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法门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1 20:43:32
宝鸡法门寺
宝鸡法门寺
宝鸡法门寺
中国古代四大佛教圣地之一.1987年4月3日,经历了1113年的漫长岁月,法门寺地宫发现佛祖真身指骨舍利和大唐数千件供佛珍宝,引起世界瞩目,法门寺当之无愧的成为当今世界佛徒朝拜中心,游客旅游圣地.
法门寺文化景区依托法门古寺而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景区一期工程斥巨资打造(25亿元),占地约1300亩,是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主持设计的,(他曾主持设计台湾中台禅寺及目前全世界最高摩天大楼“台北101”等著名建筑).景区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小品等几部分组成,全面展示了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我们远远望见的这个建筑群,就是法门寺文化景区.这个建筑群呈南北走向,由南至北依次而上,4门起伏,双塔高耸,在黄土阡陌(qian mo)中,在蓝天白云下,建筑体量雄浑博大,建筑语言简洁明快.整个景区以建筑特有的艺术语言表达出了佛教文化的博大与智慧.
现在,我们来到法门寺文化景区.不管你信不信佛教,你都会感到这个建筑群有一种文化的力量.庄严的佛像,阔大的广场,外张的屋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宗教信仰的庄严与殊胜.这种感觉正是这组建筑艺术的成功之处.
这个文化景区的几个特点:1、如果你从空中鸟瞰,你会看到整个景区暗合坐佛之形,法门寺地宫恰好位于佛心位置,与佛同体,与佛同心.2、如果你仔细观察,景区内诸多建筑暗合数字机缘,如用数字概括,一舍利;二宝塔;三区划;四大门;五时空;六越度;七广场;八吉祥;九平方公里;十万众生;千年古刹;万世法门.3、当你在景区或朝拜或游览,在由南到北的穿门过院,朝拜佛祖舍利的过程中,你会感到由此岸到彼岸的升华过程;也会在由北到南的回望中,感到芸芸众生的虚幻之相.所以,在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参观过程,就是你感悟人生,净化心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回归的佛子能开启般若般的智慧,旅游者则能体验佛光普照为您增福增慧.
现在,我们开始参观这个千载佛家圣地,领略万世人文经典.
山门东西两侧,栽植了天数(树)25棵,地数(树)30棵.大家可以看到树种为银杏,棵棵银杏粗壮挺拔.银杏被尊推为我国的国树,在凡人世界中是“活化石”也可表示佛法在中国两千六百年的再次发扬光大.
请大家看看这组建筑,墙壁陡峭,以变形的斗拱装饰承接屋顶,屋顶外张冲天,直指苍穹.人临其下,直觉低矮,只有仰望才见其顶.这种墙壁和屋顶的造型,没有雕梁画栋,没有曲线翘角,仅以明快的线条让人感到佛法的广博和佛陀教法的明理.其色彩为金黄、暖黄,具有一种庄严清静,慈悲祥和的氛围.这里就是园区的入口处 “佛光门”.
穿过佛光门在这个院中,一泓静水,此为静心池:净水莲花,14朵莲花,高雅圣洁.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为佛教圣物,供奉莲花可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染,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代表着净心离欲的世界.通过静心池,人们可以放下世俗间的一切忧扰,以一颗平静之心走入佛国圣地.
在静心池的东西两侧设有圣兽.
青狮:狮子为万兽之王,吼声洪亮,山鸣谷应,震动天地,代表佛教的神威.佛法即如同狮子一样,供奉狮子可辟邪护法.
六牙白象:供奉大象,可降伏邪念,能到达无上乘果地,得到物质和智慧的财富,得佛果之成就.
穿过广场走过般若门大家可以发现,之前在山门前是一个大广场,佛光门前是一个大院落.而在般若门菩提门之间,是一个相对狭窄的过道.这正是利用了建筑艺术上的缩放手段,给人感觉上有舒畅和压抑作用,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控制作用.也表现出了只有以智慧(般若)为前行指导才能到达解脱彼岸这一教义.
出菩提门大家可以发现这道圆融门,它只有门柱,似乎有点奇怪.这是因为佛教以观察诸法“空性”为入道的法门,故称“空门”.
