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中的宋江论文形式需提纲、参考文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8 16:17:36
论《水浒传》中的宋江论文形式需提纲、参考文献
论《水浒传》中的宋江
论文形式需提纲、参考文献
论《水浒传》中的宋江论文形式需提纲、参考文献
简论《水浒传》中宋江的能力
【摘要】 《水浒传》中,宋江这一人物的性格是多重而矛盾的.宋江这一人物形象,与历史原型的差距有着明显的差距,甚至连其人有无武艺,在小说中也出现了前后说法不一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水浒》故事的流传变化与小说作者创作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 水浒传;宋江;能力;矛盾
宋江是《水浒传》中的灵魂人物.他原是山东郓城县的押司,小吏出身.这一点,从《大宋宜和遗事》到元代“水浒”杂剧,再到施耐庵的《水浒传》,均无异说.但《水浒传》第18回在宋江出场时介绍说:“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但68回宋江让贤时却说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这样宋江有无武艺,就成一谜.这是作者的疏忽,还是特意安排的呢?本文就此问题,略作考辩.
一、宋江武艺理论上有,实践中无
宋江有无武艺,《水浒传》是理论上论其有,实践上写其无.理论上,《水浒传》32回说:“原来宋江是条好汉,只爱学使枪棒.”宋江在向武松介绍孔明兄弟时说:“因他两个好习枪棒,却是我点拨他些个,以此叫我做师父.”既然能点拨别人,说明他精通.再如欧鹏在同一丈青搏斗中,宋江看欧鹏“使得好一条铁枪”,便“暗暗喝彩”.这说明宋江对枪法很内行.然而《水浒传》对于宋江的武艺是“引而不发”.宋江在揭阳镇赏了一个使枪棒的教师五两银子,遭到揭阳镇一霸穆弘一阵辱骂.宋江艺高胆大,不吃他那一套.当穆弘喝道:“你这贼配军敢回我话”时,宋江道:“做甚么不敢回你话?”“大汉提起双拳,劈脸打来,宋江躲了过.那大汉又赶上一步来,宋江却待要和他放对,只见那个使枪棒的教头从人背赶将来,一只手揪住那大汉头巾,一只手提住腰胯,望那大汉肋骨上只一兜,踉跄一交,颠翻在地.”这一次宋江差点要“露一手”,先是躲过了打来的拳头.躲,也是十八般武艺的一种.躲过后,戴着枷锁要跟“那大汉”救对,但《水浒传》此时却让那接受了宋江银子的枪棒教师代劳了.宋江虽然没有打出手,但这证明他所说“点拨”别人,不是乱吹.在战场上,宋江像当年的皇叔刘备,每遇到被迫“自卫”的紧急关头,都有人前来保驾.例如三打祝家庄,“宋江亲自要去做先锋,攻打头阵”.当扈家庄的一丈青前来迎战时,出马的是王矮虎.王矮虎被一丈青活捉,祝龙乘胜掩杀过来“捉宋江”,宋江这回该显显武艺了吧?但用不着,有马麟、邓飞前来保驾.当宋江大败而回,“一丈青正赶上宋江,待要下手”,此刻该宋江亮个招了吧?然而又用不着,李逵从山坡上杀奔下来截住一丈青厮杀起来.总之,《水浒传》作者总不让宋江“实践”一下他的武艺.
《水浒传》作者不但不让宋江实践武艺,有时又把宋江写得“手无缚鸡之力”.他被梢公逼着跳江,只是苦苦求饶,最后竟同两个公人抱做一块,真要跳江.他的武艺哪儿去了?又如他杀了阎婆惜后匆忙出逃,不料在县衙门前被阎婆扭住了,宋江竟连一个普通妇人也对付不了.这一切,表明宋江虽说有武艺,但从没用过.也就是说在《水浒传》中,宋江的武艺是理论上有,实践中无.
