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有艾森豪威尔的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0 00:25:34
哪个有艾森豪威尔的简介?
哪个有艾森豪威尔的简介?
哪个有艾森豪威尔的简介?
一、作为盟军的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站得高,看得远,他能够超然地将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好恶等狭隘的观念置于脑后,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在北非战场上迅速战胜德、意法西斯的军队.基于这一坚定的信念,在1943年年初展开的突尼斯战役中,艾森豪威尔力排众议,毅然决然地将参战的美军交给英军将领亚历山大指挥.
二、由于艾森豪威尔的正确决策和用人得宜,高明地协调了盟军间的关系,维护了团结,提高了盟军的战斗力,取得了突尼斯战役和此后欧洲战场的一系列胜利,从而赢得了英国人的尊敬.这对于艾森豪威尔提高威望和扩大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然,作为盟军的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深知,努力协调好盟军之间的关系,并不等于一味地牵就、退让.这在1944年6月盟军实施的诺曼底登陆作战等原则问题上,即可看出艾森豪威尔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使得英国首相丘吉尔也不得不做出让步.
三、作为一个资历很浅,正式军衔很低的将军,艾森豪威尔是如何与他手下那些高级将领相处的?他有什么锦囊妙计,使得那些--无论是军衔,还是资历高于他的将军,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四、作为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绝不意气用事,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团结好盟军中的各方,调动各位将领作战的积极性,以便最终共同战胜德国法西斯.即使面对像蒙哥马利这样桀骜不驯、经常与他叫板的将军,艾森豪威尔也会巧妙地避其锋芒、避免争论,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以保护其作战积极性不受损害.
五、作为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深知为将之道,对某些将领可以宽容,而这种方式对另一些将领就并不适用;如果一味地宽容,那就成了纵容了.面对阿登战役的危急情况,艾森豪威尔能够采取什么措施让巴顿这样脾气倔强的将军服从大局呢?
(全文)
联盟作战,指挥权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一般说来,盟军都希望自己指挥他国的军队,而其他盟军的军队也希望在指挥问题上有所主动.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盟军间的关系会搞得非常僵.艾森豪威尔非常注意这个问题,该用英国军官的时候,一定他要将指挥权交出去.
1943年初,在北非的突尼斯战役中,艾森豪威尔就把参战的美军交给了英国人亚历山大指挥.当时,艾森豪威尔的北非盟军的副司令是亚历山大他是一个英国人.对此,美国军官认为不妥,就找艾森豪威尔:“你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他们提醒艾森豪威尔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潘兴将军就一直拒绝把美军与协约国合并,潘兴将军的威兴由此而建立.你要向潘兴学,不要和盟军的军队合并,要保持独立.”
艾森豪威尔当时非常严肃地对这些人讲,他说:“你们说的,我知道.可是你们忘记了潘兴将军当时对法国元帅福煦说的一句话:‘我们的每一个人,每一枝枪,每一件东西都归您使用--只要您认为恰当就行.’在战场上,只要能战胜敌人,其他并不重要……这件事不要再议论了,如果有错,我甘愿承担一切后果.”就是该交出的权利,艾森豪威尔交出了.
实战证明,艾森豪威尔在北非战场把美军交给英军指挥是对的.英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直想在地中海地区,集中兵力打德国人.它认为,整个轴心国是一个“大鳄鱼”,鳄鱼最薄弱的地方是哪儿?是腹部.所以丘吉尔把这个叫“柔软的下腹部”.那么,德国轴心国的“下腹部”在哪儿呢?在地中海.所以说,英国人一直想集中兵力在地中海,同德国人作战,而美国不行.美国是坚决主张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打败德国人.艾森豪威尔在北非战场上,让了英国人一步,却为后来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时,赢得了英国人的配合.这就是一个大战略家的目光,不简简单单的是军人,是战略家.
1944年6月,美国、英国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正向法国纵深进攻时,正在这个时候,一直难以丢掉那个“柔软下腹部”地中海的英国人又提出,就是丘吉尔.丘吉尔说:“准备在法国南部登陆的盟军应该调往地中海.”因为当时盟军先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然后准备又在法国南部登陆,来解放法国.他对艾森豪威尔说:“如果不能这样做,我将向国王辞去我首相职务.”这等于要挟.