现在,从山门广场到这里,我们已穿过了佛光门、般若门、菩提门、圆融门,来到了佛光大道.
佛光大道长1230米,宽108米,象征着由世俗走向成就的修行之路,也就是说是一条成佛之道.
佛光大道是景区的景观主轴.远远望去,清净庄严南低北高,直通合十舍利塔.利用落差,让人有一种朝圣的感觉,也体现了为了一种信仰,人们不断攀登,境界不断升华的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佛光大道分主道和辅道.在佛光大道两侧景观绿化广场上,东边设有佛陀胜迹系列雕塑,让众生感受到佛法不理事间法,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这一佛法精神,体验佛教文化,西侧是法界源流系列雕塑,展现了佛教文化在世界特别是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佛光大道分别设有经幢、菩萨,同时按佛教“五时判教”而设,其中包括: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时.我们将山门比喻为“此岸”(现世),而佛光大道则为接引凡夫众生通过“五时判教”到达“彼岸”——合十舍利塔(佛国),证得佛果这一解脱之道.“众生皆有佛性”在这条大道上愿大家都能发掘出属于自己的“自性三宝”
经幢乃佛教圣物,常将经文刻于其上.象征佛的智慧能降服一切烦恼,在佛教中有祛邪降魔的说法.福报:智慧流溢、一生吉祥.
佛光大道菩萨像包括:
东1:大妙相菩萨
《弥勒上生经宗要》云:“六天之中是其第四天,下三沉欲情重,上二浮逸心多,此第四天欲轻逸少,非沉非浮,莫荡于尘.”
与法苑林菩萨同是弥勒佛的胁侍菩萨,合称“弥勒三尊”.今世菩萨护佑,来世往生天宫.
福报:今世神灵护佑,来世往生天宫.
东2:文殊菩萨
与普贤菩萨同是释迦牟尼佛的胁侍菩萨,合称“华严三圣”.文殊菩萨,诸佛之智慧所化现,是智慧的本尊,受菩萨护佑,具足智慧.福报:自己和子孙具足智慧.
东3:观音菩萨(大悲)
与地藏菩萨同是释迦牟尼佛的胁侍菩萨,合称“娑婆三圣”.观世音菩萨以大慈救济众生为本愿,受菩萨护佑,远离苦难.福报:所愿必成,苦难远离.
东4:日光菩萨
与月光菩萨同是药师如来的胁侍菩萨,合称“东方三圣”.日光菩萨持其慈悲本愿,救度众生,受菩萨护佑,远离病痛.福报:远离病痛,无有怖畏.
东5:观音菩萨(大慈)
观音菩萨表大慈,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胁侍,供养其像可获观音菩萨接引至西方极乐净土.
与大势至菩萨分别为阿弥陀佛的胁侍.获观音慈悲救护,来世蒙观音引生极乐.
福报:现世获观音慈悲救护,来世蒙观音引生极乐.
西1:法苑林菩萨
受菩萨护佑,所愿皆足.福报:今世菩萨护佑,来世往生兜率天宫.
西2:普贤菩萨
具足一切无量行顾,受菩萨护佑,凡行必成.福报:自己和子孙凡行必成.
西3:地藏菩萨
受菩萨护佑先世亲人不堕地狱,来世不堕恶道.福报:先世亲人不堕地狱,来世不堕恶道.
西4:月光菩萨
普照乾坤,映现明澈清辉,容摄芸芸众生,免受贪、嗔、痴三毒逼恼,以葆身命与慧命.福 报:远离病痛,无有怖畏.
西5:大势至菩萨
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有情,使众生离三界之苦,得无上力.福 报:现世脱离恶道,来世往生极乐.
法门寺院
入山门,经佛光大道,我们来到了佛门圣地——法门寺院.寺院位于佛光大道中段偏北的东侧,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说它是佛门圣地,一是据地理阴阳学家,这座寺庙披小带河,负阴抱阳,气聚而不散,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助于僧人们在青山白云,流水清泉中悟道成佛.二是寺院经历了佛教在中国传播兴盛衰微,再光大的全过程.正是由于这座寺院的令人惊叹的历史,才有了今天蔚为壮观的法门寺文化景区.如果说法门寺文化景区是一个盛开的莲花,这里就是储藏,培植莲花的种子.
