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烈的故事 大哥大姐们找一下简洁点最好在2011年4.2 2点交故事或诗歌或词或歌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07:55:41
革命先烈的故事大哥大姐们找一下简洁点最好在2011年4.22点交故事或诗歌或词或歌曲革命先烈的故事大哥大姐们找一下简洁点最好在2011年4.22点交故事或诗歌或词或歌曲革命先烈的故事大哥大姐们找一下简

革命先烈的故事 大哥大姐们找一下简洁点最好在2011年4.2 2点交故事或诗歌或词或歌曲
革命先烈的故事 大哥大姐们找一下
简洁点
最好在2011年4.2 2点交
故事或诗歌或词或歌曲

革命先烈的故事 大哥大姐们找一下简洁点最好在2011年4.2 2点交故事或诗歌或词或歌曲
■一个不识几个字的贫苦农民,要认汉字还要学英文,最终成为熟练掌握无线电技术的电台台长
  李白,1910年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一个贫苦农家,从小失学,13岁入染坊当学徒.1925年,中共湘区委员会在浏阳最早建立组织时,年仅15岁的李白即入了党,随后秘密领导农民协会的工作.1930年秋,毛泽东率红一军团到达浏阳,李白参军并随部队进入中央苏区.
  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利用反“围剿”时缴获的国民党军电台,建立了无线电学习班,李白被挑去参加学习.他原来不识几个汉字,而这时不仅要用汉字还要学英文,掌握电讯技术对他来说真是难而又难.他们的老师是党中央从上海派来的一位精通专业的电讯人员,脾气急躁.开始,他对李白经常呵斥.李白想到革命工作第一,便采取忍耐态度,不仅日夜加班学习,还时常盯着老师模仿.后来,那位老师惊讶地发现,这位他原认为最笨的徒弟,在一些技术上已赶上自己.
  1934年秋,他在长征途中任电台台长、政委.翌年秋过草地时,他所在电台被编入红四方面军,经历了三过草地和长居高寒地带的艰辛.当时有的战士生了病,他尽管食不果腹,也同大家一起抬着病号走.事过几十年后,当年的一些小鬼在回忆录中还深情缅怀这位“李政委”的救命之恩.
  1937年秋,国共合作,李克农出任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处长,将李白带去.李克农一开始便要李白隐蔽身份,八路军办事处撤退后又让他归上海地下党领导,成为党设在当地的三个秘密电台中的一部,随时同中央联络.
  ■假夫妻在工作中产生爱情,变成真正的夫妻和生死与共的战友
  李白刚到上海时是单身汉,租房子容易引起怀疑,党组织便调绸厂女工出身的裘慧英与他扮作假夫妻.裘慧英出身苦大仇深的“包身工”,在斗争中入了党.她很快受到李白工作精神的感染,工作中逐渐产生了爱情.经党组织批准他们变成真正的夫妻,并有了孩子,他们的家庭也成为充满革命精神的秘密斗争之家.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上海的西方租界区,加紧了对秘密电台的侦测搜捕.翌年9月,李白同妻子一同被捕.后经组织营救,他们被敌特认定是私人电台而获保释,处在监视下开糖果铺.后来国民党特务看中了他的电讯技术而秘密拉他,经组织同意,李白于1945年去浙江淳安县国民党军委会国际问题研究所当报务员,并利用这一电台向共产党组织发报.不久,他因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被关押,因未暴露共产党员身份而获释.1946年,李白回到上海,在地下党的秘密电台继续负责发报.
  1948年12月29日,他在向中央电台拍发国民党绝密的江防计划时,被特务机关测出电台位置而被捕.1949年5月7日,解放军已渡江并接近上海,他因被赶来坐镇指挥的蒋介石亲批“坚不吐实,处以极刑”而遭特务秘密杀害.20天后上海解放,党组织和裘慧英寻找到烈士的遗体,并于8月间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李克农也始终怀念着李白,建议将他的事迹搬上银幕.1961年,李克农强支病体赶到上海,看望了遗属,离去前又最后向烈士墓三鞠躬……
  故事
  ■李白到上海后,租了法租界的一栋小楼的三层,天黑后便在抬不起头的阁楼里工作.他发报前先把一圈天线挂在阁楼内墙根,一头露出窗台少许.为防止声音外传从不开窗,夏天里不透气的阁楼如同火炉,发一次报,裤衩都能拧出水来.裘慧英看着心疼,便也流着大汗在丈夫旁边打扇.冬天阁楼里不能生火,李白的指头冻得僵硬肿大,仍强忍痛楚坚持发报.每次工作完,裘慧英都给他揉搓,直到发热.
  当时,李白的电台功率很小,天线又不能外露.他想出各种办法,仍能把电报发到千里之外的延安,而且信号清楚.解放后,苏联情报电讯专家曾采访过裘慧英,得知这一情况后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这是李白刻苦学习钻研的结果.他刚到上海时,就向王一知(原张太雷夫人)学文化,以后又终日研究无线电方面的书籍,再结合实践,便有了许多创造.
  ■ 李白在上海工作期间,先后被日寇和国民党逮捕过.1942年9月,日特机关用测向仪逐步缩小范围,确定电台方位后突然砸门闯入.李白听到一楼有动静,马上收好天线并藏起机器.狡猾的特务进来后首先把手伸进被窝,发现是凉的,再抓过他的手指仔细看,接着又敲地板,发现有两块声音异常,从隔层里搜出了电台.
  日本特务审讯时,不仅给他上老虎凳,还用钳子把他的指甲一片片拔下来.李白忍受巨痛,一口咬定自己是为阔佬在战时沟通商业情报.每次提审时经过裘慧英的牢房,他总要用眼光暗示妻子坚持.当时,此类私人电台在上海确有不少,地下党组织也设法出具了假证明,加上敌特分析电台的功率也认为不具备同延安通报的能力,后来才同意保释.
  1948年12月末,李白又被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属军统)侦破逮捕,身份完全暴露.敌特拷问他使用了针刺手指、香火烧眉毛和鼻子、上老虎凳等酷刑,但李白没有吐露任何情况,使上海地下党仍能同中央继续保持联络.妻子以家庭妇女的身份探监时,李白只关心解放军的胜利进展,并说:“天快亮了,我等于看到了,不论生死,我心里都坦然.”
  ---------------------------------------------------------------------------------------------
  江姐
  在革命斗争年代牺牲的诸先烈之中,有这样一位女性,不管老人还是孩子都尊称她为“江姐”.吟唱她高尚品质的歌曾经成为特定时代的流行曲,她舞台上的艺术形象更深入人心.这位牺牲于重庆“中美合作所”的女烈士的名字,就是江竹筠.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伟,1920年旧历八月二十生于四川自贡.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江竹筠烈士小传》.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领导下工作.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大众文艺》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圣洁的血花》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如歌剧《江姐》,是1964年由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