艾森豪威尔坚持自己原来的作战计划,坚决反对从欧洲大陆抽调兵力.他同丘吉尔多次通话,最终说服了丘吉尔放弃自己的决定.据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里,他谈到了.他说,我的秘书后来跟我讲,丘吉尔流泪了!他一边抱怨艾森豪威尔不接受自己的意见,一边同意继续在欧洲大陆集中兵力作战.所以,在原则问题上,艾森豪威尔是不让步的--我该和,则和;和时,保证不骄纵.该斗,则斗;斗时,保持斗而不破.
艾森豪威尔艺术般地处理了联盟作战的诸多关系,使得这位资历远远低于其他高级将领的人,成为一名卓越的统帅.所以他成了一位在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指挥过如此众多兵力的五星上将.难得啊!所以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在评论艾森豪威尔时,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最高统帅,一位军事政治家.我认为,没有其他人能用他的方式,把盟军组合成这样一部能征善战的机器的,并且在许多冲突和干扰成分之间保持平衡.那么这些成分不时地威胁着我们这艘航船.”就是干扰这艘船.所以,蒙哥马利这个评价,点明艾森豪威尔在协调盟军之间的问题上,艺术!
“宽宏大量,性格开朗”这句评语不是别人说的,谁啊?巴顿,是巴顿对艾森豪威尔的评价.很准确!恰恰反映了艾森豪威尔自己的个性.
前面谈了,艾森豪威尔资历很浅.1942年7月7号晋升中将的.而且这个军衔是临时军衔.就是说,如果他不担任这个统帅,他还退回到原来的军衔.可是,他挂着临时上将的军衔,到了盟军统帅部的时候,他的副手正式军衔都是上将.空军司令特德,他的副司令亚历山大,等等--你看,都是上将!所以说,他军衔就比别人矮.
论资历,很多军官也在他之上,如,英国的蒙哥马利在旅长、师长岗位上都干过,作战经验非常丰富;而且当过集团军的军长,巴顿,不仅当过师长与军长,而且是美国装甲兵的创始人,作战顽强、凶猛,当时就有名气了.
可是,艾森豪威尔却使得一切--无论是军衔,还是资历高于他的人,都像一架机器中的螺丝钉一样,发挥自己的作用.那么艾森豪威尔有什么辙,能够让这些人甘当一个螺丝钉呢?我归纳两个词:宽容与机智.
我们先看看他的宽容.我举蒙哥马利这个例子.看看他的宽容,艾森豪威尔的宽容.
蒙哥马利是英国一员虎将,在北非战场上,他竟然打败了大名赫赫的隆美尔,沙漠之狐--隆美尔.当时,隆美尔是大名鼎鼎啊,他打败了隆美尔.英国宣传机器将蒙哥马利称之为“战神”,称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拿破仑”.既然叫“神”了,就要有神气了.所以蒙哥马利也认为自己气度不凡,应该负有,也能够负有更大的使命.于时,他开始和艾森豪威尔“叫板”,他认为自己最适合盟军统帅,你艾森豪威尔不灵.当时,英国的许多将军也私下议论,蒙哥马利应该成为盟军的统帅.所以说,蒙哥马利在作战中经常对艾森豪威尔表现出轻蔑的态度.当时,很多美国人看不下去.布莱德雷他是美军第12集团军司令,他找到了艾森豪威尔,他说:“如果你想把指挥权交给蒙哥马利,那么你立即给我送回国吧,因为在他手下干,我没有胜利的信念.”当时,巴顿正在布莱德雷的旁边,他拍了拍布莱德雷,他说:“伙计,如果你不干,我也将和你一起离开.”这不就是共同施压--一个,蒙哥马利在施压,叫板;美国人内部也看不下去,也向艾森豪威尔施加压力.你可处理好这件事.艾森豪威尔笑着说:“没关系,我会有办法处理的.谢谢!”
那么,他有什么办法?其实,他的办法最简单,也最难做,就是宽容!
在蒙哥马利与自己争夺统帅权的问题上,艾森豪威尔能做的事:大肚能容,容他人难容之事!
在他看来,联盟作战贵在团结,有团结,就有信心;既然能够在一条战线上作战,就有共同点--这就是战胜德国人.因此,艾森豪威尔非常注意保护蒙哥马利的积极性,不让这员虎将的作战积极性受到伤害.比如,在诺曼底登陆作战中,蒙哥马利是地面部队的最高指挥官,按照协同,按照当时计划,蒙哥马利是最高指挥官,连布莱德雷也必须听命于他.当时蒙哥马利是第21集团军群司令官,布莱德雷是第12集团军群司令官.按照协同,布莱德雷要听蒙哥马利的.寻么一旦登陆成功之后,巩固登陆场,蒙哥马利必须把这个权交回去.而且,把地面部队指挥官这个权交回,必须公示、公开宣布.但是,艾森豪威尔担心,公布他的指挥权重新交回到盟军最高统帅手中,蒙哥马利会因此影响自己的作战积极性.所以说,一直没有公开宣布,只是暗地里接过指挥权.