法门寺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帝年间,距今约有1700余年的历史.寺名屡变,塔名也随之屡变.北周以前寺名为阿育王寺,塔亦同名.自唐代以后,寺院定名为法门寺,后虽然有更改,但仍以法门寺名扬天下.眼前这座塔,初为阿育王塔,后改“真身宝塔”、“大圣真身宝塔”.今天,人们仍以寺名称塔名.
法门寺院与宝塔历经了佛教在中国兴衰的全过程,可以说国兴寺兴,国难寺难.北周武帝毁佛,法门寺庙随之被毁.隋朝推崇佛教,法门寺庙得以重建.自唐代建立以后,由于皇室崇佛,法门寺走向它的全盛时期.因为法门寺塔地宫供奉有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唐皇室每30年迎佛骨入都供奉.从公元659年开启法门寺地宫,首迎佛骨到公元873年第七次恭迎佛骨.每次恭迎佛骨都是岁丰人和,国泰民安.从长安到法门寺一百多公里,车马昼夜不绝,京城万人空巷.皇帝亲临安福门城楼顶礼迎拜.百官士庶沿街迎候,可谓盛况空前.每次恭迎佛骨皇室都对寺院大施财物,皇帝、皇后、王公贵族供养了大量金银器、琉璃器、丝织品和法器.在这期间,法门寺多次修筑扩建,形成了二十四院的形制.
随着公元874年法门寺地宫之门的封埋.法门寺遭受明代地震,民国驻军的毁坏.特别是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红卫兵开展破“四旧”,进入寺院,毁殿堂、坏佛像、烧佛经,还要挖地宫取宝.在此危机时刻,法门寺主持良卿和尚自焚圆寂于真身宝塔前,才没有让地宫珍宝受到损失.尽管如此,法门寺院还是成为“扶风地区无产阶级造反派临时总指挥部”.在“造反派”的内战中,法门寺又一次遭到了劫难.
过天王殿,就是突兀矗立的十三级舍利砖塔.它是以唐塔为基础,以明塔为标准的具有楼阁式风格的砖塔,挺拔俊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于1956年8月法门寺被列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省政府又拨款重修了大雄宝殿和铜佛阁.自1987年佛指舍利发现后,寺院恢复建设,基本上恢复了唐代百亩寺院的规模.
十多年来,法门寺在前任方丈澄观净一法师的主持下,相继建成大雄宝殿、玉佛殿、禅堂、祖堂、斋堂、寮房、佛学院等仿唐建筑.
佛祖真身指骨舍利和大唐王朝2499件供佛珍宝,在1113年后重见天日,这批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还是中外交流史、美术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也日益引起世界瞩目.也让法门寺成为当今世界的朝拜中心,增强了法门寺在世界佛教文化中心的历史记录.佛文化是法门寺的核心,法门寺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世界佛文化的瑰宝.
离开法门寺寺院来到佛光大道北侧.现在我们就处于六度桥前,它看似简单,仅仅为六层踏步.六度桥下,雾泉喷涌,云烟缭绕,我们仿佛身临佛国胜境:前有佛祖真身舍利,后有芸芸众生.后退可到此岸山门外,前行可到彼岸佛国界.你彷徨也可,虔诚也可,总之,这是修身成佛的必行之桥.人们常说,没有过不去的桥,而过此桥,须经过人生的大彻大悟.
所谓六度就是六种从烦恼到觉悟,从此岸到彼岸的方法,也就是讲人的修行方式.六度分别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每行进一次,即进行洗涤心灵一次.一次觉悟破一种无明,去一种烦恼所以,从山门到此,须经过六度桥,这也是众生由山门到踏上彼岸,拜见佛祖真身的必经之路.只有洗涤芸芸众生浮沉铅华,放下世间的一切妄想执着,才可以同登华藏玄门共入毗(pi)卢性海.
