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都发生过哪些自然灾难从180-260年之间.希望有准确的年龄和地区.如果是古代地区名,希望可以给出现今的方位.准备的年份和地区饥荒一类的有的话也说说演义当中的也可以拿来参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1 01:57:47
三国时期都发生过哪些自然灾难从180-260年之间.希望有准确的年龄和地区.如果是古代地区名,希望可以给出现今的方位.准备的年份和地区饥荒一类的有的话也说说演义当中的也可以拿来参考三国时期都发生过哪些

三国时期都发生过哪些自然灾难从180-260年之间.希望有准确的年龄和地区.如果是古代地区名,希望可以给出现今的方位.准备的年份和地区饥荒一类的有的话也说说演义当中的也可以拿来参考
三国时期都发生过哪些自然灾难
从180-260年之间.
希望有准确的年龄和地区.如果是古代地区名,希望可以给出现今的方位.
准备的年份和地区
饥荒一类的有的话也说说
演义当中的也可以拿来参考一下。

三国时期都发生过哪些自然灾难从180-260年之间.希望有准确的年龄和地区.如果是古代地区名,希望可以给出现今的方位.准备的年份和地区饥荒一类的有的话也说说演义当中的也可以拿来参考
我查了,好多资料了,
有记载的就是241和247年的两次,荆州地区的大洪水了,持续时间长,江圩大多溃破,记载上说,大批的难民往北迁移,有少数难民甚至跑到了许昌,其中以241年的洪水灾害更大些;
其他的没有考证的,就不能胡说了!
荆州就是现在的湖北省黄石到荆州的大片范围,过去的辖区大!
还有,要更正下,三国时期是由220年开始的,由魏国先成立的国家,依次是蜀国,吴国;

据史记记载:211年黄河沿岸发生、一次较严重的泄洪灾难

见第一回。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雄殿中。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

全部展开

见第一回。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雄殿中。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
京师洛阳地震,沿海一带洪水泛滥等。

收起

一下。

中国古代自然灾害史概说
二、两汉、新莽、魏晋、南北朝:旱、水、虫、饥、雹、风、疫、地震八灾搔扰

我国的两汉时期,即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历时426年。这期间有一个王莽篡政的l5年(公元8—23年)。此后是60年的三国鼎立时期(公元220—280年)、155年的两晋时期(公元265—420年)和历时161年的南北朝大分裂时期。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我国农业不...

