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需要什么改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18:05:52
中国语文需要什么改革?).中国语文需要什么改革?).中国语文需要什么改革?).一、取消可以取消的考试,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动活泼的发展.  1.取消校内的常规考试,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促使学生更

中国语文需要什么改革?).
中国语文需要什么改革?
).

中国语文需要什么改革?).
一、取消可以取消的考试,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动活泼的发展.
  1.取消校内的常规考试,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促使学生更重视平时的语文学习.
  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要求学生必须树立良好的态度和习惯,依靠平时的日积月累,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采取“临阵磨枪”的朝夕之功.如果能将考试分散在常规的教学形式、教学要求之中,就能够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起到督促和鞭策作用.上海市育才中学于1980年取消了传统语文教育中的期中考试,第二年又取消了期末考试.对学生的考查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将考试同日常的语文作业、练习和课堂讨论等常规教学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然后评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的成绩.对学生语文成绩的评定,不仅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进步情况,而且还参照学生思想认识提高的情况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认真程度等指标.这是较早对我国传统语文考试制度进行改革的典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注:《论普通教育校内考试制度的改革》,《教育研究》1986年第8期.)育才的成功经验表明,采取“化整为零”的考评方法,不搞“突击性”的考试,会使学生更重视平时的语文学习,挖掘学习潜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2.取消校内的常规考试,努力减轻学生负担,全面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服务.
  北京八十中特级教师宁鸿彬是这方面的优秀范例.他从1978年开始对语文教学进行整体改革,经过六期系统实验,收到理想的成效.他从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目标出发,制定了教材、教法、考试和课外活动四方面改革的方案.他大胆改革考试制度,取消了平时、期中、期末等一切考试,代之以根据学生平时在听、说、读、写、想五个方面的情况而作出的考核记录.从第三轮实验开始,半年多没进行一次考试,但1985年初对教改实验班进行一次考试,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其它平行班.这种改革的长处首先是,把考试改革当作语文整体改革的一部分,努力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全面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它符合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通过考试及教材、教法和课外活动的系列改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习惯,尤其是创造思维能力,努力使学生成长为创造性、开拓型的人才.(注:孟宪伦《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探微》,《教育探索》1997年第1期.)
  3.取消校内的常规考试,采取平日记优的评分方法,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语文考试的功能,本来可以鞭策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当前情况下,名目繁多的考试和“题海战术”越来越使考试背离它的初衷,使学生厌考怕考.再加上一些教师被错误的教育思想所驱使,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而轻视对众多一般生和后进生的教育,有的甚至不惜采取逐渐淘汰后进生的办法,以提高升学率.这是造成目前中小学生大量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校内的语文考试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语文素质水平的提高.大连市中山路小学废除了统一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而建立以教师为主的平日考核记载、期末各项成绩综合评定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平日记优,期中小结,期末全面考查.这里值得重视的是,他们所采取的平日记优的方法,在平日教学和作业中对学生的成绩不是全部记载,而是有选择的记载.尤其对后进学生的考查,从他们各自的实际出发,给他们获得较好成绩的机会.如果错误太多,经教师指出后,不记分,下次再考查,等到获得较好成绩时再记分.(注:《论普通教育校内考试制度的改革》,《教育研究》1986年第8期.)这种不记差专记优的办法,可以说是教育学、心理学中的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斥责的原则在考查中的运用.专门记优,对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加以肯定,并用文字加以记载,后进学生在看到自己的成功时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兴奋感,从而激发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学生考查出现太多错误不予记分,不等于放任不问,教师要给学生指出.学生在认识到出现差错的原因并找出纠正的方法后,就能避免重犯原来的毛病,从而更加勤奋学习,争取在下次考查时获得较好的成绩.如此反复推进,就能促使后进生的转化,达到全体学生学习成绩的全面提高.
  二、增加应当增加的考试内容,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1.在高考和中考中增加听说能力的考试,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由于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高考、中考只重视读写而轻视听说.由于选拔人才基本上是一张试卷定终身,分分分,是学生的命根,也是教师和学校的命根,分数不仅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是衡量教师和学校的唯一标准.因此,“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不考听说能力,教师和学生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听说的教学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