派纷争和战乱之苦.当前往中国的传教士们将一幅美好的中国图景呈现在人们面前时,立即引来整个欧洲的无比惊羡.结果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的100年间,在欧洲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在长达100多年的“中国热”期间,无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政治制度方面,欧洲都对中国极为追捧,以至于在1769年曾有欧洲人写道:“中国比欧洲本身的某些地区还要知名.”
中国器物引领欧洲时尚,中国宫殿风靡欧洲各国
在“中国热”流行欧洲期间,人们普遍爱好来自中国的物品,热衷于模仿中国的艺术风格和生活习俗,以致形成一种被称为“汉风”(Chinoiserie)的时尚.这种时尚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
17世纪以来,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特产开始大量进入欧洲,成为上流社会显示财富的奢侈品.据说茶叶最初传入欧洲时,曾被上流社会当成包治百病的良药,妇女们常用它来治偏头痛.在1650年时,英国一户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费用大约为5英镑,而1磅(0.45千克)茶叶的价值就高达10英镑.中国瓷器一直受到欧洲众多王侯的珍爱,被视为“东方的魔玻璃”,通常只有在王宫和贵族的客厅里才能看到.
中国的上等丝绸也受到欧洲消费者的极大欢迎.由于当时欧洲生产的丝绸质量还比不上中国,所以他们往往绘上中国式图案并注明“中国制造”,冒充中国丝绸进行出售.此外,来自中国的漆器、墙纸、扇子乃至轿子等都一度进入欧洲上流社会的生活.这种需求的日益剧增,使当时从事中欧贸易的商人们大发横财.到1692年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赢利总额已超过1亿法镑.
在追逐各种中国器物的过程中,欧洲社会迅速形成了一种时尚,包括举行中国式宴会、观看中国皮影戏、养中国金鱼等,都成为高雅品位的象征.这种时尚最典型地体现在中国式园林与建筑在欧洲的盛行.1670年,一向以奢华著称的路易十四,下令在凡尔赛为自己的一位宠妃建造了一座“中国宫”.这座建筑一经落成,马上引来了欧洲各国的效仿.一时间,欧洲出现了许多中国风格的代表性建筑,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普鲁士“无忧宫”中的中国茶亭.
由于中国时尚的狂热流行,当时也出现了很多趣闻.1672年,当传教士闵明我神父从中国回到欧洲时,马上就成为了明星式的人物.1698年,巴黎曾出现了一位自称是中国公主的女人,受到上流社会高规格的接待.然而到后来,人们却发现她只是一位来自法国乡下的女骗子.
18世纪的法国油画《天文学家》,画中人物均穿着中国服装.

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基础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来,清王朝受到列强的侵略,进一步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资产阶级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直接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