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思想概论 2010年第一次考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01:39:17
孙中山思想概论 2010年第一次考试
孙中山思想概论 2010年第一次考试
孙中山思想概论 2010年第一次考试
孙中山的主要著作是《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孙中山在临终前的遗嘱中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可见,孙中山认为他写的《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这其中,《建国方略》实际上是三篇著作,即《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孙文学说》是心理建设,是孙中山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孙中山提出了“知难行易”和“不知而行”的著名论断,他认为“知难行易”是宇宙的普遍规律,因为知难而行易,所以人类进化的捷径便是“不知而行”,因此,孙中山主张建设国家要用“不知而行”的办法,告诫后人“有志国家富强者,宜黾勉力行也.”
《实业计划》是物质建设,是《实业计划》是孙中山亲自设计的一幅中国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其中的许多构想至今对于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民权初步》是社会建设,又称《会议通则》,主要介绍了现代民主社会如何运用会议解决政治问题的方法. 《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即《会议通则》)三本书,合起来称为《建国方略》,这是孙中山为中国的未来精心构思的重要著作,凝聚了他一生的心血,反映了孙中山强烈的爱国之心,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一生寻求救国理论的总结,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个部分.孙中山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三民主义包含了世界上流行的三个最重要的主义:《民族主义》相当于爱国主义,《民权主义》相当于民主主义,《民生主义》相当于社会主义.
在《民族主义》一文中,孙中山说“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孙中山是最早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人,他所说的中国的国族,就是指包含中国境内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要提倡民族主义,必须处理好国内各民族的团结,使之形成一个团结的大民族,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国族”.所以他说“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也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国族主义”.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指出:民族主义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对内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对外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中国的民族独立.因此,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实质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都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之分,积极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含有国际主义的因素,是进步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消极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大国沙文主义、民族扩张主义.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属于积极的民族主义,他主张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并不是盲目的排外,更不是民族扩张主义.他说:“我们所反对的,不是外国,是外国的帝国主义.外国之持帝国主义者,固是我们的敌人,外国之不持帝国主义者,或已抛弃帝国主义者,便是我们的朋友.”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还含有国际主义的色彩,他说:
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
个大责任.如果中国不能够担负这个责任,那么,中国强盛了,对于世界没
有大利,便有大害.中国对于世界究竟要负什么责任呢?……我们要先决定
一种政策,要‘济弱扶倾’,才是尽我们民族的天职.我们对于弱小民族要
扶持他,对世界的列强要抵抗他.
孙中山晚年主张联合世界上各被压迫的民族共同奋斗,使被压迫的民族都得到解放.由此可见,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具有进步的、积极的意义,是对全世界人民的和平、进步事业的一个贡献.
《民权主义》相当于民主主义.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所说的世界潮流,便是民主潮流.但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并不等同于西方民主.他反对极端民主和极端自由,孙中山说“外国人说中国是一片散沙,究竟说一片散沙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个个有自由,和人人有自由.人人把自己的自由扩充到很大,所以成了一片散沙.”
孙中山认为:“一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范围,才是真自由.”自由这个名词,“如果用到个人,就成一片散沙,万不可再用到个人上去,要用到国家上去,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由.”孙中山不赞成照搬西方的民主制度,他主张“权能区分”,主张政府要有五个“治权”,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人民要有四个“政权”,即选举权、罢官权、创制权和复决权.“用人民的四个政权来管理政府的五个治权,那才算是一个完全的民权政治机关.……有了九个权,彼此保持平衡,民权问题才算是真解决,政治才算是有轨道.”孙中山以这种“权”与“能”分开的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五权宪法》.
孙中山的民权政治的思想既不同于欧美的政治体制,当然也不同于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但是,他的《民权主义》中,也有可取之处,他关于“自由”和“平等”的观点,在今天看来,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民生主义》第一讲,首先提出了什么是“民生”和“民生主义”,他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孙中山“为什么不学外国直接来讲社会主义,要拿民生这个中国古名词来替代社会主义呢?”因为“社会主义的范围,是研究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问题,就是研究人民生计的问题.所以,我用民生主义代替社会主义,始意就是在正本清源.”“要一般人一听到这个名词之后,便可以了解.”
关于民生主义的来源,孙中山说:
“从机器发明了之后,便有许多人一时失业,没有饭吃.这种大变动,
外国叫做‘实业革命’.因为有了这种实业革命,工人便受很大的痛苦.因
为要解决这种痛苦,所以近几十年来,便发生社会问题.”于是,“便发明
了社会主义的学说,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从前讲社会主义的人,都是
乌托邦派,只希望造一个理想上的安乐世界,来消灭人类的痛苦;至于怎么
样去消灭的具体方法,他们毫没有想到.到了马克思出世之后,便用他的聪
明才智和学问经验,对于这些问题,作一种极透彻的研究,……他的发明是
全凭着经济原理.他照经济原理作透彻的研究之后,便批评从前主张社会主
义的人,不过是有个人的道德心和群众的感情作用;其实经济问题,不是道
德心和感情作用可以解决的.”“这种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就是科学方法.
故马克思所求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就是科学的社会主义.”
孙中山虽然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但他在一些主要的问题上,不同意马克思的观点.他首先区分他的民生史观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不同,不赞同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他说:
马克思发明物质是历史的重心.……马克思认定要有阶级战争,社会才
有进化,阶级战争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阶级战争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
阶级战争是社会当进化的时候所发生的一种病症.这种病症的原因,是人类
不能生存,所以这种病症的结果,便起战争.……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
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有冲
突.……社会上大多数经济利益之所以要调和的原因,就是因为要解决人类
的生存问题.古今一切人类之所以要努力,就是因为要求生存,人类因为要
有不间断的生存,所以社会才有不停止的进化.
