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弑君并让史官如实记载其事,赵盾与崔杼为何结局相差这么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12:22:06
同是弑君并让史官如实记载其事,赵盾与崔杼为何结局相差这么远?同是弑君并让史官如实记载其事,赵盾与崔杼为何结局相差这么远?同是弑君并让史官如实记载其事,赵盾与崔杼为何结局相差这么远?春秋时期,臣弑君,子

同是弑君并让史官如实记载其事,赵盾与崔杼为何结局相差这么远?
同是弑君并让史官如实记载其事,赵盾与崔杼为何结局相差这么远?

同是弑君并让史官如实记载其事,赵盾与崔杼为何结局相差这么远?
春秋时期,臣弑君,子弑父,那是很频繁的事.由于名分的问题,臣弑君后,一般都只有再立被杀的君主的儿子或其它与他具有血缘关系的人为君.如此一来,弑君者与继位者的关系就极为微妙了.如果说继位者与弑君者原来是同谋,那正常情况下,继位者会在事成后给予弑君者以大权并宠幸之,如吴王阖闾与伍员.但是如果弑君行为只是臣子自己所为,那弑君后,弑君者与继位者的关系可就不好说了.说来不外乎有两种情况:其一,弑君者把持朝政,继位者为傀儡;其二,弑君者完全还政给继位者,自己则由继位者发落.
现在就说说赵盾与崔杼的事.
《史记》关于赵盾弑君前后描述如下:
灵公元年四月,秦康公曰:“昔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患.”乃多与公子雍卫.太子母缪嬴日夜抱太子以号泣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适而外求君,将安置此?”出朝,则抱以适赵盾所,顿首曰:“先君奉此子而属之子,曰‘此于材,吾受其赐,不材,吾怨子’.今君卒,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赵盾与诸大夫皆患缪嬴,且畏诛,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是为灵公.发兵以距秦送公子雍者.赵盾为将,往山秦,败之令狐.先蔑、随会亡奔秦.秋,齐、宋、卫、郑、曹、许君皆会赵盾,盟于扈,以灵公初立故也.
四年,伐秦,取少梁.秦亦取晋之殽.六年,秦康公伐晋,取羁马.晋侯怒,使赵盾、赵穿、郤缺击秦,大战河曲,赵穿最有功.七年,晋六卿患随会亡在秦,常为晋乱,乃详令魏寿余反晋降秦.秦使随会之魏,因执会以归晋.
八年,周顷王崩,公卿争权,故不赴.晋使赵盾以车八百乘平周乱而立匡王.是年,楚庄王初即位.十二年,齐人弑其君懿公.
十四年,灵公壮,侈,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灵公怒,杀宰夫,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过朝.赵盾、随会前数谏,不听;已又见死人手,二人前谏.随会先谏,不听.灵公患之,使麑刺赵盾.盾闺门开,居处节,麑退,叹曰:“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
初,盾常田首山,见桑下有饿人.饿人,示眯明也.盾与之食,食其半.问其故,曰:“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盾义之,益与之饭肉.已而为晋宰夫,赵盾弗复知也.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公宰示眯明知之,恐盾醉不能起,而进曰:“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欲以去赵盾,令先,毋及难.盾既去,灵公伏士未会,先纵啮狗名敖.明为盾搏杀狗.盾曰:“弃人用狗,虽猛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德也.已而灵公纵伏士出逐赵盾,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盾问其故,曰:“我桑下饿人.”问其名,弗告.明亦因亡去.
盾遂奔,未出晋境.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于桃园而迎赵盾.赵盾素贵,得民和;灵公少,侈,民不附,故为弑易.盾复位.晋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视于朝.盾曰:“弑者赵穿,我无罪.”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
赵盾使赵穿迎襄公弟黑臀于周而立之,是为成公.
简单来说,就是当初晋君死后,赵盾本来想立一位比较优秀的公子继位的,但是因为当初晋君已经立了太子,太子的母亲不服,老向赵盾哭求.赵盾无奈之下,只好立了太子,即晋灵公.但是晋灵公继位并长大后,昏庸残暴,并欲杀赵盾.赵盾得人帮助逃出,但是没有逃出晋国,他弟弟赵穿就带人到宫中桃园刺杀了灵公并把赵盾迎接回来,而且让他把持朝政.于是晋国的太史董狐写道:“赵盾杀死了自己的国君.”在朝廷上传给大家看.赵盾说:“杀国君的是赵穿,我没罪.”太史说:“你是正卿,你逃跑了但没有逃出晋国国境,你回来也没有杀死作乱的人,不是你是谁呢?”赵盾无话可说,也只好让史官这么写了.
《史记》关于崔杼弑君前后描述如下:
年,初,棠公妻好,棠公死,崔杼取之.庄公通之,数如崔氏,以崔杼之冠赐人.侍者曰:“不可.”崔杼怒,因其伐晋,欲与晋合谋袭齐而不得间.庄公尝笞宦者贾举,贾举复侍,为崔杼间公以报怨.五月,莒子朝齐,齐以甲戌飨之.崔杼称病不视事.乙亥,公问崔杼病,遂从崔杼妻.崔杼妻入室,与崔杼自闭户不出,公拥柱而歌.宦者贾举遮公从官而入,闭门,崔杼之徒持兵从中起.公登台而请解,不许;请盟,不许;请自杀于庙,不许.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听命.近于公宫.陪臣争趣有淫者,不知二命.”公逾墙,射中公股,公反坠,遂弑之.晏婴立崔杼门外,曰:“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门开而入,枕公尸而哭,三踊而出.人谓崔杼:“必杀之.”崔杼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丁丑,崔杼立庄公异母弟杵臼,是为景公.景公母,鲁叔孙宣伯女也.景公立,以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二相恐乱起,乃与国人盟曰:“不与崔庆者死!”晏子仰天曰:“婴所不获,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从!”不肯盟.庆封欲杀晏子,崔杼曰:“忠臣也,舍之.”齐太史书曰:“崔杼弑庄公”,崔杼杀之.其弟复书,崔杼复杀之.少弟复书,崔杼乃舍之.
景公元年,初,崔杼生子成及强,其母死,取东郭女,生明.东郭女使其前夫子无咎与其弟偃相崔氏.成有罪,二相急治之,立明为太子.成请老于崔(杼),崔杼许之,二相弗听,曰:“崔,宗邑,不可.”成、强怒,告庆封.庆封与崔杼有郤,欲其败也.成、强杀无咎、偃于崔杼家,家皆奔亡.崔杼怒,无人,使一宦者御,见庆封.庆封曰:“请为子诛之.”使崔杼仇卢蒲嫳攻崔氏,杀成、强,尽灭崔氏,崔杼妇自杀.崔杼毋归,亦自杀.庆封为相国,专权.
简单来说,就是崔杼娶了个同事的遗孀.那个女人可能很美吧,说不定应该还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所以连齐庄公也为之神魂颠倒,经常去跟她私通,每次私通完后还把崔杼的帽子赏赐给别人.崔杼很生气,就假借生病以让齐庄公来府上看望趁机杀了齐庄公.于是齐太史记载在简策上“崔杼杀庄公”,崔杼把太史杀死.太史之弟又一次记载上,崔杼又杀了他.太史的小弟又记载上,崔杼放过了他.
这两件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前后相隔60年.事件发生后,赵盾得以善终,后来赵氏世家曾经历过劫难,但赵盾的后代终于保了下来,并分晋地三分之一而立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而崔杼在事件发生后不久即被灭族.
同是弑君并让史官如实记载其事,为何两个结局如此不同?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其一:事件起因不同.赵盾之杀君,是因为其君残暴无道;而崔杼杀君,却只是因为争风吃醋.无论从当时还是现代看来,前者弑君的立足点都比后者站得住脚.前者是得民心的,后者则失民心.
其二:事件发生后处理方式不同.虽然说,两者弑君后都没有自立,但赵盾是真心立了晋君,给晋君以实权,自己只是当了大夫,而崔杼名誉上是立了齐景公,但是还继续把持朝政,连晏婴这样的名臣都能想杀就杀(虽然没有杀),显然齐景公就是个傀儡,这就更加不得民心了.
其三:人物的社会背景不同.赵盾是当年随从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逃亡的赵衰的后代,在晋国有很深的社会根基,并且赵盾本人也有着良好的为人口碑,所以,在赵盾死后的赵氏劫难中,有人为他的家族说话,从而免于灭族之灾;而崔杼这是他这一代一个人身处高位,并无牢固的社会根基,因而在这么一次夺权争斗中便被灭族.

