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是什么求解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1 11:22:31
二人台是什么求解答二人台是什么求解答二人台是什么求解答二人台山曲儿,主要分布于陕北的延安和榆林地区、内蒙古西部、山西西北部和河北北部地区,流行于内蒙古西部地区,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出来的歌谣,妇孺老幼都

二人台是什么求解答
二人台是什么求解答

二人台是什么求解答
二人台山曲儿,主要分布于陕北的延安和榆林地区、内蒙古西部、山西西北部和河北北部地区,流行于内蒙古西部地区,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出来的歌谣,妇孺老幼都能唱.二人台山曲儿的主要特点是,大量使用方言土语.绝大部分以两句为一首,一人唱或两人对唱都行,一次唱多少首不限.它是蒙
、汉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产物,也是蒙、汉民族共同喜爱的歌种.由于根植于黄土高原,长期受到民风和地貌的影响,多数二人台山曲儿高亢激越,极富震撼力.是劳动人民世世代代用以抒发情怀、传情达意的工具,歌词具有即兴性,用语十分大胆而传神.二人台山曲儿与其它山歌相比,无论从歌词内容上,还是曲式结构上,都有相近之处.乐曲结构短小,多为上下句结构,旋律起伏度较大,这是北方高腔山歌的典型特点.歌词表白直露,表达的情感真挚而粗犷,全无半点忸怩作态,内容主要以歌唱爱情为主,清新活泼,歌词十分风趣,使乐曲增添不少情趣.从流行的地区看,内蒙古西部地区流行二人台山曲儿,这是因为,历史上的晋西北,灾荒频繁,农民迫于生计,走出山西与内蒙古交界处古长城的关口(即“西口”)逃荒,到内蒙古西部地区打工谋生,谓之“走西口”.丈夫出外遭磨难,妻儿在家受凄惶,生离死别,相互思念,这种特殊的生活现象,孕育了山曲儿之中的“走西口”.
各地二人台山曲儿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人们通常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为界,分为西路和东路.西路二人台最初叫《打坐腔》、《打玩艺儿》;东路二人台初名《蹦蹦》、《玩艺儿》.西路二人台有《走西口》、《打金钱》、《打樱桃》、《阿拉奔花》、《水刮西包头》等剧目;东路则有《回关南》、《拉毛驴》、《摘花椒》、《卖麻糖》等剧目.西路和东路二人台,经常演出的剧目共有100多个.建国前不久,才统称二人台.
二人台山曲儿的表演形式,是一种载歌载舞的表演唱,唱腔相当丰富.西部吸收戏曲和蒙古族音乐营养较多,演出的曲目包括《走西口》、《达庆老爷》《拉骆驼》《森腾嘛嘛》、《赶牲灵》《眊妹妹》、《三十里铺》、《栽柳树》、《割莜麦》等,内容多为情歌.小媳妇想娘家,大姑娘盼出嫁,吹鼓手迎亲,出门人思念家乡,年轻人谈情说爱,夫妻吵嘴逗趣等.还有,农民们用歌声驱逐寂寞和忧愁;赶牲灵的人将那悠扬的歌声洒满崎岖的羊肠小道;多愁善感的小媳妇用歌声倾吐心中哀怨,这些基本上是抒发感情的.此外,还用民歌形式来为日常生活服务,逢年过节时用歌来庆祝、娱乐,男婚女嫁用歌来举行仪式,喝酒时用酒歌来猜拳,用歌来进述历史故事,用歌来搞社交,用歌来记叙重大历史事件,男女青年用歌谈情说爱,用歌来记叙新人新事,甚至上坟哭灵也以歌代哭.东路受“道情”、“咳嗽腔”的影响较深,如《卖药》等的曲调,几乎是全盘移植而来.西路二人台在演出前,合奏牌子曲,曲目有百余种,来自戏曲、曲艺吹腔和蒙族民歌;中途、结束演出时期演唱二人台山曲儿,短小精悍,风趣逗笑,如《二少爷招兵》、《达庆老爷》、《王爱召》等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东路二人台的牌子曲大多来自戏曲,配合剧情进行演奏.建国以来,一批传统剧目如《走西口》、《打金钱》、《卖碗》等以崭新面貌登上舞台,同时还编创了许多反映历史题材和现代生活的新剧目,如《方四姐》、《借冠子》、《闹元宵》等,颇受群众欢迎.
二人台山曲儿,在晋蒙陕冀的劳动人民中,枝繁叶茂,它抒发性情、排解苦闷、赞美爱情、歌唱生活,已成为地里乡街、山川相连、民风相继、文化相同,晋蒙陕冀四省区劳动人民共同爱好的民间艺术.这种来源于民间生活和百姓故事的艺术形式,歌舞并重,风趣生动,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