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文言文废除的历史过程和当时的代表人物.如果有代表人物的经典语录和事迹就更好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09:18:12
求求文言文废除的历史过程和当时的代表人物.如果有代表人物的经典语录和事迹就更好了,求求文言文废除的历史过程和当时的代表人物.如果有代表人物的经典语录和事迹就更好了,求求文言文废除的历史过程和当时的代表

求求文言文废除的历史过程和当时的代表人物.如果有代表人物的经典语录和事迹就更好了,
求求文言文废除的历史过程和当时的代表人物.
如果有代表人物的经典语录和事迹就更好了,

求求文言文废除的历史过程和当时的代表人物.如果有代表人物的经典语录和事迹就更好了,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题为《文学改良刍议》的文章,这是白话文运动的公开信号.文中提出:白话文学为文学之正宗.这个纲领性的意见,很快就得到陈独秀的响应.钱玄同也及时发出打倒“桐城谬种”、“选学妖孽”(《寄胡适之》,1917)的口号,最先把反对文言文同反对 “独夫民贼”、反对弄坏白话文章的“文妖”(《尝试集序》,1918)联系起来,并在陈、胡强调“文学革命”的时候,第一个考虑到应用文的改革.1918年 1月,《新青年》实现自己的主张,全部改用白话文. 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标志着白话文运动在文艺方面首先突破,显示实绩.这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文文章.年底,李大钊(1889~1927)、陈独秀创办白话周刊 《每周评论》, 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1896~1950)、罗家伦 (1897~1967) 等创办白话月刊《新潮》.不久,鲁迅指出,白话文应该是“四万万中国人嘴里发出来的声音”(《杂感录五十七·现在的屠杀者》),这就把白话文放在现代中国人口语的基础上.
  各种口号提出以后,遭到一些支持文言文的学者的猛烈攻击.如古文家林纾(1852~1924)攻击白话文为“引车卖浆者言”,南京东南大学教师胡先骕(1894~1968)认为白话文“随时变迁”,后人看不懂,等等.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1868~1940)等据理驳斥,引起一场关于白话文和文言文的论战.
  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爆发,白话文运动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一年之内,白话报至少出了400种.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命令,小学教科书改用白话文.新文学的团体如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也相继成立.
  1921年以后,胡适去“整理国故”了.胡先骕的《学衡》杂志、 章士钊(1882~ 1973)的《甲寅》周刊,为迎合封建势力复辟,先后对白话文进行反攻.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在文化上以《向导周报》、上海《民国日报》等为阵地,共同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在这种形势下,鲁迅先后发表了《估学衡》(1922)、《答KS君》(1925)、《再来一次》(1926)等文章,大抵采取“以毒攻毒”的方法,用古书作法宝,证明鼓吹文言的“学衡”派和“甲寅”派实际自己也做不通古文,错用典故;白涤洲(1900~1934)、唐钺(1891~1986)也在《雅洁和恶滥》(1925)、《告恐怖白话的人们》(1925)等文中给以批驳,这才把那批反对派打退了.
  内容
  在中国的教材中,以“四个反对”和“四个提倡”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也提出著名的八大主张:
  一曰:需言之有物
  二曰:不模仿古人
  三曰:需讲求文法
  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新青年派还有其他一些主张,包括废除孔学、废除汉字等偏激的主张.这和人文理性学术派学衡、文化与科学派国风等的主张或结论形成对比.
  成就
  白话文运动的结果,是使白话文在文学作品和一般学术著作的范围内取得了合法的、正统的地位.它的成就首先表现在白话文理论的建设上:①关于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学说.这学说的框架有3条:a.白话为文学之正宗.为打倒文言文的正统提供了历史的根据.b.用白话作各种文章.让白话文成为通用的书面语,为白话文的推行提出了奋斗的目标.c.白话文以现代中国人的口语为源泉.为白话文的建设指出了正确的方向.②关于文体改革的具体规划.主要在散文、应用文、诗歌3个方面.第一,对散文文体改革的要求,胡适概括为4条主张:a.要有话说方才说话;b.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c.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d.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话(《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第二,对应用文文体改革的意见.钱玄同在《论应用之文亟宜改良》(1917)里,提出不少切实可行的主张,如改用白话(国语);选取最普通的常用字;多义字只用最普通常用的一义;不许用倒装移置的句法;“书札之款式称谓,务求简明确当.删去无谓之浮文";文中加标点符号;数目字改用阿拉伯字,“用算式书写”;改右行直排为左行横排;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印刷之体,宜分数种”等等.第三,对诗体改革的主张.分为两派.一派由钱玄同、胡适带头提倡"自由体".另一派由宗白华(1897~1986)、闻一多(1899~1946)带头主张“格律体”.这两派对新诗的形式,都作了认真的探索.白话文运动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白话文的作品上.白话文能不能代替文言文,要看写作实践.“五四”时期,白话论文在表现新思想、批判旧思想上,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如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论文,虽在语言上有不同的风格,但在说理上都有明白、清晰、准确、富有逻辑力量的特点.这就叫那种不宜说理的文言文相形见绌.在文学上,散文、小说、诗歌等文体,都开了新生面.特别是1921年,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的发表,郭沫若诗集《女神》的出版,为白话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阿Q正传》更是中国现代白话文学中赢得世界声誉的第一部杰作.“五四”白话文运动,是一个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运动,它在文艺语言上宣告了文言文时代的结束、白话文时代的开始.数千年来,中国通用的书面语没有白话文的合法地位,只有与口语脱节的文言文才算正统.直到“五四”时期,才把这种反常的局面翻了过来,开辟了一个白话文学的新纪元.这正好与中国社会在“五四”期间实现了从封建向民主的转变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