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鲍同姓的有哪些名人鲍叔牙除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21:20:21
和鲍同姓的有哪些名人鲍叔牙除外!
和鲍同姓的有哪些名人
鲍叔牙除外!
和鲍同姓的有哪些名人鲍叔牙除外!
鲍姓得姓始祖——鲍叔牙】
夏禹裔孙敬叔之子,春秋时齐国大夫.其父敬叔被封于鲍,叔牙开始以封邑为氏,称鲍叔牙.叔牙少时与管仲友善,管仲家贫母老,他常给以资助,遂成莫逆之交.襄公乱政时,管仲随公子纠奔鲁,他随公子小白出奔莒.及襄公被杀,小白得内援回国,被立为齐君,拟任他为上卿.他力劝桓公将囚拘的管仲开释,使之代己位,而以身下之.管鲍之交,世传美谈.鲍姓子孙也就尊这位德行高尚的鲍姓先人为其得姓始祖.
鲍叔牙,以知人著称.少年时和管仲友善,后因齐乱,随公子小白出奔莒,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任命他为相,他辞谢,保举管仲.后来齐国经管改革,日渐富强,齐桓公也成为春秋时期的首霸.
【鲍姓其他历史名人】
鲍 宣:渤海高城(今河北省盐山东南)人,西汉大臣.好学明经,举孝廉为郎,官至司隶.常上书谏争,其言少而文多实.曾批评西汉末年“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
鲍 永:上党屯留人,汉初大臣.更始时任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封为中阳侯.汉光武时出任鲁郡太守,封关内侯.后又出任司隶校尉,东海相、衮州牧等.
鲍 昱:上党屯留人,东汉大臣.任汝南太守时,因郡多陂池,岁岁决坏,他征发民工,用石头建造水门,拦泄得法,民以殷富.迁司徒,又代牟融为太尉.
鲍 恢: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人,东汉官吏.光武时,被鲍永辟为都官从事,抗直不避权贵.帝告诫贵戚,当敛手以避二鲍.
鲍 信:泰山人,东汉末官吏.任骑都尉,避董卓之乱,引兵回乡,旋为济北相,与袁绍等共讨董卓,后为黄巾军所杀.其子鲍勋刚直守正,曹丕时拜侍御史,出为右中郎将.
鲍 照:字明远,东海(今江苏省涟水)人,南朝宋文学家、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怀才不遇,羁族他乡,受尽坎坷.所作乐府诗多写边塞战争和征夫戍卒之情景.七言乐府对后世影响尤大.代表作为《拟行路难》,表现强烈的愤世激情.有《鲍参军集》.
鲍 靓:晋代道教徒.字太玄,东海人,或云陈留人,或云东海陈留人,或云上党人.汉司徒鲍宣之后.据《晋书》等记载,5岁时对父母说:“我本是曲阳李家子,9岁坠井死.”父母寻访得李氏,推问,果符其说.靓兼学道教和儒典,明天文、《河图》、《洛书》.迁南阳中部都尉,为广东南海太守.曾入海遇风,煮白石充饥.曾与许谧往还.曾见仙人阴长生,得受道诀.为许迈、葛洪之师,葛洪之岳父.享年百余岁.或云年过七十而尸解.或云后还丹阳,卒葬于召子冈.或云于罗浮山得道.
鲍 姑:名潜光(约309-363),上党(今山西省长治)人,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之女,医家葛洪之妻.鲍姑从小生长于仕宦兼道士家庭,深受道教影响,后从夫在广东罗浮山行医炼丹.鲍氏医术精湛,尤长于灸法,以治赘瘤与赘疣擅名.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当地盛产的红脚艾进行灸治,取得显著疗效.“每赘疣,灸之一炷,当即愈.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针灸家.
鲍 防:襄州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唐代大臣.玄宗时进士,累官至工部尚书,所至皆有政绩.工诗,喜将针贬时弊入诗.
鲍 超:字春亭,后改字春霆,四川省夔州(今奉节)人,行伍出身,清朝湘军将领.曾救曾国藩于安徽祁门脱险,旋升提督.所部号“霆军”,为湘军主力.
鲍敬言:晋朝思想家.他的“无君论”思想,部分内容保存于葛洪《抱朴子·诘鲍篇》中.其“无君论”思想,在当时玄学泛滥中放一异彩,闪烁着朴素唯物论的光辉.
鲍慎由:处州龙泉(今属浙江省)人,北宋学者.哲宗时进士,累官工部员外郎.曾从王安石、苏轼学,为文汪洋闳肆,诗尤高妙.有《夷白堂小集》.