二、从历史流变中看宋江武艺
我们再放到历史演化的过程中来进行研究.宋江是由宋时的“勇悍狂侠”演化成“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的.宋江是个历史人物,但其事迹在史书中却很少记载.在施耐庵、罗贯中著的《水浒传》以前的小说和戏曲中对宋江的描写也不多.《宋史》中,《侯蒙列传》云“其才必过人”. [1]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也只是说:“余年少时壮其人,欲存直画赞”. [2]所壮的是什么呢?是‘以其守一,至于极处能出类拔萃’.‘与之盗名不辞.躬履盗迹而无讳.’不像‘世之乱臣贼子畏彰而自走.所为近在一身.而其祸未尝不流四海’”龚开对宋江这种行迹的描述是从“街谈巷语’、“李嵩辈传写”和《侯蒙传》中得来.陈泰《江南曲序》说:“宋之为人,勇悍狂侠.”[3]陈泰是元朝人,去宋不远,而且他所谈的是“童年时闻长老言”,或者即是龚开所谓之“街谈巷语”.聂先生考证的这些无非是说明龚开所壮的宋江是有超人才华的“勇悍狂侠”.既是狂侠,当然有武艺了.“《大宋宜和遗事》是记载宋江性格介绍最早、最详细的一部书.从宋江私放晁盖、密受刘唐的金钗、杀阎婆惜、吟反诗、遇九天玄女,写到带领朱全、雷横、李逵、戴宗反上梁山,并终于被招安受命征方腊.”宋江的性格基本和传统中的“勇悍狂侠”完全符合.可见,宋江在宋时的形象是一个有武艺的“勇悍狂侠”.
在元杂剧中有三十二本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戏剧(其中一部分可能是明人的创作),今天保存的仅十本.而演宋江故事的,只有《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一本.从这仅有的十本看,每一本都写到宋江,但都不是作主要人物写的,也未具体写出宋江的性格,只是当作全部人物活动的背景.郑振铎曾指出,元人演《水浒传》故事之剧,其本易得见者今有五剧:曰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曰《李文蔚腕青博鱼》,曰康进之《李逵负荆》,曰李致远《还牢末》,曰无名氏《争报恩》.《争报恩》宋江白无实事,今不取.其《双献功》、《燕青博鱼》、《李逵负荆》、《还牢末》四剧,宋江上白皆述行迹.[4]但第一折中宋江上场时所言几乎都差不多.如《双献功》第一折:“(宋江上云)某姓宋名江,字公明,绰号及时雨.幼年曾为郓州郓城县把笔司吏.因带酒杀了阎婆惜,被告到官,脊杖六十,迭配江州牢城.因打此梁山经过,有我八拜交的哥哥晁盖知某有难,领喽罗下山,将解人打死,救某上山.就让我第二把交椅坐.哥哥晁盖三打祝家庄身亡.众兄弟拜某为头领.寨名水浒,泊号梁山.”
在《燕青博鱼》、《李逵负荆》、《还牢末》三剧中,宋江在第一折所言都与此相近.宋江在这些剧本中并没有提到自己“兼习枪棒”,而只是说“把笔司吏”.可见宋江在宋时“勇悍狂侠”的形象到元代已有所改变.仅从现存元杂剧而言,宋江形象已大体上演化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了.
通过以上的考证,我们大体上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在宋元之际宋江的形象已由一个“勇悍狂侠”慢慢转化成“文弱书生”了,而“广行忠义,殄灭奸邪”也同时定型.《水浒传》作者主要是在这个民间文艺传统的基础上,对宋江形象进行写定的.因此宋江就被写成一个理论上有武艺而实践上却无武艺的人.
三、从作者创作心理看宋江能力
我们再从《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创作上找找答案.其一,作者创作是从人物形象之间的对照性和差异性出发的.可能在《水浒传》作者的脑海里,宋江是一个善良的刀笔吏.虽然在《水浒传》中宋江的出场介绍说他“是条好汉”、“学得武艺多般”.但是正是宋江这样的人,却要走上背叛的道路.对宋江的描写就不像其他书生文臣的描写那么简单化了.如《水浒传》14回对军师吴用的描写:“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字称吴学究,外号智多星.”完全是一个精明书生的描写.而对宋江这样一个“刀笔吏”的描写加上“学得武艺多般”,却无处使用武艺,说起来就是作者潜意识仍是那个文弱的“刀笔吏”在起作用.