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上海大学短学期制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10:16:15
请问上海大学短学期制是什么意思?请问上海大学短学期制是什么意思?请问上海大学短学期制是什么意思?每学期十周,第十一二周是考试周.你可以算啊~~~~除了冬季学期是断开来放春节假期与夏季学期一个月之外,基

请问上海大学短学期制是什么意思?
请问上海大学短学期制是什么意思?

请问上海大学短学期制是什么意思?
每学期十周,第十一二周是考试周.你可以算啊~~~~除了冬季学期是断开来放春节假期与夏季学期一个月之外,基本上都是这样.
一般九月头开学,七月中旬放暑假.
让学生有时间找“不懂”--上海大学的短学期制
2003-07-18 10:51
--------------------------------------------------------------

  南方网讯 “上海大学之所以在全国首创‘短学期制’,把一学年划为三个短学期与一个长暑期,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找‘不懂’解‘问号’.”一直提倡开拓创新思想的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曾表示教学的创新应该让学生懂得自己的“不懂”、脑中装有“问号”,短学期制的实施正为这一切创造了条件.
  目前,上海大学实行的短学期制是将每一学年分“秋、冬、春”3个课堂教学学期和一个夏季实践教学学期.这一制度以10周为一个学期,周期短,节奏快.作为我国最早推行学分制的高校之一,上大实施短学期制的改革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86年原上海工业大学率先试点实行“学分制”、“短学期制”的改革,1994年成立新的上海大学后在各校区全面推行“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如今,这“三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已成为上海大学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其中短学期制让师生感受最明显,引起的讨论也最多.
  短学期让节奏变快
  “进大学后,短学期制给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时间紧!”上海大学材料学院的小袁说,“10周就是一学期的安排,让上大学生总感觉自己在与时间赛跑,在这种情况下,学会如何控制自己成了重中之重.短学期制让我意识到学习要靠自己.”“我们在这短短10周内总是分秒必争,不敢有丝毫松懈,因为总感觉一转眼就得面临期末的‘大阅兵’.”上大文学院的小张这样形容短学期制带给自己的紧迫感.
  上大加中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陆铭认为,由于每个学期的周期缩短、节奏加快,会迫使教师、学生将主要精力转移到教学上;同时周期的缩短还能使课程的重复开设成为可能,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安排学习进程.
  “学期增多,我们在选课时就能多选几门,知识面能够得到拓宽,更新节奏加快,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上大理学院的小葛说,短学期制使他们对学习始终不敢放松,“因为一个学期只有10周,总给我们一种无形的压力.在其他院校学生的眼里,一个学期过去5个星期仍会觉得离考试还很远,可在我们看来学期已经过半,该是收心发奋的时候了.”
  短学期让空间更广
  “我觉得短学期制的最大优势在于有较长的课外实习时间.这对于我们这些离踏上社会仅一步之遥的大学生来说,无疑增加了锻炼机会,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历史.”上大电子科学技术班的小郦这样说,“实习结束后,我们仍然有2个月的暑假可自由利用,借此可以打工或学习,非常灵活.”
  的确,短学期制使上大师生在教学安排上有了更大的空间,更多的灵活性.比如上海大学就曾借助短学期制的优势,首推了“就业实习”新模式,即主动安排三年级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并由实习逐步转到就业,大四时让学生边上课边上班,还由企业提供学费和奖学金.
  除了为学生增加更多实习机会,上海大学副校长周哲玮认为,短学期制还有利于教师开出新课.他指出,现在知识的更新速度是目前校园教学难以跟上的,有些学科等到学生出校门时,学生的那点知识已成为“老古董”了.而学期缩短后,老师拥有更多的外出交流访问、研究新兴课题的时间,借此可以了解许多前沿的知识,由此开出一些短期课程,能够把学生带入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此外,陆铭认为短学期制更有利于与国外大学展开交流.他说由于每个学期的周期短,便于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讲学、担任兼职教授.以前很多国外大学在暑期不敢安排来华的交流学习活动,因为这个时候,中国的大学都歇夏了,而一旦学期制和国外大学接轨后,他们能够更多地安排类似活动,时间也很契合,这一来就有利于学生、教师接触到学科的最新发展.
  短学期也有些无奈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短学期制,一些学生家长甚至提出:原来要上10几周的课程,现在要压缩10周来上,老师和学生都在赶进度,教学质量怎会不下降?学生学到的知识怎会不大打折扣?
  上大材料学院01级的小胡说,短学期制的紧迫节奏让他们觉得激励的同时,也有些许无奈.“大学的课程与初中、高中完全不同,10周的时间很难把所学的一切都扎实地掌握,往往是一知半解.有时甚至感觉所学的一切不是为了充实自己,而只是为了应付近在眼前的考试.”小胡形容自己现在的学习似乎一直是在狼吞虎咽,而不能细嚼慢咽.
  “同样一本书现在要压缩到10周上完,有的老师为了能多教我们一些东西,就10周全部用于上新课,结果我们有的问题可能还没弄明白就要上考场了.”理学院的小葛说,短学期制虽然促进了他的自学能力,但还是让他觉得巩固、复习的时间太短,“有时来不及,老师会干脆把有的东西删掉不上.可有些内容确实应该要上的,我觉得如果忽略的话就会造成整个知识结构的不稳.”
  在对短学期的争议中,教材的陈旧和不适应是大家议论最多的.“目前,许多教材仍是两学期的产物,难免‘水土不服’.”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00级的小姚认为教材急需革新:“一些教师在授课时删减教材内容,让我们感觉受到损失.如果让我们在课外自学,效果还是要打一点折扣的.有些教材虽免遭删节,但被大卸八块,拆得七零八落,不管怎么说,教学质量会受到影响.”
  对此,陆铭认为“教材不适合短学期制”只是个误区,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材是固定的,教学过程是活动的.”他说,“试想有哪位教材的编写者会在自己的教材中注明‘本教材适合于20周学完’,而不是注明‘本教材适合于40学时学完’?”他认为如果有教师提出教材的问题,只能说明他还只是一个照本宣科的播音员,不能算是一个合
  格的教师.在他看来,现代教育观不是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不仅要教会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更要使他们学会怎样吸取知识,并学会创新以解决未知的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成为“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编辑: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