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情人节的历史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3 10:17:12
七夕情人节的历史是什么?
七夕情人节的历史是什么?
七夕情人节的历史是什么?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桥节”、“女儿节”或“七夕爱情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西关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七夕别称“星期”.王勃的《七夕赋》“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由来】
[编辑本段]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七夕的传说】
[编辑本段]
第一则: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第二则:很早很早以前,山里住着户人家,老人们都死了,家里剩下了兄弟俩.老大娶了媳妇,这媳妇心眼不好,老想独霸老人留下的家业.
有一天,二小领着狗去放牛,到了地里,他拍打着牛背说:“牛哇,牛哇,我想睡会觉,你可千万不要乱跑.”老黄牛像听懂了人话,低着脑袋“哞、哞”地叫了几声,甩打着尾巴在他身边吃起草来.二小躺在草地上睡着了.
错过中午,嫂嫂提着罐子来给小叔子送饭,见二小正在睡大觉,照他身上狠狠地踢了一脚.二小醒了见是嫂嫂,慌忙爬起来,站在地上像个愣鸡.
嫂嫂把饭罐子往地上一搁,气呼呼地说:“你倒自在,撒着牛睡大觉,牛丢了我才和你算账哩!”说完,她一扭屁股走了.
二小的肚子早就饿了,捧起罐子刚要吃,身边的大黄牛一头把罐子撞了,罐子摔了个稀巴烂.大黑狗见了地上的饭,张口就吃,不一会,就把地上的饭舔了个一干二净.
二小瞅着碎罐碴子害怕了,觉得回家也没好儿.他长叹一声;“唉,怎么我就这样命苦啊!”
二小的唉声刚落,大黑狗扑通一声倒在地上,鼻子口里流血,一会儿就断了气.他这才明白,嫂嫂在饭里下了毒药.
二小心想:看来不能和这个害人精在一块过了,要不早晚得死在她手里.日头儿快落西山时,他赶着牛回了家.一进院子,扭头见哥哥打外边回来,二小心里一酸,两眼止不住地流泪.哥哥见弟弟这样伤心,不知家里出了什么事,忙问:“你为嘛这样难过?”“我把嫂嫂送的饭罐子打了,狗吃了地上的饭就死了.”哥哥听了,心里明白了八九,斗又斗不过家里的女人,为了难.
二小哭着说:“哥,咱们分开过吧.”哥哥见弟弟说要分家,更做难了,一来弟弟还小,二来他外出做买卖;家里没有帮手也不行.要是在一块凑合着过吧,又怕弟弟有个三长两短.
二小见哥哥发愁,就说:“哥,家里什么物件我也不要,只要那头牛.”弟兄俩在院里说分家的话,媳妇听见了,打心眼里高兴.她手扒着门框冲着丈夫说:“往后各过各的好,我做主依了二弟!”
哥哥眼里噙着泪花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第二天,二小赶着牛车走了.走来走去,越走越远.二小心想:老是这么走,走到多时是个头?干脆就住在这吧!他把牛车停下,砍了好多树枝子,就着山坡儿搭棚.棚子搭好了,就和老黄牛在这儿落了户.
那头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界,已经跟着二小过了一年多,这一天夜里死了.老黄牛死后,一连给二小托了三个梦,梦里对二小说:“到明天午时三刻,我要回天庭去了.我走后,你把我的皮子剥下来,等到七月七那天,把它披在身上,保你能上天.王母娘娘有七个闺女,那天他们到天河里去洗澡.记住,那个穿绿衣裳的仙女就是你媳妇.你千万别让她们看见你,等她们都到了水里,你抱了保衣裳就往回跑,她准追你.只要你回了家,她就不会走了.”
第二天,二小见老黄牛死了,不吃也不喝,手摸着它光啼哭.后来就把牛皮剥了,留下牛皮埋了牛,又在牛坟上跪着大哭了一场.
七月七那天,二小披上牛皮,立时两脚离了地,飘飘悠悠来到天河岸上,他悄悄地躲在树林里等着.一会儿,王母娘娘的七个仙女来了,她们一个个脱了衣裳,扑通扑通跳到了水里.