鲍象贤:明朝时歙人,曾先后在七省十二任为官,有“仕不择地,官不择位”的名言,曾领兵镇守南北边陲,卒赠工部尚书,立坊旌表.
鲍承先:明末清初应州(今山西省应县)人,初为明将,曾任参将.后降后金,曾献离间计,使崇祯误杀清之大患袁崇焕.后又建汉军八旗,他隶正红旗,官至宰相.现北京鲍家街即其府第.山西应县鲍氏即其后裔.
鲍廷博:字以文.清朝安徽歙县人.家中藏书极富.乾隆时茧访遗书,廷博进家藏书600余种.又校刊《知不足斋丛书》30集,每集8册,收书200余种,在清代丛书中,以精善见称.著有《花永轩泳物诗存》.嘉庆十九年(1814年)逝世.终年86岁.
鲍先志:湖北省麻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军政治委员兼川东军区万县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万县地委书记,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第二副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鲍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鲍先志中将
鲍先志(1911-1988),湖北省麻城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豫皖红四军第11师经理处粮秣员、副排长,红四方面军第10师28团政治处秘书,师政治部秘书,红四军司令部书记,第10师31团政治处主任,红四军卫生部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政治处副主任、团政治委员,独立第二团政治委员,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副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八旅政治委员,第六纵队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共鄂东工委书记,独立旅政治委员,皖西军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11军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军政治委员兼中共万县地委书记,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第二副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同年12月30日因病在济南逝世,终年77岁.
鲍启祥少将
鲍永祥(1913-1967),河南省商城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75师225团营支部书记,红15军团78师总支书记,第75师223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营政治教导员,冀鲁豫游击第3大队大队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后任新四军3师8旅23团团长.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军区39团团长,独立13旅37团政治委员,冀察热辽军区独立13旅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8纵22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副师长、师政政治委员,第4公安部队学校政治委员,公安军高级预备学校政治委员,广西军区副政治委员,广东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7年4月20日逝世,终年54岁.
鲍奇辰少将
鲍奇辰(1916-——),山东省临清县人.1935年在本村小学教书,1937年考入山东省政府济宁乡村服务人员训练处.“七·七”事变后,被分配到乡村宣传抗日.1938年入陕北公学2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干事,1939年任山东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八路军第1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1932年任山东军区政治部干部科副科长,1943年任鲁中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组织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任山东野战军4师政治部主任,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8纵22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洛阳、豫东战役.1948年任8纵政治部副主任、山东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任第8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三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参加了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兼第叁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秘书长.1955年任福建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56年任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65年任总政治部群众工作部部长,1970年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72年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1975年任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1977年任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多少人可说不清, 总要给点分吧~ 汗,
鲍宣:渤海高城(今河北省盐山东南)人,西汉大臣。好学明经,举孝廉为郎,官至司隶。常上书谏争,其言少而文多实。曾批评西汉末年“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 鲍永:上党屯留人,汉初大臣。更始时任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封为中阳侯。汉光武时出任鲁郡太守,封关内侯。后又出任司隶校尉,东海相、兖州牧等。 鲍昱:上党屯留人,东汉大臣。任汝南太守时,因郡多陂池,岁岁决坏,他征发民工,用石头建造...
