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纽特人习惯将什么围在冰屋的表面,使冰屋内部的温度大幅提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9 00:16:22
因纽特人习惯将什么围在冰屋的表面,使冰屋内部的温度大幅提升
因纽特人习惯将什么围在冰屋的表面,使冰屋内部的温度大幅提升
因纽特人习惯将什么围在冰屋的表面,使冰屋内部的温度大幅提升
北美洲高纬度地区是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在那酷寒的莽原中,生活着数万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
夏天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很快就会过去,漫长而严寒的冬日转瞬即临,不惧寒冷的因纽特人也不得不垒起他们独特的雪屋,迁入地下居住.
雪屋是用各种规格的雪砖垒砌而成的.
建造雪屋的第一步是选择一个开阔、向阳的平地,再确定一个具体的地基,然后就用锐利的刀将之切割成各种规格的大雪砖,这样就可以砌雪屋了.以后,每叠加一圈,向内收缩一点,圆圈愈来愈小,最后形成一个封闭的、半球形的圆顶.在南面一方开一小窗,小窗上方要伸出一块板形的雪块,可掩挡雪花飘打窗户,亦可折射太阳光线,使其能直照室内,而不是照在北面的大雪砖上.因为冬天,北极圈周围的太阳角度太低,光线有时几乎是从南方的地平线上斜照过来,所以,窗户上方的这块大雪板正好是一个折光镜,让太阳把屋内照亮,有时甚至可以摄影.
第二步是在半球形雪屋靠地的部分凿一道门,这门极为低矮窄小,简直只能算洞了.好在因纽特人天生身材矮小,而又很灵巧,他们在雪屋门前只须一滑便能溜进屋内,毫不费力.至此,雪屋并未建成,只算完成了一半的工作,接下来是在那半球形屋顶罩住的土地上挖掘一个深坑,这个深坑是雪屋的一大组成部分,因为雪屋既是垒成的,又是凿成的.它是以地平线为基点,既向天空发展,又向地下掘进,这正是雪屋的妙处,也足见因纽特人的聪明.向上垒一屋顶,这是必不可少的,但不用太高,适可而止,向下凿一个坑,作为屋子的主体空间,深一点最好,这是最简便可靠的.因为在雪地上向下掘一个深洞绝对比向天空垒一个高屋要省事很多,也安全得多.这种深挖洞、浅筑顶的做法的另一科学之处是,冬日居于地下,要比居于地上相对温暖一些.
雪屋建成了,为了防风雪,御寒冷,因纽特人往往还要在半球形的屋顶上盖一层厚厚的野草,再覆以一层海豹皮;同时在屋内螺旋形的墙壁上到处挂满兽皮,亦可防寒.另一御寒方法就是遮蔽窗户,一般是用透明的海兽肠子做遮蔽物,这种窗户只透光不透气,很具特色.
雪屋里一般储藏有相当数量的日常食物,比如面粉、茶叶、麋鹿肉、海兽肉之类.在雪屋最深处,有一块用雪筑成的高台,这就是因纽特人的卧榻了.他们休息、吃饭都在这个用雪做的床台上,却谁也不会被冻坏.夜晚睡觉时,全家男女老少都脱光衣服,钻进一只皮制的大口袋之中,互相依偎着取暖.若有客人来访,因纽特人就在雪床上再铺一层软雪,软雪之上垫一层柳枝,柳枝之上覆一层兽皮,这样,雪床就很暖和了.
加拿大因纽特人世世代代居住在北极圈内北冰洋沿岸一带,他们是地球上住在最北部的人类,也是人类最坚决保持自己的传统习俗、拒绝与现代化相融的种族之一.半球形的雪屋从外表看很像一口大锅扣在地上,或者像一个小小的蒙古包.最大的雪屋地面直径只有七八米,小的则只有两三米.一间雪屋的平均寿命在五十天左右,因此,因纽特人每年盖新房和搬家次数均为世界之
最.
