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石油工人落后的帽子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遇到了哪些困难,石油工人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10:03:39
摘掉石油工人落后的帽子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遇到了哪些困难,石油工人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
摘掉石油工人落后的帽子
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遇到了哪些困难,石油工人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
摘掉石油工人落后的帽子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遇到了哪些困难,石油工人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
大庆油田原来是一片荒原.1955年,国家对包括大庆地区在内的松辽盆地进行石油地质普查.1958年3月初,按照邓小平石油勘探战略重点东移的指示,松辽盆地石油勘探工作全面展开,在最大的中央凹陷区钻了松基1井和松基2井,取得重要 成果.1959年9月26日,位于大同镇附近的“松基3井”(松辽盆地第三口基准井)喷出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流,经过试采,产油稳定可靠,能够较长期保持稳定,标志着大庆油田的诞生.当时正值建国10周年大庆前夕,因此,把新发现的油田取名为“大庆油田”.从1958年7月在松辽盆地打第一口基准井(松基1井)开始,到发现大庆油田,只有一年零两个月,这是中国油气勘探史上最成功的一个范例.1997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松基3井”的发现被评为国家特等奖.大庆油田的发现,一举扭转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被动局面,加速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进程.
为了全面开发建设大庆油田,首先必须迅速探明大庆油田储量和进行石油开采试验.为此,从1960年初开始,在松辽盆地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石油会战.大庆石油会战是在比较困难的时期、比较困难的地区、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开始的,并在战胜各种困难中取得了胜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前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合同.很明显,依靠外援这条路走不通.当时国家由于实行“大跃进”经济政策造成的失误,以及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使国民经济陷入困境,拿不出足够的资金开发大庆油田.而且大庆油田地处东北,冬季严寒,夏季沼泽,吃住都成问题,自然环境恶劣.为此,石油部决定集中优势兵力,以打“歼灭战”的形式,组织石油会战.这一重大举措,立即得到党中央的批准和支持.1960年2月20日,中共中央批准了石油部《关于东北松辽地区石油勘探情况和今后工作部署问题的报告》.2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了“从当年退伍兵中动员3万人交给石油部参加开发大庆地区新油田工作”的决定.不久,中央军委又决定给大庆分配3000名转业军官.1960年3月,一万多名由新疆、玉门、四川、青海等老油田来的石油职工和三万多名解放军转业官兵及大专院校学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大庆,国务院各部门和黑龙江省支援石油会战的干部工人也陆续到达大庆石油地区,揭开了气壮山河的大庆石油会战的篇章.
大庆石油会战初期,遇到了生产不配套、生活条件差的矛盾和困难.面对这些矛盾和困难,是迎着困难前进,还是畏难不前?4月10日,会战领导小组作出了《关于学习毛泽东同志所著〈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通过学习讨论,分析会战的形势、任务和矛盾,统一了人们的思想,广大石油会战职工认识到: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只有把大油田快速拿下来,其他困难才能得到解决.4月29日,大庆石油会战万人誓师大会在萨尔图草原上召开.“铁人”王进喜代表五万多名石油会战职工吼出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钢铁誓言.一场千军万马战大庆的艰苦创业历史,从这一天开始谱写了.后来,人们把这里称作“万人广场”(广场旧址现为二十三中校园).石油会战职工夏季站在没膝深的雨水中施工,严冬在零下三十多度的野外坚持生产.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天当房屋地当床,棉衣当被草当墙,五两三餐保会战,为国夺油心欢畅”.通过大规模的油田勘探,迅速探明了一个面积达860多平方千米、储量达22.6亿吨的特大油田,打破了陆相沉积贫油的观点.与国外同类油田相比,美国拿下东德克萨斯油田用了9年,前苏联拿下罗马什金油田用了3年,而大庆油田从第一口井喷油到1960年底探明大庆长垣面积只用了一年零三个月,“高速度、高水平”拿下了大庆油田.
按照“边勘探、边开发、边建设”的方针,在全面勘探的同时,又开展了油田开发试验工作.油田规模不断扩大,原油产量不断上升.1960年6月1日,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1960年底,生产原油97万吨,缓解了国家缺油的局面,解决了会战资金不足的困难.到1963年底,原油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生产原油439.3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66%以上,为中国石油自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3年12月3日,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二届四次会议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由于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建成,中国需要的石油已经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依靠“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大庆石油人在党中央、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以“两论”(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为指导,以“铁人”王进喜为榜样,凭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气概,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通过三年的石油会战,在一片荒原上建起了一个世界级的大油田,把“贫油”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石油工业从此走进了历史的新纪元.大庆石油会战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涌现出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大庆会战优良传统,培育了震撼民魂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从1964年到1966年,是大庆油田全面发展的三年.到1966年底,大庆油田原油年生产能力达到1300万吨,原油产量达到1060万吨.然而,就在大庆油田全面发展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文化大革命”使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整个油田生产出现了“两降一升”(油层压力下降、油井产量下降、含水率上升)的恶化局面.“铁人”王进喜带着大庆石油工人的嘱托,于1970年初来到北京,汇报大庆油田的生产情况.周总理了解情况后,作了“大庆要恢复‘两论’起家基本功”的批示.大庆石油人按照这一指示,以“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的责任感,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使原油产量持续增长,支撑着濒于崩溃边缘的国民经济.1969年大庆原油产量1580万吨,1970年突破2000万吨.1973年3月26日,喇嘛甸油田开发会战开始,到1974年底胜利结束,1974年生产原油644.3万吨,1975年生产原油1099.2万吨,1976年喇嘛甸油田生产原油达到1300万吨.由于成功地对老油田进行了全面调整,并加快新油田的勘探开发,到1976年,大庆油田年产原油突破5000万吨,撑起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半壁江山,成为全国石油年产量过亿吨的重要支柱.1978年,全国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八个产油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