当后来蒙哥马利借着“阿登战役”初期盟军失败这个事情,再次抱怨,正是把地面作战的指挥权交回去,才导致这种情况发生.他抱怨,他责备艾森豪威尔.这句话等于说:如果我指挥,就不会这样了.在1944年年末阿登作战中.
这件事情,因为美军伤亡是最惨的.在阿登战役中,它一开始伤亡了好几万,8万官兵没了.所以美军就哗然,就对蒙哥马利不满,你在那儿站着说话不腰疼!就责备他.可是艾森豪威尔还是以宽容,以度量处理了这个问题.当时,这个事情是影响很大,艾森豪威尔召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在会上,他首先赞扬了蒙哥马利的作战,赞扬了他的勇敢,然后非常低调地说:“整个作战行动内容太多,不是一位战场指挥官能够处理得了的,我并没有从蒙哥马利那里收回全部的指挥大权,因为指挥大权一直是在最高统帅手中.”其实这就等于“绵里藏针”地回敬了蒙哥马利,他是说,指挥权从来在我手里,你知道吗!
所以,艾森豪威尔的宽容,就使得蒙哥马利也就没有脾气了.他没有公开地责备他.后来,蒙哥马利自己写信给艾森豪威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并不认为我是一个温顺的部下,我喜欢我行我素.但是您总是在困难和风云变幻的时刻,使我没有发生越轨行动.您的英明、引导和宽厚的容忍,对我教育极大.我万分地感谢您!”这是在1945年的时候,蒙可马利写给艾森豪威尔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话,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有一个衡量他是否成功的尺度.这就是说,他是否尽量少地使盟军卷入争论.而艾森豪威尔做到了这一点.
什么是机智?机智是一种能出色地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战争和其他社会现象不一样,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因此机智对于从事战争职业的人显得是十分的重要.机智和勇敢是分不开的.著名的“兵学之父”克劳塞维茨对机智有一句非常好的诠释:“要想不断地战胜意外事件,必须具有两种特性:一种是在茫茫的黑暗中,仍能发出内在的微光,以照亮真理的智力;二是敢于随这种微光前进的勇气.前者在法语中被形象地称为眼力,后者就是果断.”这是克劳塞维茨对机智的一个诠释.那么,对于一个军官,特别是高级军官中,机智就是大智慧.我们从巴顿和他的关系上看看这个问题.
巴顿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他就属于马歇尔笔记本中“慎重使用”的那种人.但是,他的资历要比艾森豪威尔老,也能打仗.巴顿有个特点,脾气倔强.但是,你如果给他几句好话,他第一件事,大概就要去拿“指北针”去--要不然,他找不着北.艾森豪威尔就是摸到了巴顿这个脾气,使得这个倔强的老头经常为他排忧解难.
1944年12月16号,德军为了挽回败局,制定了“守卫莱茵河”的战役行动,这就是“阿登战役”,阿登反扑.25万德军在德国陆军元帅龙德施泰特的指挥下,进攻十分凶猛.这一天,就是德军发动阿登战役的时候,1944年12月16号,这一天艾森豪威尔在哪儿呢?他在凡尔赛宫附近一个教堂里.干什么呢?参加婚礼.新娘是谁啊?新娘是陆军服务队的帕里·哈格里夫下士.新郎呢?新郎是他的传令兵米基·麦基奥中士--就是他手下两个兵结婚了,战场婚礼.这天下雪,天空飘着雪花.当时,美军第12集团军群司令布莱德雷也在场.
尽管在战争期间,当时没有人能把教堂里响起的《婚礼进行曲》与这次毁伤81000美军官兵的阿登战役联在一起.一个在教堂,神圣的《婚礼进行曲》,谁想到有这么一出啊?所以,当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史密斯少将进来,在他耳边悄悄地说:“德军在比利时突破了我们的防线.”艾森豪威尔第一个反应是:“战争进行到这个时候,突破防线的应该是我们,怎么会是他呢?”可是,事实上德军已突破了米德尔顿少将第8军的防线,正向西北迂回,企图向第12集团军群合围.就是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全是美军.