加拿大北部博德莱有一个仿因纽特人生活的小村庄,专供游人参观或来此亲身体验雪屋生活.这里许多工作人员都是因纽特人,他们仍按照自己的风俗习惯,住雪屋吃麋鹿和海豹肉,为游人盖雪屋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盖雪屋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建筑材料”全部是雪,建筑工具只需一把薄薄的大铲刀,其单一性又创造了两项世界之最.一位身材矮小的因纽特人手持一把铲刀,在一个大雪堆上“嚓嚓嚓”几下子就切出一块约一米长、半米宽、二十厘米厚的大雪砖,他用了约半个小时就切出二十多块相同的大雪砖.雪砖压得很实,雪的密度很高,很像一块大压缩饼干.备好了料,他清理出一块直径约四五米的圆形空地,接着就开始盖雪屋.雪砖立在地上围起一圈儿就算是地基,再一层层地将雪砖垒砌起来,每砌一层雪砖都要向里倾斜,一层层往里收,封顶后形成一个半球形的雪屋,最后用铲刀挖出一个门洞,再分别在雪屋里外用雪将砖缝勾抹上,一间双人雪屋就完成了.
雪屋盖好后,因纽特人还让小孩子爬到雪屋顶上又蹦又跳,以示雪屋结实牢靠.为了保暖和安全,雪屋的门洞开得很小,身材小的人也要弯着腰才能进去,身材高大的人恐怕要爬进去了.有些雪屋根本没有门,而是在盖好雪屋后从地上挖掘一条通道作为门,这样室内就更暖和了.
因纽特人不仅住雪屋还使用雪家具,床和桌子都是用雪堆砌起来的,上面铺着海豹皮,家里没有什么东西,因纽特人无论做饭、照明,还是取暖都用海豹油做燃料.
加拿大的城里人喜欢利用节假日带着一家老少来到这里,租一间大雪屋住上一、两宿,体验一下因纽特人的生活,还有些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人把他们的孩子送到这里,让他们独自在雪屋里住上一段时间,孩子们会对社会、生活和幸福有全新的认识.
不过,游人到这里住都带着特制的野外用的鹅绒大睡袋和全套日常生活用品,村里有工作人员昼夜为游人提供各种服务.
爱斯基摩人建造的冰屋
爱斯基摩人(印第安语),3000多年前到北极地区,传说是蒙古族的后代.目前,在世界上约有8万人,多住在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丹麦)、加拿大的北冰洋沿岸和美国的阿拉斯加州.
因纽特人最隆重的节日是“元旦”.不过,他们是“元旦”不是固定的哪一天,而是看天气来定.每当白茫茫的雪花第一次在天空中飞舞的时候,他们就把这一天叫做“元旦”,人微言轻新的一年的开始.这一天,他们望着美丽晶莹的雪花,互相祝贺,高高兴兴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种“雪屋”,是因纽特人在恶劣的环境下创造出来的.要不,在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们到那里去住呢?他们必须想出个办法,使自己活下去啊!
他们把雪块压牢后,再把表面磨光,便制成了一块块的“雪砖”.他们还用海兽皮毛做成“帐幕”,把“雪砖”一块块的压在张起来的“帐幕”上面,这就是“雪屋”了.
“雪屋”是圆形的,不但可以阻挡刺骨的寒风,还能保护屋顶,使它不会融化.在“雪屋”里,他们还生起炉火来驱寒取暖哩!聪明的因纽特人用石块凿成一个石炉子,里面盛满海兽炸出来的油,用兽毛搓成灯芯,点燃起来后,即使屋外是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屋内还是挺暖和的.到了暖季,他们就离开“雪屋”,在海岸边住上用石块和土垒成的“土房子”.如果要留在“雪屋”居住,那就必须把屋顶改成皮革的或者帆布的,不然,屋顶一旦融化,就会塌下来了.
狩猎是因纽特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或者说,在北极地区狩猎是因纽特人的“特权”.他们世世代代以狩猎为主.在格陵兰北部,他们在冬夏之交猎取海豹,6~8月以打鸟和捕鱼为主,9月猎捕驯鹿.而在阿拉斯加北端,全年以狩猎海豹为主,并在冬夏之交猎取驯鹿,4~5月捕鲸.
北极地区的其他居民:除了因纽特人外,还有极少的涅涅茨人,楚科奇人、俄罗斯人和挪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