过山门,穿过佛光大道,再经过六度桥,我们由此岸到了彼岸.可以说,这儿是一个佛国的世界.如果你环望四周,只有天高野旷,飞云在天.时空仿佛淹没隐匿了凡世间的一切,在天轴和地轴交汇之处,一塔高耸,这就是万众瞩目的合十舍利塔.无须说,合十舍利塔是整个文化景区的核心建筑.广场的宏阔,表明了佛法的博大,塔的高耸,表明了佛法的智慧.万人汇聚,表现了八方来朝,万佛归宗的盛况.万人抬头仰望,表明了信徒们对佛的崇高敬意.
现在,我们来欣赏这个合十舍利塔.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它供奉着世界唯一的释迦牟尼指骨舍利.塔高度148米,一表示佛祖于众生无别,佛陀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的佛陀.四八是夏历四月初八,为佛之诞生.它象征着和谐、安康、国泰民安的旷古盛世.
合十舍利塔的造型,为双手合十,双手合十表示了佛教的仪式特点、基本理念和人类追求和平的基本意愿.在双手合十造型中,内含的唐塔表明了历史和现代的圆满融合.在双手合十的空间内,又供奉有三身、三世诸佛、菩萨,又表明了这是宇宙法界.通过双手合十的建筑造型,表现了佛教和合、和睦、和谐、和平的思想内涵.
也许在世界各地,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您见过许许多多的佛寺古塔,但是我可以说像这种舍利塔造型绝无仅有.站在这个阔大的广场上,我们首先感到它高尚、神圣、神秘,还感到它简洁、明快,具有强烈的符号性、象征性,也就是说它具有强烈的现代感!这座合十舍利塔的结构造型具有“雄、浑、简、净”的建筑特点,以现代建筑技术,合适的建筑语言,成功的表现了佛学的博大精神.也彰显了法门寺在世界佛教中的主尊地位.
穿过十万人广场,我们来到合十舍利塔前.合十舍利塔共六层,分地面及地宫部分.自下而上,供奉着佛教三身佛(即:法、报、化三身)各方菩萨等佛教文化景观造型.寓意为“三身法像,六重法界”这里是人们理想的彼岸.佛祖真身舍利存放于舍利塔地宫中厅,每逢重大佛教节日才升起展示.信众可集结于舍利塔十万人广场瞻仰圣物.它会让瞻礼者得到心灵的净化,感悟人生的和谐与光明.
首先我们进入合十舍利塔一层,依次供奉着:
(1)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居住须弥山腰,各护一天下,治服众魔,保护众生财富不受侵犯.
(2)弥勒佛:大肚弥勒能容常人难容之事,教导众生忍得住心中烦恼,耐得住岁月寂寞,不争一时之气,方免百日之忧.
(3)韦驮菩萨:南方增长天王属下八神将之一,位居32员神将之首.韦陀菩萨护持佛法,庇护众生.
(4)阿难尊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是多闻 第一,他代表“解”、代表智慧;迦叶尊者苦行第一,代表实“行”,二者都是佛陀最著名的两大弟子.
(5)化身佛(释迦牟尼佛):化身佛以大悲心应众生机缘而示现娑婆世界救度众生,传授般若智慧,维持世间平安和谐.
(6)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普救人间灾难.在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合或供奉观音菩萨像,观音便前往救度,使人们脱离苦难.
(7)地藏菩萨:至心称念地藏菩萨名号,礼拜供养地藏菩萨像等,必能离诸忧苦,不坠恶道,并能获得家室永安,先亡生天,现在益寿,所求遂意.
从西侧电梯向下我们进入舍利塔地宫北厅,这里是珍宝展示区,用以展示1987年4月3日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朝数位皇帝供奉的皇室绝世珍宝,其中国宝级、国家一级、二级文物两百余件.在这里我们将文物分为佛文化珍宝陈列和大唐珍宝陈列两部分.
一、? 佛文化珍宝陈列
主要展示围绕舍利的精美法器、供养器以及舍利宝函等共有27件珍贵文物.
