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意义怎么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16:23:56
焦虑的意义怎么样
焦虑的意义怎么样
焦虑的意义怎么样
之一自由中的眩晕 “我们所害怕的,正是我们所渴望的.” ——《惧怕的概念》,索伦61克尔凯郭尔(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 辞旧迎新之际难免回望既往,精心地给每位亲朋好友发着祝福短信,不经意想起2010年已在匆匆之间消失进难以追溯的时间长河,难免新生感慨.刚刚习惯在文章末尾写上2010时就已经要开始适应2011,疑惑是我反应太迟钝还是时光真的太快了. 匆忙度日似乎早已成为常态,我们聚精会神地生活,不能也不敢让自己分神,即便是有了空余时间也要在Fruit Ninja的陪伴中度过,竭力逃避无聊,躲避孤独,难得一盏清茶,一捧好书,更难得扪心自省,一旦停下脚步自我沉思,时常感到悲怜和焦急.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就像吴尔夫的小说题目“You can’t go home again”(《你不能再回家》).这是时代的感受:孤寂、无意义感,以及无法拥有爱和被爱的感觉,失去体验的能力、甚至失去具有独特个体的信念. 与动荡波折的年代相比,我们有了更多选择,更多的自由.自由,曾经是一代人多么渴求的奢侈品.在颠沛流离的年代,人们在时代的潮起潮落中随波而行,不知会被无缘兴起的风浪抛打到哪一座礁石或沙滩.一滴水怎么能望见江海的方向,自由选择生活只能是笑谈.但与今天的自由相伴而行的,更多的却是心灵的孤寂. 弗洛姆曾说,一般工业制度的特定因素……造就了无能、孤独、焦虑、没有安全感的人格发展.心理孤寂超越临界后就成为焦虑.焦虑正成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困惑、疏离、混乱,价值观混杂不清.常常感到危机,又不知道威胁从何处而来,没有特定的对象,只有模糊和具体的焦躁. 在一种突如其来的自由中,我们一下被抛弃在车流滚滚的大千世界,像在喧闹的城市独自流浪.我们可以选择拥有,也有可以选择放弃,但拥有和放弃好像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何勇在“怒放——摇滚英雄演唱会”上把他九十年代成名曲的歌词中去掉了一句:“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而这正是生活在“自由”选择世界中的独特体验. “自由,意味着割离提供安全和归属感的联结,这种割离注定带来深深地不安全感,无能、怀疑、孤独和焦虑.”回想每到毕业离校时,大学校园里四处张贴的悲情语句,不禁苦笑,自由选择前程的学生们和身不由己地“被分配”而终生坚守岗位的上一代相比,到底哪种才更幸福呢. 诗人管管经历了战争的动荡,骨肉分别,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那里曾经一湖一湖的泥土 你是指这一地一地的荷花 现在又是一间一间的沼泽了 你是指这一池一池的楼房 是一池一池的楼房吗 非也,却是一屋一屋的荷花了 在枪林弹雨的岁月,一回首就是永别,一上船就是一生.可这颠簸中的不安与焦虑和自由选择生活的不安与焦虑相比又如何呢,纠结的在进退之间徘徊不也是在时代的风浪中漂泊吗.自由选择需要建立自主理性,自主理性需要对个人力量的高度信任,这既驱逐了焦虑,也连带着个人的孤立感,成为焦虑新的来源.我想,无论怎样的走过,无从抵抗时代变迁或是在时代的变迁中奋力挣扎,回首来路,都会感慨,“是一池一池的楼房吗/非也,却是一屋一屋的荷花了”. 之二什么样的年代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人们正直登天堂,人们正直下地狱.” ——《双城记》,狄更斯 何云伟上春晚了,这个消息有点儿突如其来.长袍马褂,折扇方桌,怎么看都和时尚现代的春晚舞台有些“穿越”.“传统文化形式已经崩溃.”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世界的声音在现代的中国响起,我们正走在“他们”的老路上.经济学界也有声音认为,所谓中国模式不过是各种经济体发展所必经的共性路径.