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红妆照汗青此诗是谁写的?或者是出自那一首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21:20:39
一代红妆照汗青此诗是谁写的?或者是出自那一首诗?
一代红妆照汗青
此诗是谁写的?或者是出自那一首诗?
一代红妆照汗青此诗是谁写的?或者是出自那一首诗?
吴三桂降清后,文人对之讽刺不绝,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吴伟业所写的《圆圆曲》.
由于世人将吴三桂变节归咎于其爱妾陈圆圆被掳,令吴三桂为夺回陈氏而出卖国家,吴梅村以西施讽今,谱下七言长诗《圆圆曲》,指出陈圆圆无一丝损害国家之举,责任应在吴三桂.
吴伟业将西施与陈圆圆之际遇融合得丝丝入扣.但最令吴三桂介怀的却是诗中的中段几句与西施无关,矛头直指吴三桂的诗句: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此段不但为陈圆圆开脱,更露骨地讽刺吴三桂卖国外另一令人不耻的原因:其家人均因其做汉奸投清而被李自成所杀.
吴三桂曾出重金希望吴伟业删改上述几句,然为吴伟业所拒绝.
圆圆曲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空侯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妖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
座客飞觞红日莫,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便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
若非将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烛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红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都曲妓师怜尚在,浣沙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尽延致.
一斛珠连万斛愁,关山漂泊腰支细.
错怨狂风扬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鸟自啼,渫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吴伟业所写的《圆圆曲》是讽刺吴三桂为陈圆圆而降清被世人传诵一时,而不是“盛赞吴三桂和陈圆圆的爱情”。事实上,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并非纯粹为了“红颜”,而是一种政治投机。
吴三桂降清后,文人对之讽刺不绝,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吴伟业所写的《圆圆曲》。
由于世人将吴三桂变节归咎于其爱妾陈圆圆被掳,令吴三桂为夺回陈氏而出卖国家,吴梅村以西施讽今,谱下七言长诗《圆圆曲》,指出陈圆圆无一丝损害国...
全部展开
吴伟业所写的《圆圆曲》是讽刺吴三桂为陈圆圆而降清被世人传诵一时,而不是“盛赞吴三桂和陈圆圆的爱情”。事实上,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并非纯粹为了“红颜”,而是一种政治投机。
吴三桂降清后,文人对之讽刺不绝,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吴伟业所写的《圆圆曲》。
由于世人将吴三桂变节归咎于其爱妾陈圆圆被掳,令吴三桂为夺回陈氏而出卖国家,吴梅村以西施讽今,谱下七言长诗《圆圆曲》,指出陈圆圆无一丝损害国家之举,责任应在吴三桂。
吴伟业将西施与陈圆圆之际遇融合得丝丝入扣。但最令吴三桂介怀的却是诗中的中段几句与西施无关,矛头直指吴三桂的诗句: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收起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
全部展开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他后期的诗作主要记述了抗击元兵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