二小瞅准了那身绿衣裳,窜过去抓起来就跑.三仙女见有人抱了她的衣裳,打水里出来就追.紧追慢追,追到二小家里.三仙女问二小为嘛拿她的衣裳,二小说想让她做自己的媳妇.三仙女再三说天规不容,二小一再说人间比天上好.三仙女见二小长得好看,也动了心,就应了他.打这,三仙女落凡到了人间,她天天在家弹花织布,人们就叫她织女.二小天天外出卖布挣钱.小俩口过起了舒心日子.
三仙女和二小过了三五年,给他生了一男和一女.一天,二小到地里去干活,天上响起了天鼓,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把织女抓走了.二小回家一看,见两个孩子啼哭,不知媳妇上了哪儿,急得团团转.一问孩子,那大孩子手朝天上一指划,二小才想到织女走了.他急忙担起两个孩子,披上牛皮去赶织女.
二小心急,追得快,眼看快追上织女时,惹恼了王母娘娘:“好你二小,莫非你要追到灵霄殿上去吗?”她打头上拔下银管,在二小和织女中间一划,立刻划成了一道天河.二小没有办法过河,急得直跺脚,筐里的两个孩子直喊娘.织女和二小都哭了,啼哭也没用.二小想给织女留个想念,拿出牛扣套投向织女,织女接在了手里.织女想了想,没嘛可送,掏出织布梭照着二小扔来,织女手劲小,把织布梭扔歪了.
直到现在,天河一边的织女星怀里有扣套星,另一边的牛郎星旁有个梭子星.
第三则: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有个牛家庄,庄里有个聪明、忠厚、勤劳的小孩叫灵儿.因父母早亡,只好跟随哥哥过日子,嫂子马氏为人狠毒,常常虐待灵儿.一年秋天,刚收割完毕,马氏就逼着灵儿去山上放牛,并对他说:“给你这九条牛去放,要等到有了十头牛你才能回来!”灵儿听后;无可奈何,只好赶着牛离开牛家庄.
村里人闻讯赶来,对灵儿深表同情.有的送来吃的,有的送来穿的,灵儿一一致谢,然后独自一人赶着牛向山里走去.
当他走到那草深林茂的山岭就停下来歇脚,坐在树下伤心地流泪.心想,要等到何年何月才会有十头牛呢?正在这个时候,有位须发霜白的老人,忽然出现在他面前,老人拍拍他的肩膀,亲切地问:“孩子,你怎么一个人跑到这个偏僻的地方来放牛?为什么事你这样伤心?”灵儿把嫂子虐待、逼他放牛的事,一五一十地讲了.老人笑着说:“原来是这么回事!别难过,那伏牛山里有头病倒的老牛,你好好地喂养它,等牛病好后你就可以赶着牛回家了.”说完那老人就不见了.灵儿好象做梦似的.便按老人的吩咐往伏牛山走去.
灵儿走呀走呀,翻过一道道的山,涉过一条条的涧,终于找到了那头病牛,它正在一块大平石上卧着.灵儿立即趴下去,连连磕了三次头,喊了声“牛大伯”.老牛睁开疲惫不堪的眼睛,一会儿又闭上了.灵儿看着老牛那没精打采的样子,心里想,可能是饿了,于是就急忙去给老牛薅了一捆又一捆的草.整整喂了三天三夜,老牛终于吃饱了.突然抬起头跟他讲起话来:“好孩子,我本来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偷偷地把五谷种子撤于人间而触犯了天规,被玉帝踢下天庭,把腿摔坏了,动弹不得.你如能用百花露水给我洗擦一个月我就会好的.”小灵儿听了,就在伏牛山住了下来,饿了吃些野果,渴了喝些泉水,夜里依偎在牛旁.每天清晨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给老牛洗伤.整整一个月,老牛的伤真的好了,它跟着灵儿一道回家.
