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俗之风有当今社会有什么影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5 12:13:43
三俗之风有当今社会有什么影响
三俗之风有当今社会有什么影响
三俗之风有当今社会有什么影响
“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所强调的,针对文化界包括新闻出版界大量存在的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风,总书记用了“坚决抵制”四个字,这足以表明中央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
就新闻界而言,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媒体的报道特别是娱乐资讯报道,出现了感性驱逐理性、明星取代模范、绯闻顶替理论、搞笑胜过幽默、表象掩盖内涵的不正常现象.一阵阵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迎面向受众扑来:从芙蓉姐姐的一夜走红到“凤姐”、“伪娘”的被追捧和揶揄,从拜金女马诺的“被封杀”到所谓养生专家张悟本身份的“被神话”,从各家电视台争夺收视率到“相亲”节目的火并,还有那因为一张照片迅速在网络窜红的流浪汉“犀利哥”……接二连三地上演着形形色色低级无聊的炒作闹剧,承担着社会道德和良知守望者角色的新闻媒体,竟然玩起了以示丑为乐、为“三俗”之风推波助澜的把戏.
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三俗”新闻,是指媒体有意迎合和引诱少数受众中那些追求刺激、盲目追星、窥探隐私、搜奇猎异等不健康心理所发布的那些无聊新闻.这些新闻大多以反映色情、绯闻、凶杀、暴力、隐私、猎奇、怪异、迷信、愚昧等内容为主,形式上相当讲究标题醒目,文字刺激,情节离奇,图文并茂,所以还颇能影响和迷惑一些人,特别是那些未成年人和文化层次较低的受众.这些新闻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星、腥、性”新闻,恶炒艳事绯闻,宣扬暴力犯罪,专事搜奇猎异,热衷暴露隐私.在一些赤裸裸地描写和渲染暴力犯罪的新闻中,具体的犯罪细节往往被作为卖点来吸引受众的视线.与此同时,一些窥探隐私和稀奇古怪的“人咬狗”新闻,以及专事暴露阴暗面的负面新闻,也时不时地在媒体上露面,搅得受众不胜其烦.
大量“三俗”新闻的出现,挤占了媒体正面报道和典型报道的版面与节目时间,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大方向,弱化了媒体宣传的主旋律,污染了社会空气,首先受害的往往是社会上最不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和足够理性判断能力的未成年人,他们很容易受到那些不良信息的误导.“三俗”之风盛行,不利于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而且还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某些“三俗”之风刮得严重的媒体被人们称为“媚体”,那些“三俗”新闻也理所当然地被人们称为“精神鸦片”和“文化垃圾”.
应该说,“三俗”之风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格格不入,它强调的不是开拓创新,不是繁荣文化,不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而是众声喧哗和凑热闹,它试图冲破道德禁锢和秩序限制,在思想混乱中张扬自我;它向受众提供的不是社会主义精神食粮,而是笑料和谈资、即兴的感官刺激和逢场作戏.相对于绵长、丰厚、崇高、儒雅的中华文化,它所蕴含的文化基因是消极颓废和腐朽没落的,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先进性可言.
