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儿童的交换意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10:10:08
如何建立儿童的交换意识
如何建立儿童的交换意识
如何建立儿童的交换意识
我在从事孤独症儿童的训练中,常常会遇到如下的情况:
一些儿童总是喜欢手中拿着某种物品,或经常只专注于玩弄手中的玩具.如果此时教师或家长想让儿童进行另外一项活动,就必须先让儿童放下手中的物品或停止玩弄手中的玩具.但在这个时候,儿童往往会对我们的指令充耳不闻,或有明确的拒绝执行指令的表示,若我们拿走其手持物或制止其继续玩弄手中的玩具,该儿童必定会大哭大闹并不配合训练,因此阻碍训练的进行.
大部分孤独症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偏食问题,其中一部分儿童因偏食严重地影响到了身体健康和身体发育,这时教师或家长就要对儿童的偏食行为进行矫正.在矫正儿童偏食行为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在儿童吃其喜欢的食品(如:菜汤泡饭)之前,先要求儿童吃一口不喜欢的食品(如:油菜),再给他/她吃其所喜欢的食品.但在这个时候,儿童往往会拒绝吃不喜欢的食品,而只吃他喜欢的食品.如果我们坚持以上的训练原则,儿童就会哭、闹着直接动手去抢她/他所喜欢的食品,或就不吃了.
儿童喜欢它,还想继续持有该物品或继续玩弄手中的玩具.这也说明该物品具有强化作用,可在训练中选择其作为强化物.
儿童对索取物品的人不信任.在训练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家长要求儿童放下手中的物品或停止玩弄手中的玩具时,儿童往往会对家长的指令充耳不闻,或有明确的拒绝执行指令的表示.这时家长就会带着急噪的情绪,用很生硬的态度抢走儿童手中的物品,并将其藏起来,再也不给儿童看见和持有该物品了.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儿童就会大发雷霆,局面变得不可收拾,家长为了避免再次出现以上的情形,就会想出各种办法尽快地使这个物品在孩子的面前消失.经过多次重复以上的过程,慢慢地儿童就能得出这样的经验:家长把我喜欢的物品拿走了,就意味着这个物品在我的世界里消失了,我不能再持有该物品了.所以就导致儿童对家长的不信任,更加不愿意将物品交给家长.
儿童不具备交换意识.
交换意识的概念
交换意识就是在训练中让儿童明白我完成了辅导者的要求后,就能得到我想要的强化物(物品或喜欢的活动).前提是儿童所想要的物品必须是安全的、健康的,他想进行的活动是符合社会常规的.
建立交换意识对孤独症儿童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我们都知道应用行为分析法(ABA)的核心是强化.儿童出现我们所期望的行为时,我们就给予强化,儿童得到强化--儿童就是被强化者.在训练的过程中,因为检验强化是否有效的前提就是儿童是否有被强化的体验,而让儿童体验到被强化的前提是儿童是否建立了交换意识,所以建立儿童的交换意识对整个训练都是非常重要的.
交换意识的建立
⑴发指令,要求儿童把手中的物品给辅导者或放到某个他可看见的地方,如儿童无反应、拒绝完成指令或反抗.这时,应结合回合教学法的原则,先停顿,再重发指令,然后辅助完成,完成要求后给予二级强化,最后停顿.
⑵完成步骤⑴后,辅导者及时发出一个在儿童能力范围内、简单易行的指令,给儿童创造容易成功的机会.
⑶儿童完成指令后,辅导者应及时给予强化.辅导者对儿童进行强化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二级强化物出现在一级强化物之前的强化原则,即儿童完成指令后先用二级强化物进行强化,然后将儿童原来的手持物归还到儿童的手中.
以上的三步曲反复循环多遍后,儿童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会逐渐明白:当我完成辅导者的要求后,辅导者就会将我的心爱之物还给我,进而慢慢地帮助儿童建立起对辅导者的信任及建立交换意识,为训练的顺利进行和训练目标的达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实践中可举一个例子说明:文文特别喜欢拿着胶棒玩,当要上课时仍不放手,这时我就发指令:"把胶棒放到桌子上."如果文文无反应、拒绝完成指令或反抗,这时应该停顿.然后,重新发指令:"把胶棒放到桌子上."发完指令后及时地把着他的手将胶棒放在桌子上,然后马上夸奖他"真棒!把胶棒放在桌子上了."接着发指令让他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模仿(事先已知道他一定能完成),完成指令后立即夸奖他:"文文真棒!"然后将胶棒给他,让他玩一会.然后重发指令让他将胶棒交出,如此反复多遍,直到他肯主动(听指令)交出为止,而此时则说明他对我产生了信任,并已建立了交换意识.
建立交换意识的过程中须注意的要点:
强化物应放在离儿童有一定距离但儿童又能看得到的地方,最好是训练者与儿童之间的第三地(训练者能控制的范围内),这样会使儿童觉得并未真正失去它,当儿童建立了交换意识后可逐步将它转移到儿童的视线之外.
强化的频率要视儿童当时的配合程度而定,应由刚开始时的高频率逐步降低.
成功建立交换意识后,在已降低原强化物使用频率的前提下,我们可扩充强化的形式及强化物的种类,让儿童知道强化的方式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扩展他的兴趣面,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儿童对某物爱不释手的刻板行为,为训练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