昃在姓氏怎么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8 06:58:55
昃在姓氏怎么读?昃在姓氏怎么读?昃在姓氏怎么读?昃姓读zè  昃姓的老本营在山东博山  “小时候在老家,昃姓的人很多,一点不觉得稀奇.后来才发现这个姓真是稀少,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字怎么读.其实‘秀才识

昃在姓氏怎么读?
昃在姓氏怎么读?

昃在姓氏怎么读?
昃姓读zè
  昃姓的老本营在山东博山
  “小时候在老家,昃姓的人很多,一点不觉得稀奇.后来才发现这个姓真是稀少,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字怎么读.其实‘秀才识字认半边’读仄ze 就对了.在博山地区,如果听乡亲们提到什么人姓zhai(音同窄)就是指‘昃’,这是当地人的方言.”
  “之所以那么多人不知道这个字、不了解这个姓氏是因为作为一个姓氏,昃出现的很晚,和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老姓氏相比它还很年轻,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我们昃家庄是昃姓人的老家,寻根溯源,找到这里算是找到根上了.”目前昃家庄共有2000多人,昃姓人占了40%左右,虽然这个百分比看着不怎么大,但作为昃姓人口的绝对数字,在全国已经是屈指可数的了.另外,在昃家庄以北2公里有个叫房家庄的地方,30%的村民也姓昃,作为昃姓的聚居地仅次于昃家庄,而房家庄最初的昃姓人就来自昃家庄.“昃姓家族的谱系非常清楚,人数又不多,所以都是老乡,数着数着说不定就能论上亲戚.”“昃姓流传到现在已经到第17世了.
  明皇族为躲避清兵改姓为昃
  “说到昃姓的历史,‘昃’姓的产生直接源于明王朝的没落.”.1644年清兵入关后,为了达到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的目的,对明王朝皇室后代则采取“斩草除根,一网打尽”的政策.在疯狂地围剿和追杀中,大明皇宫里有两个王子幸运地携家眷逃出了京城.他们深藏金银,穿着褴衣,打扮成贫苦难民的模样先是一路逃难到青州衡王府,后迁至青州府辖区内的博山地区.两位王子经过一路颠簸流离来到博山,发现这里群峰巍峨,白云缭绕,清溪淙淙,人迹罕至,既安全又宁谧,便决定在这里安营扎寨定居下来.依然保留朱姓是不行的,为了安全还必须隐姓埋名,当时正逢日落西山,他们触景生情,痛感大明王朝灭亡之苦.《千字文》中有“日月盈昃”的文字,“昃”即有太阳偏西之意,于是他们便改姓为昃,既寄托了对明王朝的哀思,又可避过清兵耳目.同时为了说明自己皇族高贵的出身,分别以“龙”和“凤”为名.从此昃龙、昃凤及后世子孙世代居住在博山昃家庄一带,昃龙、昃凤便是昃姓人的得姓始祖.相传,昃凤,博古通今,平生主张与世无争,过着隐居式的生活,所以留下“居青山,广谋田,务桑农,不取仕”的教子遗训.事实证明,昃氏治理的田地确实不少,但在清朝却没有一个当官的,这或许是为什么在昃姓300多年的历史上找不到一个官场名人的原因.昃龙则刚毅好侠,爱好习武,精通十八般兵器,“今天在昃家庄附近有一个地方,被视为昃龙当年习武的遗址.另外,听说早些时候在昃家庄东边的祖坟里曾挖出过一些官服上的饰品,虽然民间有一些猜测,但还没有确定主人到底是谁.”
  另有一种说法与之大致相同,都认为昃姓祖先为朱氏后代、都感叹于王朝的衰落更姓为“昃”.但这些祖先并非来自京城,经由青州府逃到昃家庄.明衡王在青州传了六世七王,朱由棷是最后一任.公元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占领北京后,忠于明王朝的裨将李士元曾找到朱由棷,劝他即位称帝,挑旗抗清.但怯懦昏庸的朱由棷不敢冒险,反而投降了满清政府.为稳定大局,清政府采取安抚政策,暂时让衡王府保持下来.但顺治三年时便以“叛乱之罪”杀了朱由棷,抄斩衡王府.青州衡王家族来不及逃走的被变卖为奴,成功躲过劫难的便来到了博山地区.
  伏羲氏的后裔
  关于昃姓的起源还有另外两种说法,其中之一是源于风姓,出自上古帝王伏羲氏别称,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沿袭数千年来的人文历史观点,太昊伏羲氏是中国三皇五帝之首、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中国医药鼻祖之一、阴阳八卦创始人.伏羲又号称为伏曦氏、晨氏、昃氏,古代“晨”、“昃”、“曦”字同义通假,伏羲的后代中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的,便有了昃姓.
  与太阳相关的姓氏
  第二种说法则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管市官员司昃,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昃,是对太阳运行状态描述字.司昃,亦称司市、大市,是西周初期为负责掌管司晨的报时官,西周时期,“晨”、“昃”二字同义,因此也称“司晨”,后成为掌管贸易市场的官吏称谓.按周制,午时三刻后(12:00),各级商贸市场开始运作,司昃到职进行市场管理,包括排市、验货、课税、治安、平争、防火等.多至酉时三刻(18:00)闭市,庆典节日延至戌时三刻(20:00).司昃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的便以昃为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