护法石狮(2件,高59、底座长宽32?25厘米)
护法天王像(4件,高56,底座长宽32?21厘米)
银芙蕖(2件,通高41厘米)
*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锡杖*(1件,长196厘米)
整体造型精美,形制宏伟,工艺精巧,等级最高,堪称佛门奇宝.它的出土对唐代佛教和法门寺历史文化的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鎏金大日如来银佛像(1件,通高15厘米)
鎏金十字三钴(gu)杵纹阏(yan)伽瓶(2件,每件高21厘米)
*舍利宝函*
公元六世纪中叶,中国封建王朝拥戴法门寺佛指舍利,在地宫不断扩充供养盛事,至公元873年的咸通迎奉中,李唐王朝按照佛教密宗的最高供养,在地宫前、中、后室和秘龛围绕四枚佛指舍利建四系列供养以实现佛教网罗宇宙万象,包括十界圣凡,上下尊卑,染净邪正,兼收并蓄的金刚界、胎藏界曼茶罗.皇朝帝后用近千件衣物“以身供佛”,祈愿在这个宇宙法界中实现护国佑民,为中华民族开万世太平的神圣理想.
*八重宝函*
唐王朝造八重宝函,合地宫为九重,表证佛法之“五部九重”,以胎藏界曼荼(tu)罗供养佛指舍利.
鎏金四天王盝(lu)顶银宝函(1件,通高23.5、边长20.2米,重2699克)
盝顶素面银宝函(1件,高19.3、边长18.4厘米,重1999克)
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1件,高16.2、边长14.8厘米,重1660克)
六臂观音盝顶纯金宝函(1件,高13.5、边长13.5厘米,重973克)
金筐宝钿(dian)珍珠装盝顶纯金宝函(1件,高13.1、边长11.3厘米)
金筐宝钿珍珠装珷玞(wu fu)石宝函(1件,高10.2、边长8厘米)
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1件,高7.1、塔边长4.8、垫板边长5.4厘米,重184克)
三重宝函
与秦始皇同时的阿育王于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向世界散佛舍利以弘扬佛法,法门寺“乃其一也”.地宫前室建汉白玉阿育王塔,藏鎏金铜浮屠、鎏金银棺以安奉佛指舍利.
汉白玉阿育王塔(1件,塔高78.5厘米)
鎏金铜浮屠(1件,通高53.5厘米)
置于前室阿育王塔内,安奉第四枚佛骨舍利.铜浮屠由底座、塔体、塔盖、塔刹四部分组成,为法门寺唐代木塔的缩微模型.
鎏金迦陵频伽鸟纹壸门座银棺(1件,通高6.4、长8.2厘米)
*五重宝函*
释迦牟尼佛之真身指骨舍利被安奉于地宫秘龛(kan)五重宝函中,依次为盝顶铁函、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函、银包角檀香木函、嵌宝石水晶椁子、壸门座白玉棺,以金刚界曼荼罗供养.
盝顶铁函(1件,通高22、边长22厘米)
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函(1件,高17、底边长17厘米)
嵌宝石水晶椁子(1件,长10.6、高5.9厘米)
壸门座白玉棺(1件,长6.8、宽3.3厘米)
*鎏金银捧真身菩萨*(1件,通高38.5厘米)
为了实现佛教“金胎不二”的“不二法门”,唐王朝尽佛教之精华,敬造“金胎合曼”的捧真身菩萨,上为吉祥天女,仰莲座上32菩萨生,顶为大日如来三身咒轮,底为金刚界五方五佛,中为四大天王.底部中为胎藏界中台八叶院,周以八大明王环绕,而以菩萨宝冠上修法界定印的毗卢遮那佛一统贯之,这是中国佛教发展到密乘的殊胜现象,是唐密的最高结集.
二、? 大唐珍宝
地宫宝库除佛教法器和供养器外,更多的是唐皇奉佛的世俗物品,包括皇室日常生活中所用之食器、茶具、熏香器、服饰、钱币,以及各类珠宝杂件等.
皇室生活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层面,人们由此看到了一个更为广阔无限的生活场景——繁荣富强的大唐社会.对满目琳琅的国器重宝,地宫《志文碑》有“穷天上之庄严”、“极人间之焕丽”的无尽赞美.