而在经济发展中的这种传统文化形式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内核的消解,不仅威胁我们认定的文化生存的基本假设,也威胁了身为文化参与者的个人所认定的存在价值. 老子“小国寡民”的出世哲学与其说是一种政治主张,不如说是一直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一片精神家园.在追求经济增长,倡导公平竞争的时代里,老庄若“穿越”来此也多少显得不合时宜,但经济演进不仅造成人际疏离,也助长了自我的疏离,一种个体与自己的疏离感.竞争导向下我们力争上游、奋勇拼搏、坚强不屈、永不放弃,最终鲜花满铺、硕果累累,但就像霍妮在《当代的神经性人格》中尖锐指出的,“现在社会中的竞争充斥在各类关系当中,竞争造成敌意只会带来更深孤立与焦虑,这又迫使更努力的竞争.”努力获得成功,享受成功来带了尊严和财富,这加深了社会内部的敌意,敌意造成彼此孤立,带来焦虑,于是更加努力的竞争,这是一个循环.这样的日复一日中,我们似乎疏远了自己.自我感受和自我评价紧密相连,但常分不清,我对自己的评价和他人眼中自己,哪个离真实的我更近.或者,我对自己的评价多半也来自他人的反馈,这个“他人”又是以市场上的成功标准来评价我的.于是,我们即是卖方又是市场的货物.而那竞争中的“成功标准”只能带来更大的不安与焦虑. 《恋爱的犀牛》中有一句台词是我的最爱:“别人怎样做,你也那样做,怎么就那么难呢?”男女主人公都像犀牛一样坚守自己的爱情,于是饱尝折磨.但真实世界里我们最终都沉浸在现代竞争社会建立的文化模式中,丝毫不差地成为所有其他人的模样以及他们期待我们成为的样子.就可以说是消极逃避,也可以说是积极从众,这是消除孤立和焦虑的手段,但代价是放弃精神上的自主性,并因此感到无助、无能和不安,并陷入更深的焦虑. 其实,我们无非是在追求成功,社会所建立的“成功目标”,也不过是对放弃享乐、拼搏工作者的一种补偿.这种追求,可以带来社会全体的经济和谐.尽管当代潜藏在现代文化之下的价值受到威胁引起了普遍存在的焦虑,但个体的焦虑本身可能只是内心冲突的投影,并无大碍. 之三直面内心的冲突 但是,如果宇宙摧毁了人类,人类仍比宰杀他的宇宙更崇高,因为他知道自己死了. ——《沉思录》,帕斯卡 罗洛61梅在《焦虑的意义》中写道,“有机体致力于解决某种冲突的情境,在主观上冲突是焦虑,在客观上便是疾病.焦虑不以某种具体的病症呈现但可能出现在任何疾病中.当症状呈现时,就是有机体努力解决冲突的表现.” 节日中的美味佳肴和良好的休息,让肠胃超负荷运转,寻找调理肠胃的良方是我读这本书的缘起.毕竟,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导论》中曾说,“那些被排除在意识之外的焦虑、恐惧和冲突,极有可能是致病的原因.”我一直搞不懂是压力下的暴食还是厌食会造成肠胃不适,无论如何,胃部功能与情绪的关系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但我并没有找到答案,我看到的是现代社会难以逃避的焦虑. 但是,就像阿德勒所描述的人与生俱来的自卑感难以逃避一样,在增进与社会的联系获得肯定,克服自卑的过程中,个体将获得超越.有意识的焦虑虽然痛苦但却可以整合自我,当人们能够面对焦虑经验并经而成功的走出来时,自我人格中的正向层面也随之增长.完整的自我人格奠基于个人面对焦虑,以及虽有焦虑依然前进的能力.我们要学习与焦虑相处,或是借用克尔凯郭尔的话,以之为“师”地接纳他,以便学习面对人类的宿命. 非常不幸,葛斯汀在《精神病理学的人生观》中指出,越有原创性的人,他的焦虑也越深刻.研究证明了知识和创造性与焦虑具有正向的相关性.读此书是求知,写观感为创造,我无疑又增加了几分焦虑.但焦虑是知识的阴影也是产生创意的环境,它使得我们创造和赋予生命想象力的需求,变得异常敏锐. 常听人讲,为人处事要“感恩、谦卑、敬畏、得体”,需要感恩的不只是“恩”,还有所有经历和体验,或许是别人擦肩而过的微笑,或许是自己无来由的焦虑和懊恼.内心的体验从不同角度向我们悄悄讲述着我们自己的秘密,自我觉察和自我认知正源于此.“唯有洞明自己属于人类群我的个人,才能豁免忧虑安度此生.”即便是难以逃避的焦虑也体现个人尚未屈服于内心的冲突.健康的个人是在内在冲突下,仍能创造的人. 勇敢,并非是没有恐惧,而是在恐惧中依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