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博树回族自治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01:44:38
阆中市博树回族自治乡阆中市博树回族自治乡阆中市博树回族自治乡阆中博树回族自治乡是南充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乡  博树回族乡位于阆中市东北部,距城区20公里,东与东河相连,博树回族乡美景北与苍溪县云锋镇毗

阆中市博树回族自治乡
阆中市博树回族自治乡

阆中市博树回族自治乡
阆中博树回族自治乡是南充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乡
  博树回族乡位于阆中市东北部,距城区20公里,东与东河相连,博树回族乡美景北与苍溪县云锋镇毗邻,地处偏僻,发展相对滞后.博树回族乡属典型的高山丘陵地形,山高谷深,境内文成山海拔650米,多硅土壤,自然生产条件差,物产贫瘠.乡境内水电资源丰富,东河绕乡而过,有罗家滩航电枢纽工程,白河水库与云台乡水库连成一片,受经济条件制约,水电利用率不高.全乡80%的村社和人口地处高山,干旱季节,群众仍面临缺水的严峻挑战,靠天吃水.博树回族乡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月温差和年温差不大,森林覆盖率为43%.
  博树回族乡境内回汉杂居,回族主要居住在团结村和清真村等五个村,全乡共建基层党组12个,其中农村支部8个,实有中共党员337人:其中女党员65、回族党员55人.全乡回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和睦相处,多年来未出现过民族之间的纠纷,团结一家,意气风发奔小康.
  座落在乡鼓锣半山腰的回民圣地——清真寺,古朴清幽,在青山绿树的掩映下,更显出庄严肃穆的气氛.该清真寺建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距今已有264年的历史.它是全乡回民的重要活动场所.每年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的开斋节,十二月十日的占尔邦节,三月十二月的圣纪节,由阿訇率领广大穆斯林同胞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有时宗教仪式完毕还要宰牛羊聚餐祝贺. 回族人视《古兰经》为“圣训”,这是他们的行为法则,他们有五大信仰(即信安拉、信天仙、信经典、信使者、信末日审判和死后复活),讲究五功(即念、礼、斋、课、朝).回族人特别讲究清洁卫生,如象上厕所不用便纸而用水洗,不吃死亡的动物,不吃动物的血等.回族人生活简朴清淡,不食猪肉,以牛羊肉类为主,清真食品成为特色产品.回族人个性耿直,“遇事让三分”是穆斯林人的优良传统,但若“让三分”而仍不领情,那就“舍命不让人”. 回族青年男女到婚嫁年龄后,先请介绍人(媒人)介绍,双方见面同意后就算订婚.到结婚前男方向女方下聘礼.回族人不崇拜佛,婚前不抽签算命、不合八字等,因为这被看作是对回族宗教信仰的亵渎.只有遵守这些的青年男女才能到清真寺举行婚礼.在清真寺举行婚礼,请阿訇作主婚人,阿訇念“伊扎木”(音)(相当于证婚词),有3——5人在场证婚就算正式结婚(当然,现在从法律上讲,到政府领取了结婚证才算正式结婚).新婚夫妇不拜天地,只拜父母、拜“真主”,祈求“真主”认同他们是正式夫妻.婚礼完毕再迎亲到家.回族人的迎亲队伍不搞吹吹打打,不燃放鞭炮(他们认为是一种浪费).打“柏树皮”火把(后来演变成马灯,意为男方是打着灯笼火把去接的女方)是回族人迎亲队伍中特别壮观的景象.迎亲打火把有“明灯高照”的意思,主张红红火火,认为黑灯瞎火是极不光彩的. 名族和谐
  回族人丧葬讲究一切从简.他们主张“早死晚埋,晚死早埋”(早上死了下午埋葬,下午死了第二天早上埋葬),人死后不停放,不穿衣服,女裹42尺白布,男裹38尺白布,石料做棺材,无底,体现“人死入泥”、“入土为安”,念经人念《古兰经》中的相关部分,送亡人讲究“洗(亡人在入土前要找三人从头洗到脚,回族人叫洗迈体)、穿(给亡者穿上由老师傅当场撕扯的白布衣服)、贺(由念经人主持念经,后人跪着听经)、葬(亡者下葬),亡者安葬后一般由念经人每天早晨或下午给亡者念经(意为超度亡灵,颤悔亡者生前所做的错事),一直要念够四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