全部展开

中国古代自然灾害史概说
二、两汉、新莽、魏晋、南北朝:旱、水、虫、饥、雹、风、疫、地震八灾搔扰

我国的两汉时期,即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历时426年。这期间有一个王莽篡政的l5年(公元8—23年)。此后是60年的三国鼎立时期(公元220—280年)、155年的两晋时期(公元265—420年)和历时161年的南北朝大分裂时期。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我国农业不断地向前发展。汉朝统治阶级非常重视农业。汉朝代的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国家向农民提供一定面积的土地。官僚贵族占有较多的赐地,通常由农民耕种,再从农民那里按收成的比例征收土地税(实物地租)。由于人口增长(当时人口已到5900多万),加之官僚机构庞大,连年战争。政府越来越感到土地不足。因此,极力向西开拓边疆,实行屯垦戍边政策,由内地向边疆大量移民,使多数牧区转化为农耕区。森林、灌丛、草原受到前所未有的大破坏。黄土高原的原面、陇南的河谷以及河西走廊的绿洲等地的天然植被基本上荡然无存。到三国时期,北魏统治阶级采取了登记户口,设立三长(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奖勤(农桑)罚懒,实行均田制,兴修水利,减轻赋役,整顿租调等政策,自然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封建割据,战争不止,生态环境恶化,人们不能安居乐业,人口大减。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全国只有1600多万人。农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变,加之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加深,农业上自然灾害种类多了,计有旱、水、虫、饥、雹、风、疫(或牛疫)、地震等八种以上。据史料记载,在西汉至南北朝这个785年当中,共发生水灾162次,平均每4.8年一次;旱灾第179次,平均每4.3年一次;风灾50次,平均每15.7年一次;蝗灾87(其中螟灾7次),平均每9年发生一次;饥馑56次,平均每14年发生一次;雹灾52次,平均每15年一次;霜灾24次,雪灾15次,冰灾1次;地震241次,平均每3.2年一次:人疫46次。牛疫5次。
这段历史时期自然灾害有以下六个明显的特点:
1.水旱灾害交替,抗灾能力小,一旦遇灾,灾民遍野,乃至相残。人口增加,农业生产发展了。人们的生活非得仰赖农业丰收,但无抗灾的设施,遇灾则无力自救。例如汉元帝初元元年五月,渤海水大溢,秋九月,关东十一个县涨大水,造成饥荒,民多饿死,琅琊县有人相食。东汉献帝兴平元年,三辅(今长安一带)大旱,自四月到七月。是时,谷一斗五十万,麦豆一斗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晋武帝大康二年六月,泰山、江夏大水,泰山流三百家,死六千余人。江夏大水,泰山流三百家,死六千余人。江夏亦死了人。晋孝武帝太元八月年、太元十八年,始兴、南康、庐陵涨大水,平地水深达五丈。
2.蝗灾严重,且常常是两灾并发。据史料,这段时期发生的87次蝗灾(包括7次螟灾),其中就有18年是旱灾与蝗灾并发,夏有4年是水灾与蝗灾并发,夏蝗多于秋蝗。由于当时蝗虫有发生的环境条件,无扑灭的好措施,常造成大发生,成群迁移为害,所到之处,为害甚烈。汉武帝太初元年八月,关中蝗虫大发生,从东方飞到敦煌。汉平帝元始二年四月发生蝗灾,到了秋天,河南竟有二十个县遭受蝗灾。东汉安帝永初六年三月,有四十八个县受蝗灾。晋愍帝建兴四年六月发生蝗灾,至冬十月,京师闹饥荒;斗米值二两金,人相食,死者大半。梁敬帝太平二年,陈武帝永定元年,北齐文宣帝天保八年,北周孝闵帝元年、明帝元年夏至九月,北章河北六州、河南十三州、畿内八郡大蝗,飞至邺,遮天蔽日,声如风雨。
3.饥荒降临,景况悲惨。此期的56次饥馑,景况是十分悲惨的。汉高祖二年六月。关中发生饥馑,斛米值万钱,人相残食,朝廷令民到四川谋生。新皇帝王莽天凤四年,荆州发生饥馑,民众只好到野泽地挖野荸荠充饥。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七月,洛阳因旱灾引起的饥馑,一斤黄金只能换到五升豆子,造成人吃人。晋愍帝建兴四年冬十月,京师发生饥馑,斗米值二两黄金,人相食,死者大丰。公元501年三月,北魏青、齐、徐、兖四州发生大饥荒,饿死一万余人。
4.瘟疫流行。死者甚众。古代医疗条件差,发生流行性传染病,一染十。十染百,很快传染开去,不可收拾。例如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四年,会稽(今江苏东南部及浙江西部)发生瘟疫,死者万数。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发生瘟疫,魏文帝写给吴质的一书信中说:“昔年疾疫,亲故多罹其灾。”魏陈思王描绘当时的疫情情景是:“家家有强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举族而丧者。”晋武帝咸宁元年十一月,京师发生瘟疫,死者十万人。由此可见当时的凄凉景象。
5.地震灾害频繁。这个时期发生241次地震和16次山崩。其中有31次地震发生在京师地区。文献记载地震有“地动”、“坏城垣”、“山崩水出,坏城郭室屋”、“杀人”、“蓝田地沙石壅坝水”、“岸崩,江水逆流”、“地裂压杀人”、“丘山陷”、“地坼裂,水泉涌出”、“飞泉涌出”、“地陷裂”、“水涌井溢”、“隐隐有声,屋瓦摇”、“有声如雷”、“殷殷有声”、“野雉背雊”等。例如汉元帝建昭二年十一月,齐、楚地大雨雪,深五尺,树折屋坏。结果发生地震。汉成帝河平三年二月丙戍,犍为、柏江地震山崩,皆壅江水。江水逆流,坏城,死十三人,地震积二十一日。百二十四动。有的年成,一年数震。晋武帝大康九年正月、四月,七至八月,九月,十二月,全国有十二处发生地震。晋惠帝元康四年二月,五月,六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全国十八处发生地震。不过。古代因为没有大城市,地震伤人者不多。但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天监十一年,北魏宣武帝永平五年、延昌元年四月的一次大地震,震区包括京师及并、朔、相、冀、定、瀛六州;恒州之繁吁寺、桑乾、灵丘、肆州之秀容、雁门地震陷裂,山崩泉涌,死五千三百一十人,伤二千七百二十二人,牛马杂畜死伤者三千余。算是这个时期因地震而死伤人数最多的一次了。
6.风灾、雹灾等其他灾害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威胁。如汉高祖二年三月,彭城大风,从西北起,折木拔屋,扬沙石。昼晦。汉文帝二年六月,淮南王者寿春大风,毁民室,死人。汉成帝建始元年十二月大风拔甘泉畤中大木千围以上。
雹灾的特点是雹大惊人。如汉武帝元封三年冬十二月的雨雹,大如马头。东汉安帝元初六年四月,沛国、渤海大风,雨雹,拔树三万余株。汉文帝后七年,雨雹如桃李,深者厚三尺。汉景帝二年秋,衡山雨雹,大者五寸,深者二尺。汉景帝中元年,衡山原都雨雹,大者尺八寸。晋成帝咸和七年五月的一次雹灾,大如鸡蛋,平地三尺,行人禽兽死者数万。面积遍及太原、东平、武乡、赵郡、广平、钜鹿等千余里。树木摧折,庄稼荡然无存。这是历史上记载最严重的一次雹灾。
此期的15次雪灾,有的也挺严重。汉成帝元封二年,雪深五尺,野鸟兽皆死,牛马皆蜷缩如猬,三辅人民冻死者十有二三。王莽天风三年二月,关东一次雨雪。深者一丈,竹子和柏树都冻死了。
例一,西晋末年,匈奴刘渊立国于今山西,开五胡十六国局面。刘渊的顺利立国,与山西民户的流失、并进而使当地胡汉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有关。山西民户的大规模迁离本土,始自西晋末年,引发原因既有“人祸”,也有“天灾”。“天灾”如元康五年(295),新兴、雁门、太原、上党大风,伤禾稼;永宁元年(301)自夏及秋,并州等地大旱,并引起大蝗。此后至于永嘉,疾疫兼以饥馑,灾害不断。永兴元年(304),刘渊遂反于山西,自号大单于。[20]
例二,梁天监十三年(514),梁武帝萧衍接受北魏降将王足堰淮水以灌寿阳之计,征发役人及战士合二十万,筑浮山堰(今安徽嘉山县北淮河上)。天监十五年夏四月堰成,长9里,下广140丈,上广45丈,高20丈。九月,淮水暴涨,浮山堰倒塌,其声如雷,闻三百里,缘淮城戍村落十余万口皆漂入海。若无浮山堰之筑,此次水患不致于如此猛烈。
【参考文献】水经·沔水注、江水注、淇水注

