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越雷池”中的“雷池”有什么典故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2 22:06:34
“不能越雷池”中的“雷池”有什么典故吗?“不能越雷池”中的“雷池”有什么典故吗?“不能越雷池”中的“雷池”有什么典故吗?主体位于望江县雷池乡,在望江县城东南10公里处,紧靠长江北岸,面积100平方公里

“不能越雷池”中的“雷池”有什么典故吗?
“不能越雷池”中的“雷池”有什么典故吗?

“不能越雷池”中的“雷池”有什么典故吗?
主体位于望江县雷池乡,在望江县城东南10公里处,紧靠长江北岸,面积100平方公里,入江处为雷港.因古雷水自湖北黄梅县界东流至此,积而成池,故名雷池,亦名大雷池.东晋时置大雷戌,为江防要地.咸和二年(327年)历阳(今和县)镇将苏峻联合寿春(今寿县)镇将祖约叛乱,向京都建康(含南京)进攻,忠于朝廷的江州刺史温峤欲火速统兵去保卫建康.在建康掌管中央政权的庚亮得知后,担心当时手握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乘虚而入,因此在《报温峤书》中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思叫温坐镇原防,不要越雷池而东.后来用以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范围.“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成语,即源于此.明天启间(1621-1627年)雷池口为大量流沙所塞,雷水改道从望江县华阳镇流入长江.
《太平御览(六十五卷)》引《孝子传》:“孟宗为雷池监,作鲊一器以遗母,母不纳.”孟宗,又名孟仁,三国时的江夏(今湖北黄岗西北)人,曾在望江雷池地域任监鱼官《三国志·吴志》中亦有此记载.这就是说,最晚是在三国时期,就有雷池,并且设立了行政官员.这也就是说,在江淮这片土地上,早在1700多年前便已经有古雷池的存在.
古雷池的复原可以依照下述的办法就可以一目了然.
如果可能的话,弄一张1954年洪水时的受灾区域水文图,参考一下便不难想见雷池当日的气势.这实际就是当长江水位上涨到19.5米时,抽掉同马大堤可以看到的一切.那时整个望江被洪水覆盖的地方都是古雷池之领域.
东晋咸和二年(公元 327年 ),历阳(今和县)镇将苏峻联合寿春(今寿县)镇将祖约率师进犯建康(今南京).江州(今九江)刺史温峤得到这个消息,请求执掌朝政的中书令庾亮允许他率兵从小路进入建康保卫京都.庾亮对苏峻的反叛力量估计不足,唯恐握有重兵的荆州刺使陶侃(庾亮猜忌陶侃)乘虚东下,不同意温峤率兵来护卫都城,遂在《报温峤》书中劝曰:“吾忧西陲(暗指荆州),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思是:苏峻成不了气候,陶侃才最令人担忧,你必须留在原地,不要越过雷池一步.战争结局是庾亮兵败投奔温峤,并共请陶侃为盟主,陶侃不计前嫌出兵勤王,斩苏峻于阵,京都解围.历史上军阀割据、权贵争风所导致的战争不计其数,庾亮所经历的这场战争也早就被人遗忘.但是,“不越雷池一步”却广为流传,表示做事不可超越一定的界限和范围.雷池,也因此千古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