灵儿回到家里,嫂嫂见他真的赶了十头牛回来,硬说有一头是偷了别人的,还把他痛打了一顿,经乡亲们解劝才算作罢.此后,灵儿白天放牛,夜里就睡在牛的身边,庄上的人都称他是“牛郎”.那只被牛郎救活的老牛和牛郎很亲.有一次,嫂子把毒药放到菜里,老牛告诉牛郎不要吃.嫂子气起来闹着要跟牛郎分家,牛郎既不要房子也不要田地,只要那头老牛、两辆破车和一只烂皮箱,就离开了家,在一棵桑树下搭了个草棚住了下来.老牛从嘴里吐出个茶豆,牛郎将茶豆种在草棚门前,第二天便破土而出,第三天长出了叶子,牛郎就忙搭架,过几天豆子藤都爬满了架子.老牛就说:“孩子,你夜里藏在茶豆架下,可以看到天上的仙女,仙女也能看到你,谁要是连续七夜偷看你,她就是盼望做你的妻子,那时我就用车拉着你上天去,把她接下凡来,与你结成婚配.”
听了老牛的嘱咐,牛郎夜里就钻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去,只见一群仙女在玉池里洗澡,临走时,有一仙女向下偷看了他一眼.第二天夜里,只见那仙女独自来到玉池边,大着胆子看牛郎.第三天夜里,望着牛郎微微地笑,第四天夜里便向牛郎点点头,第五天夜里端出一篮蚕,第六天夜里偷出一架织布机,第七天夜里拿着织布梭向牛郎招手.牛郎织女,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眉来眼去,牛郎盼着织女下凡,织女盼着牛郎快去团聚.七月七这一天,从天空飞来喜鹊,落在老牛头上,喳喳喳地叫:“织女差我来,叫您快去聚.快去聚,快去聚.”老牛笑着点想头,牛郎套上车,坐上去. 老牛四蹄腾空,一会儿来到了玉池,牛郎下车,和织女把织布机抬放到车上,织女挎着蚕篮上了车,牛郎也跳上车同织女坐在一起.老牛腾云驾雾,一会儿即到家.
乡亲们获悉牛郎成了家,都赶来贺喜.织女就把她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众姐妹,教大家养蚕、执丝、织绸缎.
于是,全村的人都知道牛郎娶了贤妻,能养蚕,会抽丝,还能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都说织女的织布机是从天上带来的,织出来的绸缎做成衣,冬暖夏凉.这消息传了出去,引来了山南海北的丝绸商人,都争着前来争购南阳绸.这事轰动了白河两岸,伏牛山区的千家万户,都送自家的姑娘来学织.织女心地善良,乐于教人,不到两年,家家户户都学会了养蚕抽丝织绸缎.
到了第三年的七月七,织女一胎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叫金哥,女的玉妹.牛郎耕田,织女织布,日子过得很和睦.
几年后,牛郎正在犁地,晴空突然响了一阵雷,老牛望着牛郎直流泪,并对牛郎说:“孩子,我把织女拉下天,触犯了天条,看来活不成了.我死后,王母娘娘肯定不放过你们,到那时,你吃我的肉可以脱俗成仙,用我的皮做成鞋穿能腾云登上天去.”说完老牛应声倒下;牛郎哭了一阵之后,就依着老牛的吩咐做了.
正好七月七那一天,牛郎正在锄地,金哥玉妹两人哭丧着脸跑了过来,告诉牛郎说,来了个老婆子,把妈妈从织布机上拉走了.牛郎急忙回家穿着用老牛皮做的鞋,一手拉着金 哥、一手拉住玉妹,腾空就追.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替照脚下一画,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出现了,牛郎拉着金哥玉妹站在河边直哭,哭声震惊了玉帝,玉帝一看是一对孩子,怪可怜的,于是,就决定让他们一家人每逢七月七相会—次.
人们突然发现牛郎一家人不见了,感到蹊跷,夜间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看见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河那边的织女在哭,河这边的牛郎拉着金哥和玉妹也在哭.人们发现群星闪烁的天空多出一条银带,就叫它为天河.天河的一边多了一颗星,这颗星就叫织女星.一边多了三颗星,叫做牛郎星.人们想念牛郎织女,每晚总是钻到茶豆架下仰望天空.到了七月七那天晚上,突然看见满天喜鹊向着天河扑去,互相咬着尾巴,搭成一座鹊桥.牛郎一手拉着金哥,另一手拉着玉妹上了桥,织女也从桥那边过来了,走到鹊桥中间一家人相会了.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
全部展开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