为了突出宋江和其他文臣的不同就让他理论上有武艺而实践中却无.其二,作者让宋江软还是硬,完全根据故事情节总体建构布局的需要.杀阎婆惜后,宋江“需要”被抓住.若宋江一拳把她打翻,扬长而去,那就没有戏了.同时,在浔阳江贼船上,故事要求读者替宋江担心.若宋江亮出武艺,那读者就放心了,但这就破坏了悬念.作者为了这些情节悬念的需要,就不得不让宋江理论上有武艺实践中却无武艺.其三,从作者创造宋江这个形象内在单纯性的需要上看,《水浒传》作者关于宋江的形象设计是文弱的知识分子型.如果忽然让他大打出手,就会破坏人物性格的统一,宋江若忽然凶起来,那的确有点不伦不类.由此可见,《水浒传》作者在介绍宋江时说:“爱习枪棒”云云,是为了“打扮”宋江,其实这一打扮就好比让诗人戴上一顶盔甲.说宋江“爱习枪棒”是《水浒传》作者“说顺了口”,想要恭维谁,就说谁“爱习枪棒”,所以介绍富户地主的晁盖“爱习枪棒”,史太爷的少爷史进“爱习枪棒”,卢员外“爱习枪棒”.在《水浒传》作者那儿,“爱习枪棒”成了对人称赞的一种习惯用语.因此宋江可以说有武艺,但他不能施展.其四,再从一般情理逻辑对作者创作作演绎推理.在《水浒传》中,宋江是一个领导者的角色,是一个书生.若不写他“爱习枪棒”,那他就显得无用了.一百多条好汉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统领,似乎对读者来说有点不可信,因此作者就顺便介绍他“爱习枪棒”,同时又不让他施展武艺.所以,按《水浒传》作者创作的艺术要求,宋江不该有武艺,但作者为了夸赞宋江,提高其地位,硬说他有本事.于是出现了宋江理论上有武艺,实践中却无的矛盾.以上是从作者创作心理来考辨的.
综上所述,作为文学作品,《水浒传》是在宋代说话、民间故事、文人传说、史书记载以及元代杂剧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汇集而成,元末明初由施耐庵或罗贯中加工整理成书,之后又屡经明代文人的改动、补充和润饰,在这一过程中,宋江的形象也经历类似的变化.特别是《水浒传》在流传过程中,后来的作者与修订者对于宋江形象又有意无意地做了 “道学化” 和“软化” 处理 ,导致进一步违背生活的本质真实,最终出现了他不仅在性格上有着明显的矛盾之处,就连这一人物作为草莽英雄应有的武艺也出现了争议.反之,这一矛盾,和宋江其他性格、命运矛盾一起有机地统一在宋江身上,造就了宋江这个有着特定面貌的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马蹄疾,水浒资料汇编[Z].中华书局,1977:456.
[2]朱一玄,刘毓忱.水浒传资料汇编[Z].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322.
[3]马蹄疾.水浒资料汇编[Z].中华书局,1977:457.
宋江是《水浒传》中的灵魂人物。他原是山东郓城县的押司,小吏出身。这一点,从《大宋宜和遗事》到元代“水浒”杂剧,再到施耐庵的《水浒传》,均无异说。但《水浒传》第18回在宋江出场时介绍说:“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但68回宋江让贤时却说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这样宋江有无武艺,就成一谜。这是作者的疏忽,还是特意安排的呢?本文就此问题,略作考辩。
...
全部展开
宋江是《水浒传》中的灵魂人物。他原是山东郓城县的押司,小吏出身。这一点,从《大宋宜和遗事》到元代“水浒”杂剧,再到施耐庵的《水浒传》,均无异说。但《水浒传》第18回在宋江出场时介绍说:“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但68回宋江让贤时却说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这样宋江有无武艺,就成一谜。这是作者的疏忽,还是特意安排的呢?本文就此问题,略作考辩。
一、宋江武艺理论上有,实践中无
