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心无杂念了,这是人生中的至高境界,我欲求之不惮远呀.我本人还是一大学生,今年上大二,心理异常浮躁,这种状态不适宜学习.我自己无时不在追求宁静,已达致远.但苦于无良方,收效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9:55:54
如何做到心无杂念了,这是人生中的至高境界,我欲求之不惮远呀.我本人还是一大学生,今年上大二,心理异常浮躁,这种状态不适宜学习.我自己无时不在追求宁静,已达致远.但苦于无良方,收效甚
如何做到心无杂念了,这是人生中的至高境界,我欲求之不惮远呀.
我本人还是一大学生,今年上大二,心理异常浮躁,这种状态不适宜学习.我自己无时不在追求宁静,已达致远.但苦于无良方,收效甚微,所以要求得“心无杂念”之真经,用以解我心理之顽疾,有劳各位同胞了.
如何做到心无杂念了,这是人生中的至高境界,我欲求之不惮远呀.我本人还是一大学生,今年上大二,心理异常浮躁,这种状态不适宜学习.我自己无时不在追求宁静,已达致远.但苦于无良方,收效甚
心无杂念并不是什么至高境界,只是思维被自主控制,不做执著和妄想,自然不生妄念.
人的思维来源于眼的视觉、耳的听觉、鼻的嗅觉、舌的味觉、身体各部位的触觉、心的意识感觉.各种外境通过眼耳鼻舌身体等接触器官汇集到心,展开意识的思维和联想.
普通的人,心身随时处于接受和分析各种外界信息的状态上,比如有声音了会去想这是从哪里过来的,有味道了想这是什么东西什么位置,身体的冷暖疼麻也会产生种种联想……而自己的心也随时在胡乱想象,由此使自我产生种种烦恼.
其实外界的一切都是变换无常的,各种想象都是在外界和内心干扰下产生的妄想.就象风吹水面产生波浪一样.心能够安定的人,看只是看,听只是听,闻只是闻,尝只是尝,触只是触,起念只是觉察,这表示不要造作出“自我”.佛陀教导我们:如果这样修习,“自我”就不会存在,当“自我”不存在,苦恼也就止息了.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状态,心的思维只限制在需要的时候,该停的时候需要提醒自己停止,该行动的时候需要提醒自己行动.即不是静如止水,也不是动如波涛,如同水的流动一样,自然、随顺,不去刻意的控制,不执著于任何意念,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这样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