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少年青年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9 03:12:25
童年少年青年读后感
童年少年青年读后感
童年少年青年读后感
[第一篇 《童年 少年 青年》读后感]
\x05\x05\x05
《童年·少年·青年》读后感
一天下班
后跟谷老师去美术馆的三联书店闲逛,忽然想起这部列夫·托尔斯泰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的自传体小说,觉得很有必要买来看一看,第一篇 《童年 少年 青年》读后感.我们分头在外国文学区域找了足有十分钟,最后终于被谷老师帮我找到了,竟然也只有这一本,内页还附有俄罗斯画家数量不多的黑白插图,我感到非常高兴.
列夫·托尔斯泰这个人,以前在我印象当中就是大文豪,文笔深刻,题材沉重,一提起他就只想到《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等大部头的书,顿时就觉得跟我很有距离,再加上俄罗斯人的名字又那么难记,看起来会很累,所以之前他的书是一本也没看过,他小说改编的电影或许看过,但都印象淡薄了……但读完这部自传体小说,我不得不对现在才开始看托尔斯泰的作品而感到惋惜,我完全应该更早就去享受他生动的文字带来的乐趣啊!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是公爵的女儿.但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是姑妈把他抚养长大的,可以说这样的经历多少造就了他敏感的性格.对我来说,所有自传体的小说都由于映射出作者真实的生活经历而更具吸引力,这部小说正是如此.托尔斯泰从童年时的经历写起,一直到大学一年级第一次大考失败结束,这段他人生成长中最为重要的十几年的点点滴滴,读来历历在目,如临其境.
让我感慨的是,生活中有很多最细微的情感和最微妙的氛围,但几乎难以付诸精确的语言来描绘,就渐渐消失在记忆中了,读后感《第一篇 《童年 少年 青年》读后感》.而托尔斯泰在28岁回忆往事时,却依然能以无比精准的语言描绘往日稍纵即逝的点滴回忆.值得一提的是,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两度落泪.一次是在看到书中童年的他认为自己爱上了宋尼奇卡那段,生动极了.当他看到一间地下室,竟然偷偷想,要是我们能在那地下室里过一辈子而不被人知道该多好!宋尼奇卡回家以后,他兴奋的睡不着,在被子里蒙住头,仿佛就能看见宋尼奇卡的脸,还能跟她说话,感动的自己都要哭了.多么纯真的爱啊,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强烈的爱一个人,怎么会有这些想法和举动,而一个人的一生又能有几次这样纯粹的爱呢?还有一次是在描绘他和哥哥弗洛嘉闹别扭,他打碎了哥哥的收藏,哥哥生气的推了他,大家就互相不理了.他心里很难受,但又不肯主动道歉,别扭了一天,到了晚上上完课,哥哥叫住他,主动跟他说,你不要生气了,如果我做的不对,我向你道歉.他终于解脱了,握住哥哥的手,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流出了眼泪.其中他内心挣扎的描写,非常贴切,让我牟然想起曾经跟妹妹闹别扭的情景,与自己最亲近的人冷战、较劲,真是非常让人难过的经历,那种又生气又委屈的感觉,相信没有兄弟姐妹的人很难体会.
看过全书,我仿佛时空置换,跑到150多年前的1856年,看到一个连自己妈妈都对他说,不会有人因为你的脸而爱你的男孩,羞涩、敏感、爱空想、缺乏自信的成长着,他跟兄弟姐妹们游戏时的欢笑、被妈妈抚摸时的满足、爱上一个人时的幻想、对家庭教师孩童式的真挚仇恨、对逝去的人的怀念、对变成大人的渴望、对理解力的敏感捕捉再次呈现在我的脑海,让我不禁对托尔斯泰这个人的一生产生强烈好奇,并萌生出一定要阅读他其他作品的愿望.
这也许是读书的另一个意义所在,用几天的时间,窥探了一个陌生人十几年的生活,跟他同喜同悲,他十几年的成长仿佛我自己也亲历了一样.某种意义上来说,托尔斯泰也教会了我成长的道理.\x05\x05\x05\x05\x05\x05\x05
\x05\x05 〔第一篇 《童年 少年 青年》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