同是弑君并让史官如实记载其事,赵盾与崔杼为何结局相差这么远? 记录赵盾弑君的史官三兄弟是谁 赵盾弑君了吗? 请问之前一个皇帝谋反夺政,后让史官篡改历史,史官没有篡改,皇帝杀了他,之后让另外一个史官篡改,第二个史官仍然如实记录.那个皇帝是谁? 史官是负责记载历史事实的人,为什么史官基本上是世代相传?这也搞世袭的吗? 过崔杼弑君可以看出来晏婴是一个明辨是非的人吗 “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什么意思 《墨经》中记载:“圆,一中同长也.”其中的“一中”指的是圆《》,它一般字母《》表示:“同长”表示圆所有( )相等. 原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区别除了回答上面的问题,还有:甲骨文是哪种史料?《史记》里记载本朝的那些事情,是哪种史料?(司马迁是不是史官?)当朝史官记载的是不是原始史料?口述流传的是 历史上的史官有多少是不畏皇权记载历史的?就是为了记载真实历史不怕死的有多少?全部突然发现忘了悬赏还有啊,我都知道《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有一家子秉笔直书的史官,还有个 这几句话那些是对的 并说明理由 急﹡诚实与隐私不能共存,讲诚实就没有隐私,要隐私就做不到诚实.﹡诚实就要把自己的事全部如实告诉别人,哪怕是隐私.﹡要尊重个人的隐私,就无法与别人 我国同欧洲直接交往的记载是哪一年 司马迁说:“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他说的是a谏臣b史官c丞相d皇帝 中国现在有史官吗,如果有在哪里可以查到他们记载的现代中国历史 一道语文选择,看看对不对《左传》 又名 《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地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编年体巨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烛之武退秦师》出自该 史官体制是什么?为什么说史官体制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主体? 《史记·赵世家》中的赵穿是什么人物?赵世家讲到“赵盾弑君”时,提到是赵穿所为······怪哉! 谁有与韩愈论史官书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