“三俗”之风泛滥的原因,固然有少数新闻工作者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低下的问题,但媒体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商业功利主义的影响,一些媒体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便不惜以偏离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代价,不惜以降低新闻的文化品位和格调为代价,来迎合少数受众中那些庸俗的低级趣味,这是十分值得正视的反常现象.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团结奋进、昂扬向上、开拓创新、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新闻媒体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唱响主旋律,千方百计搞好正面报道和典型报道的同时,坚决拒绝和抵制“三俗”新闻,使它和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一样,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坚决抵制“三俗”之风,倡导正面、理性、健康和高尚,我们的媒体有许多工作要做,主要应该抓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端正理念
“三俗”之风的蔓延和泛滥,表面看来是媒体竞争使然,实际上是媒体理念使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媒体在经济上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少数媒体便自觉或不自觉地向看得见的眼前的经济利益倾斜,它们企图利用“三俗”新闻去迎合部分受众中存在的种种灰色的、不健康的心理,以扩大读者群,提高收听率和收视率,增加点击量,“提升”自身形象,增加广告收入.但它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因为媒体大量发布“三俗”新闻,将受众的注意力往邪路上引,在根本上背离了媒体的宗旨,是一种对社会、对人民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就必然为绝大多数新闻受众所诟病和鄙弃.到底,这些媒体肯定会失去公众的尊重和信任,失去自身的品格和公信力,失去长远的、持续发展的根本.众所周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读者》杂志,发行量最多时突破1000万册.它作为中国新闻出版界的名牌,早已稳坐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交椅.作家魏明伦评论说:“《读者》不靠‘枕头’,不靠‘拳头’,却能超过‘两头’书刊的销量.”《读者》为什么能长盛不衰,受到千千万万读者的青睐呢?关键是它的办刊理念.该杂志社编委会主任彭长城曾说过:《读者》提供给人们的首先是一种文化,一种高雅的、健康的文化,一种开放性、先进性的文化.它充分相信读者自己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对真善美的强烈渴望,对人间真情、高尚情怀和高雅文化的追慕.绵长、丰厚、崇高、儒雅的文化情怀,像《读者》两只无形的长臂,将成千上万个读者揽入自己的怀中,接受世界上各种各样优秀文化的熏陶.《读者》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新闻媒体只要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加新闻报道中先进文化的含量,旗帜鲜明地拒绝和抵制“三俗”之风,就一定能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把好关口
西方学者将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健康文化称为“上水道文化”,将那些有害于社会发展的媚俗色情文化称为“下水道文化”.他们要求新闻媒体必须弘扬和强化“上水道文化”,抵制和清除“下水道文化”.本文所说的“三俗”之风,实际上就是西方学者所称的“下水道文化”,它们即使在西方也属被拒绝、抵制和清除之列.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就更加应该如此了.新闻媒体所发布的信息,无论是记者或是通讯员采集的,还是来自其他渠道的,都必须经过编者的比较、分析、筛选、鉴别和加工润色,然后才得以发布.这个编辑过程,实际上就是剔除那些虚假信息、有害信息、无价值信息和垃圾信息的过程,也就是严格拒绝和抵制“三俗”新闻这种低级无聊的“下水道文化”的过程.如果某家新闻媒体所发布的“三俗”新闻,受到公众强烈的批评和谴责,其作者固然有不可推御的责任,但是作为媒体把关人也难辞其咎:你这个关没有把好呀!媒体的编辑、部主任、主编或总编等把关人由于责任重大,就必须具备强烈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既要有瞻前顾后的审慎,又要有敢说敢当的果断;既要有很强的组织观念和组织纪律,又要有审时度势勇于负责的胆识和魄力,应坚决克服“宁要其趣,不顾其黄;宁要其奇,不顾其假;宁要其刺激,不顾其后果”和“将肉麻当有趣,将痛疽当宝贝”等严重不负责任的糊涂思想,对于“三俗”新闻这类有害受众身心健康的精神垃圾,一定要亮起红灯,将其拒之门外,真正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三、强化监督
启发自觉,发动媒体和全体新闻工作者在端正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严把关口,坚决抵制“三俗”之风,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在另一方面,各级党委主管新闻宣传的部门则应从严格管理,加强监督的角度,真正把抵制“三俗”之风这项工作切切实实地抓紧、抓好.应当指出,大多数人能做到令行禁止,但有少数人就是我行我素,总是顶着风,对着干.所以作为新闻宣传的主管部门,就应该进一步严格管理.要根据《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理》、《音像制品管理条理》和《报纸出版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就本地如何拒绝和抵制“三俗”之风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实行规范化管理,决不给“三俗”新闻开启方便之门.对于故意违规、违纪,炮制和散布“三俗”新闻并在社会上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人和事,则要查清情况,严肃处理.轻则批评教育,重则给予纪律处分,特别严重的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要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媒体内部自我监督和媒体之间相互监督的制度,造成一个上下左右全面围剿“三俗”新闻的态势.要加强报刊审读、电台审听、电视审片和互联网督察等工作,既注意总结推广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拒绝和抵制“三俗”之风的经验,又注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坚决抵制“三俗”之风,还需要更加重视新闻队伍的建设,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在重点抓好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和群众性原则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全体新闻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严格自律的精神,努力用正面积极、健康向上、生动活泼、鲜活动人的新闻报道和精神产品,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使“三俗”之风彻底失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