全部展开
鲍宣:渤海高城(今河北省盐山东南)人,西汉大臣。好学明经,举孝廉为郎,官至司隶。常上书谏争,其言少而文多实。曾批评西汉末年“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 鲍永:上党屯留人,汉初大臣。更始时任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封为中阳侯。汉光武时出任鲁郡太守,封关内侯。后又出任司隶校尉,东海相、兖州牧等。 鲍昱:上党屯留人,东汉大臣。任汝南太守时,因郡多陂池,岁岁决坏,他征发民工,用石头建造水门,拦泄得法,民以殷富。迁司徒,又代牟融为太尉。 鲍恢: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人,东汉官吏。光武时,被鲍永辟为都官从事,抗直不避权贵。帝告诫贵戚,当敛手以避二鲍。 鲍信:泰山人,东汉末官吏。任骑都尉,避董卓之乱,引兵回乡,旋为济北相,与袁绍等共讨董卓,后为黄巾军所杀。其子鲍勋刚直守正,曹丕时拜侍御史,出为右中郎将。 鲍照:字明远,东海(今江苏省涟水)人,南朝宋文学家、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怀才不遇,羁族他乡,受尽坎坷。所作乐府诗多写边塞战争和征夫戍卒之情景。七言乐府对后世影响尤大。代表作为《拟行路难》,表现强烈的愤世激情。有《鲍参军集》。 鲍靓:晋代道教徒。字太玄,东海人,或云陈留人,或云东海陈留人,或云上党人。汉司徒鲍宣之后。据《晋书》等记载,5岁时对父母说:“我本是曲阳李家子,9岁坠井死。”父母寻访得李氏,推问,果符其说。靓兼学道教和儒典,明天文、《河图》、《洛书》。迁南阳中部都尉,为广东南海太守。曾入海遇风,煮白石充饥。曾与许谧往还。曾见仙人阴长生,得受道诀。为许迈、葛洪之师,葛洪之岳父。享年百余岁。或云年过七十而尸解。或云后还丹阳,卒葬于召子冈。或云于罗浮山得道。 鲍姑:名潜光(约309-363),上党(今山西省长治)人,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之女,医家葛洪之妻。鲍姑从小生长于仕宦兼道士家庭,深受道教影响,后从夫在广东罗浮山行医炼丹。鲍氏医术精湛,尤长于灸法,以治赘瘤与赘疣擅名。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当地盛产的红脚艾进行灸治,取得显著疗效。“每赘疣,灸之一炷,当即愈。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针灸家。 鲍防:襄州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唐代大臣。玄宗时进士,累官至工部尚书,所至皆有政绩。工诗,喜将针砭时弊入诗。 鲍超:字春亭,后改字春霆,四川省夔州(今奉节)人,行伍出身,清朝湘军将领。曾救曾国藩于安徽祁门脱险,旋升提督。所部号“霆军”,为湘军主力。 鲍敬言:晋朝思想家。他的“无君论”思想,部分内容保存于葛洪《抱朴子·诘鲍篇》中。其“无君论”思想,在当时玄学泛滥中放一异彩,闪烁着朴素唯物论的光辉。 鲍慎由:处州龙泉(今属浙江省)人,北宋学者。哲宗时进士,累官工部员外郎。曾从王安石、苏轼学,为文汪洋闳肆,诗尤高妙。有《夷白堂小集》。 鲍象贤:明朝时歙人,曾先后在七省十二任为官,有“仕不择地,官不择位”的名言,曾领兵镇守南北边陲,卒赠工部尚书,立坊旌表。 鲍志道:明朝时歙人,与鲍象贤同族,那时有名的大盐商,乐善好施,清嘉庆十年〔1805〕,洪水泛滥,带领众商捐米6万石、麦4万石,用以赈灾,尔后再捐银300万两,资助治水工程。他的儿子志父业,也多有善举。督抚将鲍氏父子的义举事迹上奏朝廷,皇上恩准修筑“乐善好施”即“义”字坊。“义”字坊在全国还是比较少见的,而在安徽黄山市歙县棠樾村,鲍氏家族有七道牌坊,分别以“忠、孝、节、义、节、孝、忠”而立,正着读,反着读都一样,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鲍承先:明末清初应州(今山西省应县)人,初为明将,曾任参将。后降后金,曾献离间计,使崇祯误杀清之大患袁崇焕。后又建汉军八旗,他隶正红旗,官至宰相。现北京鲍家街即其府第。山西应县鲍氏即其后裔。 鲍廷博:字以文。清朝安徽歙县人。家中藏书极富。乾隆时茧访遗书,廷博进家藏书600余种。又校刊《知不足斋丛书》30集,每集8册,收书200余种,在清代丛书中,以精善见称。著有《花永轩泳物诗存》。嘉庆十九年(1814年)逝世。终年86岁。 鲍先志:湖北省麻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军政治委员兼川东军区万县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万县地委书记,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第二副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收起
鲍起静
鲍起静!!!鲍宣:渤海高城(今河北省盐山东南)人,西汉大臣。好学明经,举孝廉为郎,官至司隶。常上书谏争,其言少而文多实。曾批评西汉末年“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 鲍永:上党屯留人,汉初大臣。更始时任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封为中阳侯。汉光武时出任鲁郡太守,封关内侯。后又出任司隶校尉,东海相、兖州牧等。 鲍昱:上党屯留人,东汉大臣。任汝南太守时,因郡多陂池,岁岁决坏,他征发民工...