鎏金双狮纹银方盒(1件,通高11.2、长17.3、宽11.8厘米)
鎏金双凤纹御前赐银方盒(1件,通高9.5、边长21.5厘米)
素面圈足银圆盒(1件,高9.8、直径18.4厘米)
鎏金团花小银碟(3件、口径11.3厘米)
鎏金团花圈足银碟(3件 口径11.3厘米)
鎏金鸳鸯团花双耳大银盆(1件,通高14.5、口径46)
鎏金卧龟莲花五足朵带银熏炉、炉台(2件,银熏炉通高29.5、盖径25.9、;银炉台高21、直径43厘米)
熏香用具,置于地宫后室.咸通十年(869)文思院造,唐懿宗供奉,为这批金银器之重器.熏炉炉台一次成套出土在我国尚属首次.
鎏金双蛾纹银香囊(1件,直径12.8厘米)
熏香用具,为唐代香囊存世品中迄今发现最大的一枚.内置持平环,套接香盂,无论囊体怎样转动,香盂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说明近代用于航海、航空的陀螺仪原理,早在唐代已被我国工匠所掌握.
素面银风炉(1件,通高56、足沿外径34.6厘米)
鎏金鸿雁纹五环银香炉(1件,通高14.5、炉盘口外径23.6厘米)
鎏金象首金刚铜熏炉(1件,高42、口径24.5厘米)
素面长柄银手炉(1件,长44厘米)
葵口盘圆座银碟(2件,高6.1、口径8.7厘米)
鎏金卷荷叶圈足银羹碗子(1件,通高9.8、足径8厘米)
鎏金银食箸(1件,长18.7、上端直径0.5、下端直径0.3厘米)
鎏金卷荷叶圈足银水碗(2件,高8、口径16厘米)
素面圈足银灯(1件,高20.3、径16厘米)
银香案(1件,高10.5、宽9.5、长15.5厘米)
鎏金银如意(1件、长50厘米)
素面银如意(1件,长60厘米)
迎真身纯金钵盂(1件,高7.2、口径21.2厘米)
伽陵频迦纹纯金钵盂、鎏金团花银钵盂(2件)
单轮十二环纯金锡杖(1件,通长27.6厘米)
鎏金银臂钏(2件,每件外径11厘米)
鎏金带钏面臂钏(2件,每件外径10.8厘米)
以前仅见于唐代壁画,此为首次出土之实物,极为珍贵.
鎏金飞鸿纹银笼子(1件,通高17.8厘米)
金银丝结条笼子(1件,通高15厘米)
鎏金银茶碾、银碢(gua)轴(2件,茶碾高7.1厘米,长27.4厘米)
鎏金银茶罗(1件,高9.5厘米,罗长13.4厘米,宽8.4厘米)
鎏金银龟盒(1件,高13厘米,长28.3厘米,宽15厘米)
鎏金银盐台(1件,通高27.9厘米)
鎏金伎乐纹银香宝子(2件,通高11.7厘米,口径5.6厘米)
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1件,通高24.7厘米,口径13.2厘米)
鎏金银波罗子(5件,每件高3.8厘米)
鎏金银则(1件,长19.2厘米)
素面银香匙(1件,径42、通长187厘米)
系链银火筯(1件,长27.6厘米,直径2.6厘米)
八棱秘色瓷净水瓶(1件,高21.5厘米)
此件为佛教供养器,通体青釉,造型简洁明快,为唐代秘色瓷之代表作.
五瓣花口秘色瓷盘(1件,高4、口径25厘米)
五瓣葵口小内凹底秘色瓷盘(1件,高7.2、口径23.7厘米)
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1件,高9.4、口径21.4厘米)
此件以印有簪花仕女图案的纸张包裹,后图案印于碗壁上,为珍贵的文化痕迹.
石榴纹黄琉璃盘(1件,高2.8、口径14厘米)
此盘为釉彩玻璃,制法与中国瓷器工艺接近,为伊斯兰最负盛名的琉璃器.
盘口细颈贴塑淡黄色琉璃瓶(1件,高21.3厘米)
制作年代当在7世纪初,是地宫出土的琉璃器皿中时代最早的珍品.用缠贴琉璃条等方法装饰外壁,为典型萨珊工艺之制品.