宋江有无武艺,《水浒传》是理论上论其有,实践上写其无。理论上,《水浒传》32回说:“原来宋江是条好汉,只爱学使枪棒。”宋江在向武松介绍孔明兄弟时说:“因他两个好习枪棒,却是我点拨他些个,以此叫我做师父。”既然能点拨别人,说明他精通。再如欧鹏在同一丈青搏斗中,宋江看欧鹏“使得好一条铁枪”,便“暗暗喝彩”。这说明宋江对枪法很内行。然而《水浒传》对于宋江的武艺是“引而不发”。宋江在揭阳镇赏了一个使枪棒的教师五两银子,遭到揭阳镇一霸穆弘一阵辱骂。宋江艺高胆大,不吃他那一套。当穆弘喝道:“你这贼配军敢回我话”时,宋江道:“做甚么不敢回你话?”“大汉提起双拳,劈脸打来,宋江躲了过。那大汉又赶上一步来,宋江却待要和他放对,只见那个使枪棒的教头从人背赶将来,一只手揪住那大汉头巾,一只手提住腰胯,望那大汉肋骨上只一兜,踉跄一交,颠翻在地。”这一次宋江差点要“露一手”,先是躲过了打来的拳头。躲,也是十八般武艺的一种。躲过后,戴着枷锁要跟“那大汉”救对,但《水浒传》此时却让那接受了宋江银子的枪棒教师代劳了。宋江虽然没有打出手,但这证明他所说“点拨”别人,不是乱吹。在战场上,宋江像当年的皇叔刘备,每遇到被迫“自卫”的紧急关头,都有人前来保驾。例如三打祝家庄,“宋江亲自要去做先锋,攻打头阵”。当扈家庄的一丈青前来迎战时,出马的是王矮虎。王矮虎被一丈青活捉,祝龙乘胜掩杀过来“捉宋江”,宋江这回该显显武艺了吧?但用不着,有马麟、邓飞前来保驾。当宋江大败而回,“一丈青正赶上宋江,待要下手”,此刻该宋江亮个招了吧?然而又用不着,李逵从山坡上杀奔下来截住一丈青厮杀起来。总之,《水浒传》作者总不让宋江“实践”一下他的武艺。
《水浒传》作者不但不让宋江实践武艺,有时又把宋江写得“手无缚鸡之力”。他被梢公逼着跳江,只是苦苦求饶,最后竟同两个公人抱做一块,真要跳江。他的武艺哪儿去了?又如他杀了阎婆惜后匆忙出逃,不料在县衙门前被阎婆扭住了,宋江竟连一个普通妇人也对付不了。这一切,表明宋江虽说有武艺,但从没用过。也就是说在《水浒传》中,宋江的武艺是理论上有,实践中无。
二、从历史流变中看宋江武艺
我们再放到历史演化的过程中来进行研究。宋江是由宋时的“勇悍狂侠”演化成“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的。宋江是个历史人物,但其事迹在史书中却很少记载。在施耐庵、罗贯中著的《水浒传》以前的小说和戏曲中对宋江的描写也不多。《宋史》中,《侯蒙列传》云“其才必过人”。 [1]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也只是说:“余年少时壮其人,欲存直画赞”。 [2]所壮的是什么呢?是‘以其守一,至于极处能出类拔萃’。‘与之盗名不辞。躬履盗迹而无讳。’不像‘世之乱臣贼子畏彰而自走。所为近在一身。而其祸未尝不流四海’”龚开对宋江这种行迹的描述是从“街谈巷语’、“李嵩辈传写”和《侯蒙传》中得来。陈泰《江南曲序》说:“宋之为人,勇悍狂侠。”[3]陈泰是元朝人,去宋不远,而且他所谈的是“童年时闻长老言”,或者即是龚开所谓之“街谈巷语”。聂先生考证的这些无非是说明龚开所壮的宋江是有超人才华的“勇悍狂侠”。既是狂侠,当然有武艺了。“《大宋宜和遗事》是记载宋江性格介绍最早、最详细的一部书。从宋江私放晁盖、密受刘唐的金钗、杀阎婆惜、吟反诗、遇九天玄女,写到带领朱全、雷横、李逵、戴宗反上梁山,并终于被招安受命征方腊。”宋江的性格基本和传统中的“勇悍狂侠”完全符合。可见,宋江在宋时的形象是一个有武艺的“勇悍狂侠”。
在元杂剧中有三十二本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戏剧(其中一部分可能是明人的创作),今天保存的仅十本。而演宋江故事的,只有《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一本。从这仅有的十本看,每一本都写到宋江,但都不是作主要人物写的,也未具体写出宋江的性格,只是当作全部人物活动的背景。郑振铎曾指出,元人演《水浒传》故事之剧,其本易得见者今有五剧:曰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曰《李文蔚腕青博鱼》,曰康进之《李逵负荆》,曰李致远《还牢末》,曰无名氏《争报恩》。《争报恩》宋江白无实事,今不取。其《双献功》、《燕青博鱼》、《李逵负荆》、《还牢末》四剧,宋江上白皆述行迹。[4]但第一折中宋江上场时所言几乎都差不多。如《双献功》第一折:“(宋江上云)某姓宋名江,字公明,绰号及时雨。幼年曾为郓州郓城县把笔司吏。因带酒杀了阎婆惜,被告到官,脊杖六十,迭配江州牢城。因打此梁山经过,有我八拜交的哥哥晁盖知某有难,领喽罗下山,将解人打死,救某上山。就让我第二把交椅坐。哥哥晁盖三打祝家庄身亡。众兄弟拜某为头领。寨名水浒,泊号梁山。”