全部展开
鲍起静!!!鲍宣:渤海高城(今河北省盐山东南)人,西汉大臣。好学明经,举孝廉为郎,官至司隶。常上书谏争,其言少而文多实。曾批评西汉末年“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 鲍永:上党屯留人,汉初大臣。更始时任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封为中阳侯。汉光武时出任鲁郡太守,封关内侯。后又出任司隶校尉,东海相、兖州牧等。 鲍昱:上党屯留人,东汉大臣。任汝南太守时,因郡多陂池,岁岁决坏,他征发民工,用石头建造水门,拦泄得法,民以殷富。迁司徒,又代牟融为太尉。 鲍恢: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人,东汉官吏。光武时,被鲍永辟为都官从事,抗直不避权贵。帝告诫贵戚,当敛手以避二鲍。 鲍信:泰山人,东汉末官吏。任骑都尉,避董卓之乱,引兵回乡,旋为济北相,与袁绍等共讨董卓,后为黄巾军所杀。其子鲍勋刚直守正,曹丕时拜侍御史,出为右中郎将。 鲍照:字明远,东海(今江苏省涟水)人,南朝宋文学家、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怀才不遇,羁族他乡,受尽坎坷。所作乐府诗多写边塞战争和征夫戍卒之情景。七言乐府对后世影响尤大。代表作为《拟行路难》,表现强烈的愤世激情。有《鲍参军集》。 鲍靓:晋代道教徒。字太玄,东海人,或云陈留人,或云东海陈留人,或云上党人。汉司徒鲍宣之后。据《晋书》等记载,5岁时对父母说:“我本是曲阳李家子,9岁坠井死。”父母寻访得李氏,推问,果符其说。靓兼学道教和儒典,明天文、《河图》、《洛书》。迁南阳中部都尉,为广东南海太守。曾入海遇风,煮白石充饥。曾与许谧往还。曾见仙人阴长生,得受道诀。为许迈、葛洪之师,葛洪之岳父。享年百余岁。或云年过七十而尸解。或云后还丹阳,卒葬于召子冈。或云于罗浮山得道。 鲍姑:名潜光(约309-363),上党(今山西省长治)人,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之女,医家葛洪之妻。鲍姑从小生长于仕宦兼道士家庭,深受道教影响,后从夫在广东罗浮山行医炼工部尚书,所至皆有政绩。工诗,喜将针砭时弊入诗。 鲍超:字春亭,后改字春霆,四川省夔州(今奉节)人,行伍出身,清朝湘军将领。曾救曾国藩于安徽祁门脱险,旋升提督。所部号“霆军”,为湘军主力。 鲍敬言:晋朝思想家。他的“无君论”思想,部分内容保存于葛洪《抱朴子·诘鲍篇》中。其“无君论”思想,在当时玄学泛滥中放一异彩,闪烁着朴素唯物论的光辉。 鲍慎由:处州龙泉(今属浙江省)人,北宋学者。哲宗时进士,累官工部员外郎。曾从王安石、苏轼学,为文汪洋闳肆,诗尤高妙。有《夷白堂小集》。 鲍象贤:明朝时歙人,曾先后在七省十二任为官,有“仕不择地,官不择位”的名言,曾领兵镇守南北边陲,卒赠工部尚书,立坊旌表。 鲍志道:明朝时歙人,与鲍象贤同族,那时有名的大盐商,乐善好施,清嘉庆十年〔1805〕,洪水泛滥,带领众商捐米6万石、麦4万石,用以赈灾,尔后再捐银300万两,资助治水工程。他的儿子志父业,也多有善举。督抚将鲍氏父子的义举事迹上奏朝廷,皇上恩准修筑“乐善好施”即“义”字坊。“义”字坊在全国还是比较少见的,而在安徽黄山市歙县棠樾村,鲍氏家族有七道牌坊,分别以“忠、孝、节、义、节、孝、忠”而立,正着读,反着读都一样,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鲍承先:明末清初应州(今山西省应县)人,初为明将,曾任参将。后降后金,曾献离间计,使崇祯误杀清之大患袁崇焕。后又建汉军八旗,他隶正红旗,官至宰相。现北京鲍家街即其府第。山西应县鲍氏即其后裔。 鲍廷博:字以文。清朝安徽歙县人。家中藏书极富。乾隆时茧访遗书,廷博进家藏书600余种。又校刊《知不足斋丛书》30集,每集8册,收书200余种,在清代丛书中,以精善见称。著有《花永轩泳物诗存》。嘉庆十九年(1814年)逝世。终年86岁。 鲍先志:湖北省麻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军政治委员兼川东军区万县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万县地委书记,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第二副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