收起

东汉献帝兴平元年,三辅(今长安一带)大旱,自四月到七月。是时,谷一斗五十万,麦豆一斗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
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发生瘟疫,魏文帝写给吴质的一书信中说:“昔年疾疫,亲故多罹其灾。”魏陈思王描绘当时的疫情情景是:“家家有强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举族而丧者。”晋武帝咸宁元年十一月,京师发生瘟疫,死者十万人。由此可见当时的凄凉景象。
东汉末名医张仲景在《...

全部展开

东汉献帝兴平元年,三辅(今长安一带)大旱,自四月到七月。是时,谷一斗五十万,麦豆一斗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
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发生瘟疫,魏文帝写给吴质的一书信中说:“昔年疾疫,亲故多罹其灾。”魏陈思王描绘当时的疫情情景是:“家家有强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举族而丧者。”晋武帝咸宁元年十一月,京师发生瘟疫,死者十万人。由此可见当时的凄凉景象。
东汉末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悲沉地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经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意谓“我的家族人多,二百余口人,自建安元年以来不到十年,死去了三分之二,其中十分之七是死于伤寒。”)
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到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间,发生水灾54次,旱灾40次,地震69次,蝗、螟灾29次,瘟疫18次,大风冰雹等41次,基本上每个年头都有灾害发生,甚至一年有多种灾害,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后汉书》记安帝永初元年至六年间,全国范围内地震、洪水、大风、雨雹、地震、蝗虫、山崩,灾害频仍,无年无之,灾害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造成了严重损害。不仅如此,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情况。据《后汉书》,顺帝建康元年正月辛丑诏曰:“陇西、汉阳、张掖、北地、武威、武都,自去年九月以来,地百八十震,山谷坼裂,坏败城寺,杀害民庶。夷狄叛逆,赋役重数,内外怨旷。”献帝兴平元年,“三辅大旱,自四月至于是月。帝避正殿请雨,遣使者洗囚徒,原轻系。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曹植《说疫气》一文曰:“建安二十二年,疫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曹丕《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干)、陈(琳)、应(4)、刘(桢),一时俱逝。”
一些资料
中国古代自然灾害史 http://www.readannals.com/forum/thread-49569-1-1.html
地旨灾害http://www.huaxia-ng.com/web/?action-viewnews-itemid-22730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