那么,美军事前的情报,没有报告阿登山区正面有如此大规模的德军,25万人.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进攻,艾森豪威尔很快镇静下来了,他明白德军不是在进行一次瞎打瞎攻,而是进行目的十分明确的反攻.所以说,他要堵住第8军当面被撕裂的口子,他必须堵住这个口子!
他从战场态势来看,德军的进攻已经在第8军正面形成了一个突出部.艾森豪威尔想,必须从两翼夹击突入进来的德军.为此,他需要装甲部队.当时,在第8军左翼有考特尼·霍奇斯的第9集团军的第7装甲师,在它的右翼有巴顿第3集团军的第10装甲师.艾森豪威尔准备让这两个师援助第8军,攻打洛希姆突出部.可是,巴顿当时正准备按预定作战计划在萨尔发起攻击,他需要他这个装甲师.布莱德雷提醒艾森豪威尔:“巴顿不会同意将他这个师加强给第8军的.”艾森豪威尔当时坚决地告诉说:“你告诉巴顿,不是他--而是我在指挥这场该死的战争!”那么布莱德雷就赶紧去说,因为巴顿的集团军是12集团军群内的一支部队,一个编程内行动,所以布莱德雷马上就告诉巴顿:“你把你的第10装甲师抽出来,加强给第8军.”
巴顿是果然不干.巴顿直截了当地对布莱德雷说:“是你的失误,而不是我,才使我们面临如此糟糕的局面!现在你又想让我的部队拉回到北面去救你,不行,我不去!”巴顿原来是布莱德雷的上级,1943年在突尼斯战役中,巴顿当第2集团军军长的时候,布莱德雷是副军长.一年之后,布莱德雷升集团军群司令了,我在你手下干!巴顿本来心里就不平衡,所以借机就大发牢骚:不是我,是你,搞得乱七八糟!那么布莱德雷就把这件事报告给艾森豪威尔了.
艾森豪威尔就立即让巴顿飞到巴黎,当面说服巴顿:“你的行动关系到全局,如果让我选择,我也会交出这个师的.”艾森豪威尔说完之后,巴顿还是不表态,抽着烟不表态.他突然问巴顿:“乔治,你还记得去年北非突尼斯卡塞琳的战役?”
巴顿说:“当然了,当然记得!因为你那个时候,刚刚晋升为四星上将,你就遭到德国人的进攻,我当然记住这个事了.”
艾森豪威尔就笑了:“好记性!那个时候,是你的奋战才击退了隆美尔的进攻.真滑稽!两天前我刚刚接到晋升我为五星上将的命令,却又碰上德国人进攻了.”他就跟巴顿说了这么几句话.
巴顿笑了,回敬一句:“艾克,你是不是还是想让我为你这个将星再保驾一次啊?”巴顿就说这么一句话.
艾森豪威尔诚恳地说:“为什么不可以呢?准确!再来一次吧!”所以,巴顿听完之后就把手伸过去,同意把他的第10装甲师加强给第8军.艾森豪威尔就这样智慧地处理了这种突发事件和令他头疼的部属,为粉碎德军阿登地区的反扑奠定了基础.所以说,艾森豪威尔他的组织才能、协调能力非常强,他资历那么浅,军衔原来也不高,却令包括他的老上级都服他,这种组织才能不得了!
那么战后,艾森豪威尔接替马歇尔担任陆军参谋长.
后来退役,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
1950年恢复军职,担任北约盟军总司令.
1953年,他当选为美国第34届总统.然后1956年连任成功.
1961年离开了白宫.
1969年3月28日,艾森豪威尔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终年79岁.
4月2日,在他的家乡阿比城,他的遗体下葬,在下葬遗体的时候,宣布了他的遗言.他的遗言有这么一句话:
“我始终爱我的夫人!我始终爱我的儿子!我始终爱我的孙子!我始终爱我的祖国!”四个始终的“爱”.
所以,艾森豪威尔就这么走了.作为军人,他尽到了战胜对手的职责;作为政治家,他的字和冷战政策连在一起.那么他的功过是非,民众心中自有看法.但是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名将,人民永远怀念他!
主讲人简介:
马 骏:法学博士.1953年生,曾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国防大学和北京大学,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军事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外国军事思想和军事历史研究工作,现执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为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会理事.著有《世界经典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人物》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