在《燕青博鱼》、《李逵负荆》、《还牢末》三剧中,宋江在第一折所言都与此相近。宋江在这些剧本中并没有提到自己“兼习枪棒”,而只是说“把笔司吏”。可见宋江在宋时“勇悍狂侠”的形象到元代已有所改变。仅从现存元杂剧而言,宋江形象已大体上演化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了。
通过以上的考证,我们大体上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在宋元之际宋江的形象已由一个“勇悍狂侠”慢慢转化成“文弱书生”了,而“广行忠义,殄灭奸邪”也同时定型。《水浒传》作者主要是在这个民间文艺传统的基础上,对宋江形象进行写定的。因此宋江就被写成一个理论上有武艺而实践上却无武艺的人。
三、从作者创作心理看宋江能力
我们再从《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创作上找找答案。其一,作者创作是从人物形象之间的对照性和差异性出发的。可能在《水浒传》作者的脑海里,宋江是一个善良的刀笔吏。虽然在《水浒传》中宋江的出场介绍说他“是条好汉”、“学得武艺多般”。但是正是宋江这样的人,却要走上背叛的道路。对宋江的描写就不像其他书生文臣的描写那么简单化了。如《水浒传》14回对军师吴用的描写:“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字称吴学究,外号智多星。”完全是一个精明书生的描写。而对宋江这样一个“刀笔吏”的描写加上“学得武艺多般”,却无处使用武艺,说起来就是作者潜意识仍是那个文弱的“刀笔吏”在起作用。为了突出宋江和其他文臣的不同就让他理论上有武艺而实践中却无。其二,作者让宋江软还是硬,完全根据故事情节总体建构布局的需要。杀阎婆惜后,宋江“需要”被抓住。若宋江一拳把她打翻,扬长而去,那就没有戏了。同时,在浔阳江贼船上,故事要求读者替宋江担心。若宋江亮出武艺,那读者就放心了,但这就破坏了悬念。作者为了这些情节悬念的需要,就不得不让宋江理论上有武艺实践中却无武艺。其三,从作者创造宋江这个形象内在单纯性的需要上看,《水浒传》作者关于宋江的形象设计是文弱的知识分子型。如果忽然让他大打出手,就会破坏人物性格的统一,宋江若忽然凶起来,那的确有点不伦不类。由此可见,《水浒传》作者在介绍宋江时说:“爱习枪棒”云云,是为了“打扮”宋江,其实这一打扮就好比让诗人戴上一顶盔甲。说宋江“爱习枪棒”是《水浒传》作者“说顺了口”,想要恭维谁,就说谁“爱习枪棒”,所以介绍富户地主的晁盖“爱习枪棒”,史太爷的少爷史进“爱习枪棒”,卢员外“爱习枪棒”。在《水浒传》作者那儿,“爱习枪棒”成了对人称赞的一种习惯用语。因此宋江可以说有武艺,但他不能施展。其四,再从一般情理逻辑对作者创作作演绎推理。在《水浒传》中,宋江是一个领导者的角色,是一个书生。若不写他“爱习枪棒”,那他就显得无用了。一百多条好汉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统领,似乎对读者来说有点不可信,因此作者就顺便介绍他“爱习枪棒”,同时又不让他施展武艺。所以,按《水浒传》作者创作的艺术要求,宋江不该有武艺,但作者为了夸赞宋江,提高其地位,硬说他有本事。于是出现了宋江理论上有武艺,实践中却无的矛盾。以上是从作者创作心理来考辨的。
综上所述,作为文学作品,《水浒传》是在宋代说话、民间故事、文人传说、史书记载以及元代杂剧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汇集而成,元末明初由施耐庵或罗贯中加工整理成书,之后又屡经明代文人的改动、补充和润饰,在这一过程中,宋江的形象也经历类似的变化。特别是《水浒传》在流传过程中,后来的作者与修订者对于宋江形象又有意无意地做了 “道学化” 和“软化” 处理 ,导致进一步违背生活的本质真实,最终出现了他不仅在性格上有着明显的矛盾之处,就连这一人物作为草莽英雄应有的武艺也出现了争议。反之,这一矛盾,和宋江其他性格、命运矛盾一起有机地统一在宋江身上,造就了宋江这个有着特定面貌的艺术形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