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沥青有害物质挥发多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2 16:58:26
防水沥青有害物质挥发多久
防水沥青有害物质挥发多久
防水沥青有害物质挥发多久
沥青是以完全溶于二硫化碳的天然的或火成的或天然的与火成的烃类混合物为主要成分的黑色液体、半固体或固体物质.主要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等.
沥青的分类
一般分为天然沥青、石油沥青、页岩沥青和煤焦沥青四种,其中主要是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
一、煤焦沥青:
煤焦沥青是炼焦的付产品,即焦油蒸馏后残留在蒸馏釜内的黑色物质.它与精制焦油只是物理性质有分别,没有明显的界限,一般的划分方法是规定软化点在26.7℃(立方块法)以下的为焦油,26.7℃以上的为沥青.煤焦沥青中主要含有难挥发的蒽、菲、芘、×等.这些物质具有毒性,由于这些成分的含量不同,煤焦沥青的性质也因而不同.温度的变化对煤焦沥青的影响很大,冬季容易脆裂,夏季容易软化.加热时有特殊气味;加热到260℃在5小时以后,其所含的蒽、菲、芘等成分就会挥发出来.
二、石油沥青:
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根据提炼程度的不同,在常温下成液体、半固体或固体.石油沥青色黑而有光泽,具有较高的感温性.由于它在生产过程中曾经蒸馏至400℃以上,因而所含挥发成分甚少,但仍可能有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未经挥发出来,这些物质或多或少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
三、天然沥青:
天然沥青储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矿层或在地壳表面堆积.这种沥青大都经过天然蒸发、氧化,一般已不含有任何毒素.
煤焦沥青和石油沥青中既在不同程度上对人体有毒害,所以就必须加以防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公布的"关于防止沥青中毒的办法"中所讲的沥青,即系指上述两种沥青而言.
沥青为什么会使人中毒
由于沥青中含有各种有机挥发物,这些物质能刺激人体与皮肤.其中对人体危害性较大的有以下几种:
一、吖啶:吖啶对皮肤及粘膜均有刺激性.其尘粒及气体极易使人打喷嚏,皮肤与之接触时有发痒及烧灼感;吖啶是光感作用的重要因素,故在阳光下接触时症状更加剧烈,这种物质在石油沥青中几乎不存在.
二、酚类:主要是石碳酸,对人体组织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与皮肤、粘膜接触时,能造成严重的烧伤,引起皮肤及粘膜发炎.
三、苯:苯是煤焦油的一种重要成分.苯的蒸气可使人发生头痛、晕眩、抽搐及昏迷等症状.
四、吡啶:对皮肤有较强的干燥作用,易引起皮肤炎及眼炎.甚至使人呼吸及脉搏增快、头痛、恶心等.
五、蒽类:其毒性与吖啶相似.粗制的蒽可以引起皮肤损伤和皮肤癌肿.
六、萘:萘是煤焦沥青的一种主要成分.其气体能引起头痛、恶心、哎吐并且损害角膜上皮;刺激皮肤时引起皮肤炎.
上述挥发性物质,经过一定的时间,在一定的温度下就会自然地、逐渐地从沥青中挥发出来,凝留在沥青表面上或混在空气中.如果包装不良或防护不周,就会使人中毒.
沥青如何使人中毒
在一般的情况下,沥青(煤焦沥青和石油沥青)中毒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引起的:
一、由于沥青中的挥发性物质在常温下的挥发,以及因沥青加热所发出的烟气接触人体表皮或粘膜,便会引起中毒.在油毡的制造过程或熬炒沥青时,易发生此类中毒.
二、沥青(特别是较硬沥青)的粉尘附着在人体表皮上,便会堵塞皮肤的毛囊而引起皮肤中毒.在碎沥青的堆积或包装过程中,易发生此类中毒.
三、沥青(特别是软沥青或熔融的沥青)直接粘附在皮肤或粘膜上而引起中毒.
沥青中毒的症状:
一、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的作用,即光感作用.光感作用是由于某种物质与光的照射共同作用于人身体时,能使人体发生特异的疾患.这种因光能的病原作用就叫做光感作用.沥青的光感作用主要决定于沥青中含吖啶的多少.煤焦沥青含有吖啶,其光感作用较强;石油沥青中似不存在吖啶,故其光感作用极小.
例如工人在太阳光的直接照射下做数小时的沥青(尤其是煤焦沥青)工作,身体裸露部分沾染了沥青粉尘或烟气,因光感作用的结果,即易发生急性中毒.急性中毒的一般症状是:急性红斑、皮肤炎及眼炎,或引起全身症状(如头痛、恶心、倦怠、体温上升等).如1951年8月,上海工人在卸运船舱内的沥青时,因舱内温度高,工人多摘下了防护用具.工作中经太阳曝晒的结果造成38人的中毒事故.中毒的工人有的两眼红肿.患急性眼炎,面部、脖颈以及手、腿等外露部分的皮肤也显出红肿、痛痒及烧灼感;重者除患皮肤炎外,还有口渴、恶心、甚至呈虚脱现象.
二、慢性中毒:
经常与沥青接触的工人,虽然是少量的接触,或者在开始时并没有明显的中毒现象,但是长时间以后,由于毒物的继发性作用,便形成慢性中毒.在此种工人(如焦油车间工人)的皮肤上常常出现粉刺、黑痣、毛囊炎、落屑及脓包等现象,甚或引起角化症、乳头瘤及上皮肤癌等症状.由于接触沥青所引起的"皮肤瘤"发病很慢,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但这正是职业病的预防上所应注意的问题.
沥青中毒的治疗
对沥青中毒者应撤离沥青现场,避免阳光照射,对出现皮炎者可内服抗组织胺药物或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 维生素C及硫代硫酸钠等,局部视皮损程度对症处理,如皮炎平外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