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判断文言的使动用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2 17:50:59
如何正确判断文言的使动用法?
如何正确判断文言的使动用法?
如何正确判断文言的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形容词、名词活用作有‘使’‘令’意义的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怎样.”这当然是对的.可是,用它来判断使动用法却不那么得心应手行之有效.因为现在中考高考都不直接考语法,初中基本不讲语法.有的人认为凡是翻译时有“使”“令”“让”等意思的词就是使动用法.大部分情况确实如此.可是还有特殊情况,而且这“特殊情况”为数还真不少,这里我们信手拈来两例:“李牧连却之”“会盟而谋弱秦”,前者译为“李牧接连打退了它”后者译为“开会结盟商量削弱秦国的办法”.这两句中的“却”和“弱”翻译时都没有“使”“令”“让”等意思,可它们却真真切切是使动用法.那么,应该怎样去判断使动用法呢?我们认为:宾语与谓语之间是主谓关系,则该谓语就是使动用法.一切使动用法都是这种关系,概莫能外.虽然这种讲法和教科书的说法本质上是一样的,但用它来判断使动用法却能屡试不爽.我们再来看前面的例子:“李牧连却之”是谁“却”(退)呢?很显然是“之”(秦军),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可见“之”与“却”实际上是主谓关系;同理,在“会盟而谋弱秦”中,“秦”与“弱”也是主谓关系.“却”“弱”是使动用法已“水落石出”.再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王”中的“从”是“跟从”“跟随”的意思,是及物动词,及物动词可以而且应该带宾语,因而很多人把这句译为“沛公第二天跟随一百多匹人马来见项王”.显然,这样翻译从句子结构来讲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实际情况却是“百余骑”跟随“沛公”,而且“百余骑”也不敢自作主张跟随“沛公”,又是“沛公”让“百余骑”跟随.可见,“从”是使用动用法.如果翻译再不严密,把它译为“沛公第二天带领一百多匹人马来见项王”(很多资料是这样翻译的),那就更看不出“从”是使动用法了.如果用“主谓关系”法来分析,“从”之使动用法就显而易见了:“从”的施事者(即主语)是“百余骑”而不是“沛公”——因为只有士卒跟随统帅的道理而没有统帅跟随士卒的道理,即“百余骑”与“从”是主谓关系,所以,“从”是使动用法.“谨拜表以闻”中的“闻”的使动用法若用传统方法也是难以判定的,因为这句只能译为“恭敬地上表奏报陛下”之类的句子,而不能翻译为“使……怎么样”的句式(如果翻译成这种句式反而不符合现代汉语之习惯).所以,很多人看不出来它是使动用法.有人可能隐隐约约觉得它是使动用法,但又不敢肯定.但我们知道,“闻(听)”的施事者是它后面的省略了的“陛下”,即“陛下”与“闻”是主谓关系,“闻”是使动用法已毫无悬念.原来似是而非难以确定的东西,换一种方法去鉴别就变得易如反掌.再如:“没死以闻”中的“闻”;“臣具以表闻”中的“闻”;“以告左仆射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虚欷”(《旧唐书""后妃列传》)中的“闻”;“抶而仆之”中的“仆”;“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中的“二三”(没有几个人敢断定“二三”是使动用法)……这些词的使动用法之“庐山真面目”用传统办法是难以将其“识破”的,而用“主谓关系”法一比照它们就“原形毕露”而“束手就擒”——就这么简单!有人可能要说,名词不作谓语,名词活用作使动用法时怎能说它后面的宾语跟它之间是主谓关系呢?殊不知,名词活用作使动用法时,它已活用作了动词,所以它后面的宾语和它之间仍是主谓关系.如,“使赵不将括即已”中的“将”原本是名词,但在这里它已活用作动词,是“担任将领”的意思,所以“括”与“将”之间是主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