因此,孙中山认为,人类求生存,也就是民生问题才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他说:
我们现在要解除社会问题中的纷乱,便要改正这种错误,再不可说物质
问题是历史中的中心,要把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
生问题,以民生为历史的中心.
在《民生主义》第二讲中,他丢开理论,专讲方法.他说:“民生主义的办法,国民党在党纲里头,老早是确定了的.国民党对于民生主义定了两个办法:第一个是‘平均地权’第二个是‘节制资本’.只要照这两个办法,便可以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讲到解决土地问题,平均地权,一般地主自然是害怕,……但是照我们国民党的办法,现在的地主还是很可以安心的.这种办法是什么呢?就是政府照地价收税和照地价收买.”通过定地价“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才是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他认为“这种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我今天来分别共产主义和民生主义,可以说共产是民生主义的理想,民生是共产主义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
正因为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因而他说:“国民党员既是赞成了三民主义,便不应该反对共产主义,因为三民主义之中的民生主义,大目的就是要众人能够共产.不过我们所主张的共产,是共将来不是共现在.”
关于节制资本,他说:“要解决民生问题,想求一劳永逸,单靠节制资本的办法是不足的.……中国不单是节制私人资本,还是要发达国家资本.”“现在一般青年学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讲到社会主义,便主张用马克思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不知中国今日是患贫,不是患不均.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战争去打平他.但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和无产专制便用不着.所以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
如何发达国家资本呢?他说:“要发达这三种大实业(指铁路、工业、矿业),照我们中国的资本学问和经验,都是做不来的,便不能不靠外国已成的资本.我们要拿外国已成的资本,来造成中国将来的共产世界,能够这样做去,才是事半功倍.如果要等待我们自己有了资本之后,才去发展实业,那便是很迂缓了.”
在《民生主义》的第三讲和第四讲中,孙中山讲了食和衣的问题,其中提到民生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他说:“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在平均地权的问题上,他说:“将来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此外,在谈到如何保护本国工业以解决民生问题时,孙中山说:“中国现在受条约的束缚,失了政治的主权,不但是不能保护本国工业,反要保护外国工业,这是由于外国资本发达,机器进步,经济方面已经占了优胜;在经济力量之外,背后还有政治力量来做后援.”“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如果专从经济范围来着手,一定是解决不通的.要民生问题能够解决得通,便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条约,收回外人管理的海关,我们才可以自由加税,实行保护政策.能够实行保护政策,外国货物不能侵入,本国的工业自然可以发达.”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最大不同之点,就是他反对阶级斗争的理论,主张阶级调和、阶级合作.他甚至说:“俄国从前所行的,其实不是纯粹共产主义,是马克斯主义.马克斯主义不是真共产主义,蒲鲁东、巴古宁所主张的,才是真共产主义.”可见孙中山一再说他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实际上却是蒲鲁东、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蒲鲁东、巴枯宁以及后来俄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他们也声称自己的无政府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的一个特点就是反对阶级斗争,主张阶级合作,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则更是从理论上来证明阶级调和、阶级合作的必要.他的“互助论”发展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他针对达尔文的生存竞争原则,提出了相反的论点,认为任何一种生物,既有相互斗争的一面,也有相互扶持的一面,生存斗争主要是发生在不同种的生物物种之间,在同一种生物物种中,主要是互援互助.并认为互助性强的生物有利于生存和延续,反之则容易被淘汰.
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引伸到人类社会,就得出阶级合作、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的结论.因此孙中山说“后达尔文而起之哲学家所发明人类进化之主动力,在于互助,不在于竞争.”就是指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故他认为“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冲突.”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因此孙中山在土地问题上,始终反对鲍罗廷提出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主张,认为“如果我们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办法,把所有的田地,马上拿来充公,分给农民,那些小地主一定是起来反抗的.”“我们此时实行民生主义,如果马上便要耕者有其田,把地主的田都拿来交到农民,受地的农民,固然是可以得利益,失地的地主,便要受损失.”他主张要“慢慢商量来解决农民同地主的办法,农民可以得利,地主不受损失,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和平解决.”
孙中山反对用阶级斗争的办法来进行革命,他的革命便没有群众基础,不能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正如鲍罗廷所说的“悬在空中”.但是,在孙中山生活的年代,社会上充满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孙中山企图用阶级调和的办法来搞革命,只能一次次遭到失败.结果,广大的革命青年都转向马克思主义,最终中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办法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则被广大人民所抛弃.
当然,中国革命胜利后,大规模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结束,就不应该再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事实上,中共中央早在1956年“八大”时已经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刘少奇还明确指出:“矛盾及其正确的解决是发展的动力.”但是,这一正确的路线后来没有坚持下去,“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导致了十年动乱的严重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再次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孙中山所说的“人类求生存”,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实质上也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可见他已经看到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只不过他的提法比较模糊,没有提出这种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是说民生问题是历史的重心,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这些提法,容易引起误解.实际上,需要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永远存在的,即使生产力发展到极为先进的程度,人类的生活需要也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永远不会满足.
孙中山民生主义中的有些观点,至今来看还是有积极意义的,例如他关于利用外资发展中国经济的思想,主张中国的经济应该有两种体制的观点等等,从今天的实践来看,都是正确的.孙中山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提倡阶级调和、主张超阶级的人类互助是错误的,但是,当今天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以后,提倡人与人之间发扬互助精神,奉献爱心,就是完全正确的了.
孙中山民生主义中的有些观点,至今来看还是有积极意义的,例如他关于利用外资发展中国经济的思想,主张中国的经济应该有两种体制的观点等等,从今天的实践来看,都是正确的.孙中山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提倡阶级调和、主张超阶级的人类互助是错误的,但是,当今天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以后,提倡人与人之间发扬互助精神,奉献爱心,就是完全正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