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上疏》的译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0 16:24:56
《海瑞上疏》的译文
《海瑞上疏》的译文
《海瑞上疏》的译文
《治安疏》现代译文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海瑞在这里上奏:为了匡正君道,明确臣下的职责,求得万世治安,我要直陈天下第一事.国君是天下臣民万物的主人,正是因为是天下臣民万物之主,所以责任重大.如果民生措置失当,就是君主没有负起责任.所以臣子就应当尽量为君主服务,忠于职守,畅所欲言.臣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君主的责任也才算尽到了.以前那种专图讨好,曲意逢迎,不让君主听到实际情况的人,现在用不着说他们了. 危言耸听的人或许会说:君子总是想法多,即使遇到贤明的君主,政治清明的时代,也常常居安思危,忧虑重重,只怕反而让人思维混乱,搞不清方向. 这种说法不符合现在的情况! 臣蒙受国恩,宁可直言得罪也不想说假话,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一丝一毫都不敢隐瞒.我不为讨上面的欢心,也不计较得失,今天披沥肝胆,掏出真心,对陛下您说几句实话. 汉代名臣贾谊曾和文帝这样说:“下面进言的人总是说:天下已经大治,臣独以为还没有.那些说天下已安已治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逢迎.”文帝算是汉代的贤君了,贾谊也不是对文帝要求过高.汉文帝的品质作风是好的,他有爱民的美德,为人也慈和俭朴,从容谦逊,但缺点在于游于玄老,不专事于政务,有许多政事都被耽误了,没有办好.假使臣下看不到这些弊病,一味认为天下已安已治,这就是愚昧无知.假使臣下看不到文帝的才能毕竟有限,一味用已安已治的话来歌颂他,这就是阿谀奉承. 陛下自视和汉文帝比较起来怎么样呢?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具有成为尧、舜、禹、汤、文、武这样的君王的潜力,陛下象汉宣帝一样做事努力认真,象光武帝一样为人大度,象唐太宗一样英武无敌,象唐宪宗一样能够消平各地藩镇叛乱,陛下还有宋仁宗的仁恕之德,总之象这些可取的优点,无论哪一项,您都是具有的.您即位初年,铲除积弊,明白宣示,同全国老百姓一道革新政事.举其大概吧:您作过一篇《敬一箴》,提倡规戒;改定了一些冠服制度,下令废除孔子庙里的塑像,只用木主;削弱了宦官的内外之权;将元世祖从历代帝王庙所祭牌位中剔除;在孔子庙兼祭孔子的父母.那时候天下人都很期待,认为您一定大有作为.有见识的人都认为:只要有好的臣子帮助,不需多久,天下就可太平,您一定比汉文帝要强得多.然而文帝能发扬仁恕之性,节约恭俭,体恤爱民,宋朝的吕祖谦说他善于用人,能尽人之才力.一时天下虽说不上已经大治,但国库充盈,连串钱的绳子都朽烂了,百姓安乐,财物丰足.大家公认他是夏、商、周三代以后的一位贤君. 陛下您立志要有作为,可是没过多久,就被杂乱的念头导引到别的地方去了.您把自己的刚强英明用到错误的地方,以为人真的能够长生不老,而一味的玄修.陛下富有四海,却不念及那都是民之脂膏,常常大兴土木,大修宫殿庙宇.陛下二十余年不上朝处理政务,导致纲纪松懈败坏.朝廷卖官买官,援用这种章程越来越滥,美其名曰推广事例,导致豪强四起,名爵泛滥.您专门和方士在一起炼丹,不与自己的儿子们相见,人们都以为您缺少父子之情.您常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们都以为缺少君臣之礼.您整天待在西苑不回宫,人们都以为缺少夫妇之情.天下官吏贪污成风,军队弱小,水灾旱灾无时不有,民不聊生,导致流民暴乱象火烧一样,越来越盛.自陛下登基以来,前几年就这样,但还不严重,但是如今赋税徭役越来越重,各级官吏都效法朝廷,盘剥百姓无度.陛下花很多钱崇奉道教,十余年来已经做到极致了.因此,陛下改元号之时,天下人都猜想:这意思就是说“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近来,严嵩罢相,严世蕃被处以极刑,勉强可以令人满意,一时人称天下清明.然而严嵩罢相以后的政事,不过和他作宰相以前差不多,也并不见得清明多少.陛下比汉文帝差远了.天下之人对您不满已经很久了,这内外臣工都知道.〈诗经〉上说:“衰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意思是说宣王不能完全尽职,仲山甫能从旁补救.今日以辅助、匡正来补救、纠正错误并使一切走入正轨,正是诸位臣下的职责所在.圣人也不能不犯错误,否则古代设官,只要他做官办事就够了,不必要求他们进言劝谏,也不必设谏官,更不必说木绳金砺这类的话了.陛下修宫殿,设坛祈祷,就让群臣竞相进献香物和仙桃仙药,叫臣子进表管贺.陛下要兴建宫室,工部就极力经营;陛下要取香觅宝,户部就派人到处索取.陛下举动有误,诸臣顺从得也没道理,竟没有一个人为陛下正言.那种公开讨论对错、贡献良言,防止邪恶的做法,长久没有听到了,献媚的风气太甚.然而人们不敢直言,内心却不能不惭愧,气也不壮了,当面不敢说,却在背后议论是非,人们表面上顺从陛下,却把真心藏起来,这样为陛下歌功颂德,是多么大的欺君之罪?
天下者,陛下之家也,哪有不顾自己家的人呢?内外臣工都有行政职务和进言的责任,这些都是能够奠定您的家业,使它象磐石一样的稳固的基础.一意玄修,是陛下的心被妄念迷惑.过分苛刻武断,也不是您生性如此.不能就这样便断定陛下不顾其家,不合乎人情.臣子们往往为了顾及自己的身家性命,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欺诈、贪赃、旷废职务而导致犯罪,这些人不合您的心意,是很自然的.假如不是为了上述的原因也不合您的心意,那就是您的心与臣子的心偶然不相投合啊,但也有人疑心是您看轻臣子,侮辱臣子.另外有一种人,自己的心思不正,或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或是说得不够详明正确,就象胡寅扰乱政事的奏疏那样:这些人不合您的意旨,也是很自然的.如果都不是以上的情况,君意臣意还不相符合,那就要让人疑心是不是因为陛下自以为是,不愿接受劝谏的缘故.抓住一二件这样的事,就推测您向来如此,害得您一直被人误解.《礼记》上说:“君主多疑于上,百姓就无所适从;臣子不忠于下,君主就劳苦不堪了.”说的就是今天这种情况.臣子保身家的私心和怕触怒君主的心相结合,因而模糊了自己的职责,我已经举出一二件事例替他们作过分析了.君主求长生的妄念和迷惑不明相结合,就使臣子们心怀不满;陛下有失为君之道,请允许我再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