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儒家学说.朱元璋曾经把孟子逐出孔庙,但是后来又很快收回成命.这是怎么回事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06:47:26
明朝时期的儒家学说.朱元璋曾经把孟子逐出孔庙,但是后来又很快收回成命.这是怎么回事呀?明朝时期的儒家学说.朱元璋曾经把孟子逐出孔庙,但是后来又很快收回成命.这是怎么回事呀?明朝时期的儒家学说.朱元璋曾

明朝时期的儒家学说.朱元璋曾经把孟子逐出孔庙,但是后来又很快收回成命.这是怎么回事呀?
明朝时期的儒家学说.
朱元璋曾经把孟子逐出孔庙,但是后来又很快收回成命.
这是怎么回事呀?

明朝时期的儒家学说.朱元璋曾经把孟子逐出孔庙,但是后来又很快收回成命.这是怎么回事呀?
朱元璋为何如此恼怒孟子
首先,这要从对儒生首鼠两端的朱元璋身上找原因.在朱元璋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既重用佛、道,又时而杀戮和尚、道士.对儒家、法家等也是如此,虽然他经常大骂李斯、韩非等法家,但他治国思想的精髓又多是从法家著作中生吞活剥而来的.他一向标榜孔、孟,言必称三代,儒家思想似乎是他的惟一旗帜,但他在骨子里又实在看不起儒生.
明朝建立之初,不仅治理地方需要大量人才,而且南京中央政权也需要一批文人学士,朱元璋对于罗致治理天下的贤才包括元遗民,还是曾表现出相当的耐心与真诚的.对于一些早期投奔他的读书人,如宋濂、刘基、陶安等,他也一度都非常信任.建国前后,对他们也曾给以特殊优待.如把刘基看成是自己的诸葛亮、张子房(良),从不直呼其名,而尊称之为先生,这算是皇帝所能给予的最高礼遇了.
但极度自尊、刚愎自用的朱元璋,对于“至圣文宣王”孔子这么一个高高在上灵魂的存在,是一百个不情愿.洪武二年(1369),他就曾下诏说:“孔庙春秋释奠,止行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诏令一下,朝野大哗.经过大臣们这么一闹,朱元璋也觉得实在说不过去,只得极不情愿地收回了命令.但他一直又心有不甘,于是几年之后,便把这一腔的无名之火发在了孟子老先生的头上了.
其次,要从孟子的思想中找原因.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中,“民本”思想在孟子那里表现得最为突出.他有一句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孟子还认为,天子若不能保民,天下之人就可以得而共诛之.所以,孟子并不主张天下百姓效忠于一姓一人.孟子所说的“仁”,主要是对“民”来说的.为了得到天下,保有四海,天子就必须实行仁政,爱护人民.
生活于战国战乱不休、杀人如麻这种乱世之中的孟子,能有这些超越时代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但这些思想火花,对正欲通过强权建立朱家千秋大业的朱元璋来说尤其刺眼,因此厄运也就必然地降落到孟子的头上了.
事件的始末和结果
罢全国普遍祭祀孔子的问题最终没能执行,朱元璋本来就一直耿耿于怀.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不经意之中又在翻看《孟子》,见那“民贵”,“君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以及“霸道”、“暴君”、“一夫”之类的话,更觉得如芒刺在背.一边读,一边骂道:“如此荒谬之言,哪里像臣子说的话?”“倘此老在今日,岂可免我一刀”.当天就命令将孟子逐出文庙的殿外,不得配享.并发狠地说,诸大臣“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
看到这个圣旨,满朝文武,惊恐不知所措.这时,刑部尚书钱唐挺身而出,抗疏直言,为孟子鸣冤.朱元璋当然是愤怒异常,内侍把皇上动怒的情景描述给钱唐.钱唐说:“臣为孟轲而死,死有余荣.”说罢,让人抬着事先准备好的棺材,袒着胸,抱着必死的决心,直向奉天殿方向走去.朱元璋终于退缩了.
第二年,冷静下来的朱元璋,就下了一道谕旨说“孟子辨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算是极不情愿地把孟子的牌位又请了回去.如此说来,钱唐对亚圣孟子可谓居功至伟,难怪后人对其赞不绝口了.
但朱元璋觉得这个孟老头实在有点讨厌,什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什么“草芥”、“寇仇”;什么“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什么“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什么“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等,这些真有点像是指着鼻子在数落自己.特别是《孟子》又是官定的《四书》之一,各级学校用来做教本,科举考试用来命题,这岂不把天下的学子们都教坏了?
至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最终还是没有放过孟子.既然配享不能动,我动你的书应该可以了吧.于是,命令翰林学士刘三吾对《孟子》进行删节.82岁的翰林学士刘三吾奉命后战战兢兢,经过反复揣摩,共删掉85条朱元璋感到刺眼的内容,保留170余条,成《孟子节文》一书.朱元璋立即下了一道诏书,规定“自今八十五条之内,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一以圣贤中正之学(指《孟子节文》这部书)为本”.孟子配享的这段公案,到此才算结束.

孟子与孔子的思想存在着本质不同,封建帝王及其御用文人心里都是明白的.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孟子》一书的许多主张都大为恼火,一怒之下要把孟子像从孔庙里迁出,但是他冷静下来后却发现把孟子像放在孔庙中实在是太有必要了.这是因为,只要宣扬孔孟一家,那么孟子便永远屈居亚圣地位,孟子思想主张的正确与否,也就必须以孔子思想为准;这样便可以用正圣压制亚圣,用孔子的思想埋没孟子的思想,从而扼杀了孟子倡导的民主思想的...

全部展开

孟子与孔子的思想存在着本质不同,封建帝王及其御用文人心里都是明白的.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孟子》一书的许多主张都大为恼火,一怒之下要把孟子像从孔庙里迁出,但是他冷静下来后却发现把孟子像放在孔庙中实在是太有必要了.这是因为,只要宣扬孔孟一家,那么孟子便永远屈居亚圣地位,孟子思想主张的正确与否,也就必须以孔子思想为准;这样便可以用正圣压制亚圣,用孔子的思想埋没孟子的思想,从而扼杀了孟子倡导的民主思想的传播.
史料记载:
明太祖朱元璋读《孟子》一书时,读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君之视臣为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为国人;君之视臣为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处,大怒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
1393年,他下令删书,把《孟子》中他所不满的地方一律删除。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