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下一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11:25:12
谁言寸草心,下一句谁言寸草心,下一句谁言寸草心,下一句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注释]  1.游子吟:

谁言寸草心,下一句
谁言寸草心,下一句

谁言寸草心,下一句
游子吟》
  (唐)孟郊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注释]
  1.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内容简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鉴赏]
  这首游子吟是藉著游子感恩之心,来表达母爱的伟大.上帝
  无法照顾到每一个人,所以才创造出母亲.母亲关爱子女,
  呵护子女,完全是出自於天性,毫无保留、毫无怨言,就像
  游子吟裏的慈母,把自己的爱心与期盼,完全溶入一针一线
  裏,让人读了好似一股暖流通过心底.我们只要体会出这番
  意境,把感恩的心付诸行动,就不枉费诗人的一番苦心了.
  【关于作者】
  孟郊 (751-814)
  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贫困,曾游两湖、广西,无所遇合,屡试不第.46岁始中进士,50岁为溧阳尉.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郊专写古诗,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其中有的诗反映现实,揭露藩镇罪恶,如《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有的关心人民疾苦,愤慨贫富不均,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有的表现骨肉深情,如《游子吟》、《结爱》、《杏殇》等;有的刻画山水风景,如《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寒溪》、《送超上人归天台》、《峡哀》、《游终南山》等;有的写仕途失意,抨击浇薄世风,如《落第》、《溧阳秋霁》、《伤时》、《择友》等,还有的自诉穷愁,叹老嗟病,如《秋怀》、《叹命》、《老恨》等;而“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一类诗,虽反映了世途艰险,但也表现了作者偏激的心情.孟诗艺术风格,或长于白描,不用词藻典故,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精思苦炼,雕刻奇险.这两种风格的诗,都有许多思深意远、造语新奇的佳作.但也有些诗过于艰涩枯槁,缺乏自然之趣.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唐人张为称他的诗“清奇僻苦主”,而苏轼则称“郊寒岛瘦”.后来论者把孟、贾二人并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有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夏敬观、华忱之均著有其年谱.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人们曾把孟郊与韩愈并称“韩孟诗派”,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尚古好奇,多写古体诗.但孟郊所作,多为句式短截的五言古体,用语刻琢而不尚华丽,擅长寓奇特于古拙,如韩愈所谓“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荐士》).而韩愈的七言古体最具特色,气势雄放而怪奇瑰丽.他们的诗都很有力度,但韩愈的力度是奔放的,孟郊的力度则是内敛的.他更多地学习了汉魏六朝五言古诗的传统,正如李翱所说,“郊为五言诗,自汉李都尉(陵)、苏属国(武)及建安诸子、南朝二谢,郊能兼其体而有之”(《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书》).因此,与大历、贞元诗人相比,他更接近汉、魏风骨;而与他之后的韩愈、李贺相比,则又较多地保留了大历、贞元诗风的痕迹.
  这并不是说孟郊只是一味模仿汉魏六朝诗风,在学习古代诗歌艺术的同时,他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在内容上,孟郊的诗超出了大历、贞元时代那些狭窄的题材范围.固然,他的诗的主旋律是中下层文士对穷愁困苦的怨怼情绪,这是他屡试不第、仕途艰辛、中年丧子等生活遭遇决定的;但他还是能透过个人的命运看到一些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并以诗来反映这些生活.其中有的揭露、针砭了社会上人际关系中的丑恶现象,有的则尖锐地揭示了贫富之间的不平等.如《寒地百姓吟》以“高堂捶钟饮,到晓闻烹炮”与“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两相对照,《织妇辞》描写了织妇“如何织绔素,自着蓝缕衣”的反常现象.他写这种诗常有很深刻的心理体验,如《寒地百姓吟》中“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之句,实非泛泛纪述民间疾苦者可比.应该说,在杜甫之后,孟郊又一次用诗歌深入地揭露了社会中贫富不均、苦乐悬殊的矛盾.孟郊还有一些诗描写了平凡的人伦之爱,如《结爱》写夫妻之爱,《杏殇》写父子之爱,《游子吟》写母子之爱,这些题材已经在很长时间内被诗人们忽视了.其中《游子吟》是一首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小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在艺术手法上,孟郊的诗歌中出现了大历、贞元诗歌所没有、在这以前也不曾有过的新特点,即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中所说的“钩章棘句,掏擢胃肾“式的险奇艰涩.这一方面与他刻意求工,精思苦吟有关,另一方面与他心情郁闷、情绪低沉有关.在《夜感自遣》中,他说自己“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苦苦地写诗,就必然要道人所未道,刻意寻求新词句,用过去诗中少见的僻字险韵与生冷意象;而心理的压抑、不平,使得他所追求的新的语言表现多带有冷涩、荒寞、枯槁的色彩和意味,从而尽可能把内心的愁哀刻划得入骨和惊耸人心,如:
  老虫干铁鸣,惊兽孤玉咆(《秋怀十五首》之十二);
  病骨可剸物,酸呻亦成文.瘦攒如此枯,壮落随西曛(同上之五);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同上之二);
  蜿蜒相缠掣,荦确亦回旋.黑草濯铁发,白苔浮冰钱(《石淙十首》之四);
  劲飙刷幽视,怒水慑余湍(同上之十).
  在这些诗中,他精心选用了“剸”、“梳”、“印”、“刷”等令人感到透骨钻心的动词与“峭风”、“老虫”、“病骨”、“铁发”、“怒水”、“劲飙”、“黑草”、“冰钱”等感觉上属于暗、冷、枯、硬的意象相配,构成了一组组险怪、生硬、艰涩的句子,传达了他心中难言的愤懑愁苦.对于孟郊的诗风,历来的评价相去甚远.如韩愈、李翱固然对他褒扬有加,而后世如元好问却称之为“诗囚”(《论诗三十首》),苏轼更将其诗譬喻为外壳坚硬而嚼之无味的“空螯”(《读孟郊诗》).但平心而论,孟郊诗的语言独创性是无可否认的.宋人许顗《彦周诗话》谓其“能杀缚事实,与意义合,最难能之”,就是对他能以强有力的语言改造客观事物的形态以表现自我的心理表示赞赏,这确非易事.
  当然,孟郊也有平易朴素、自然流畅的诗作,但这些诗作在当时并不太引人注目(尽管《游子吟》等诗在后世被广泛传诵),倒是上述风格的诗作,在内容上、语言上都显示了元和年间诗歌创作的新变化、新特点.
  好奇尚险的诗风在韩愈手中有了进一步发展并蔚为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