八瓣花纹蓝琉璃盘(1件,高3.4、口径19.9厘米)
四瓣花纹蓝琉璃盘(1件,高2.3、口径20.2厘米)
此件中心所绘“摩诃拉巴”纹,象征人魔交战、真主所在之处,为伊斯兰典型器物.
菱环纹黄色琉璃杯(1件,高8.4、口径8.2厘米)
素面淡黄色琉璃茶盏、茶托(2件,茶盏高5.2,茶托高3.8厘米)
中国唐代制品,造型简朴,代表了当时的工艺水平.
参观完地宫文物我们从电梯向上走之后进入二层,这里供奉着报身佛.
报身佛(卢舍那佛):报身佛经过修习证得了绝对真理,得到佛果显示了佛智慧,享有佛国(净土)之身.
再向上走我们就来到了54米处,我们可以看到唐塔内供奉着法身佛.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法身佛为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常现清静身说平等法,慈航超度众生达到彼岸.
当我们站在合十舍利塔上54米处可以俯视整个文化景区.它分为佛、法、僧三区,融天、地、人为一体,汇众生万物于法门.东看旭日,西观夕阳.收山川田野于胸内,置名利万物于法外,确为妙乐之事.你若仔细感悟、辨认,你可明白我刚才所说的.整个文化景区仿佛一尊坐佛之型.左侧的法门寺地宫恰好处于佛心位置.望前方山门渺渺,佛光大道上芸芸众生,熙熙攘攘,众生众相.在这些芸芸众生之间,有朝拜者,有观望者,有游览者,也不乏有名利之徒,人人都在奔波,人人都想超越.但只要人们朝前看,就会看到佛光普照,就会看到前途光明.所以,在这条佛光大道上,朝前看,朝后看,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
从山门到合十舍利塔,我们经过了由此岸到彼岸的过程,又观瞻了佛祖的真身指骨舍利,感到了佛祖的伟大.现在,我们往南走,眼前这组雕塑,又将告诉我们佛教是如何真实的传播到世界,发扬广大的.现在我们来欣赏这组建筑.
法界源流
位于佛光大道西侧的林荫道中,共由八组景观雕塑组成,其主旨接释迦涅磐后佛教的发扬广大,分别为:
王舍城结集
结集,是指僧伽集体为了统一佛的教说而共同会诵,以求确认佛所说法的内容.佛陀涅盘(pan)后,大弟子摩诃迦叶同五百阿罗汉于王舍城外的七叶窟举行佛法的第一次结集.
阿育王弘法
阿育王,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他本人第一次把整个印度次大陆统一起来,大行布施请著名高僧举行佛经的第三次结集,现存上座部巴利文经典就是经这次结集编定的.并派传教团到全印度乃至海外传播佛教,此举对佛教的发展具划时代的意义,使其成为世界性的大宗教,舍利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传入我国的.
南传佛教
以大寺为宗的佛教派别,流行于今东南亚各国.是佛教中迄今尚存部派中最古老的一支.其学说回归于朴素自然的生存状态,使僧团从俗世的谋生里解脱了出来.
汉传佛教(唐八宗)
佛教于东汉明帝时开始正式传人中国.隋唐时分为八大宗派:禅宗、净土宗、华严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密宗、天台宗.
汉传佛教(净土宗)
净土宗倡导以念佛名号为主,以求往生极乐世界“请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佛教放生与戒杀念佛之行仪紧密相连,赎取被捕之鱼、鸟等诸禽兽,再放于池沼、山野之中.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即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之业.
汉传佛教(禅宗)
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对石壁,盘膝而作禅修九年.面壁修行,首开禅宗,被称为禅宗初祖.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参禅打坐为主,以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目的.
藏传佛教
藏语系佛教始于7世纪中叶,俗称喇嘛教.在藏王松赞干布,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的影响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随着佛教在西藏的发展,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
佛法东传
佛法东传始于4世纪,即朝鲜三国时代.日本推古朝圣德太子派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佛法.佛法东传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高丽慧灌、日僧道昭、道严、新罗王孙圆测、新罗义湘,新罗慈藏、唐鉴真律师、日僧空海、最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