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嫌母丑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4:45:25
子不嫌母丑是什么意思
子不嫌母丑是什么意思
子不嫌母丑是什么意思
犬不择家贫,子不嫌母丑.
——宋·释梵琮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句话不知道在我们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中国流传了多少年.但现在感觉这句话,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在提倡孝道的今天,似乎已经没有了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儿不嫌母丑”,这五个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也很难找到这五个字的真实行动了,相反,太多时候看到的却是:子嫌母丑家贫.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化妆品广告,用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段音乐唱的广告词,是这样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斑的妈妈难看了.”唱的同时那小孩子(大概四五岁的样子)用手指着他妈妈脸上的雀斑.然后妈妈用了××护肤品后,孩子开开心心的唱“没斑的妈妈好看了.”看了这段广告我在想,中央电视台是面向全国乃至世界播放的公众电视台,这样的广告会不会让人有一种“子嫌母丑”的嫌疑.做这个广告的孩子不大,这么小的孩子的思想意识还要靠家长、社会共同来引导,而这样的引导,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会不会产生不健康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所以,孩子就象一棵小树一样,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共同来栽培,他才能长大成人成才.孩子的心就是一片白纸,如何画上美丽的图画,不只是靠父母,还靠整个社会.由一则广告,让我想到了这些.那么,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子嫌母丑嫌家贫的现象太多太多.
一个高校学生,在节日期间,母亲提着一篮“土特产”来校探望时,将母亲拒之门外并说:“你快走吧,快走吧?别让同学看见,我多没有面子啊!”这位母亲端庄秀丽,就是衣服破旧一点,有点不入格.有话说:儿不嫌母丑.何况,母亲并不丑陋,只是衣衫单薄一点.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带来的不只是家乡的“特产”,更是母亲的一片心啊!然而,孩子这样的举动,好让人心凉,好让人伤心.
香港《太阳报》5月30日的报道:端午节将至,河北一名贫寒村妇日前拿着在一篮粽子,不远千里前往江苏探望就读某医药大学的儿子,不料这位大学生因担心母亲衣衫褴褛邅人笑话,竟狠心将母亲拒之于校门之外,并对母亲的爱心粽子大吼:“谁还吃这个东西!?”在儿子的一再催促下,村妇泪水连连地带着粽子黙黙离去了.前后仅仅有十多分钟.
我市的一所全省重点高中,这里的学生都是全市的尖子生,但也有花钱进来的.每天晚上放学的时候,这所学校门口接孩子的轿车都是一些名牌车.什么奥迪A6、 A8、丰田、奔驰……好车名车汇集,让喜欢车的人能一饱眼福.一中也有许多家庭困难但学习优秀的学生,他们不让父母骑自行车接送,怕没面子.甚至有的孩子直接就对父母说:“别接了,你们也没有车,骑车接我多苛碜(苛碜:东北话难看的意思),给我留点面子行不?”这个面子,主要就是怕别人说自己家里穷.
前段时间,上演的电影《落叶归根》,片中宋丹丹扮演的捡破烂大姐,她儿子上大学后,母亲为解决孩子的生活等开销,从农村来到儿子读大学的城市,租了一间民房,靠捡拾破烂来供孩子开销.同时为了顾及已是大学生的儿子脸面,她主动提出儿子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给他生活开销.而他的儿子在上了大学没多久也许是虚荣心作怪,在同学面前也很少提及自己的母亲.
昨天,看了名叫雨秋雪儿的朋友写的《别跟着我》,也是这样的一件事例.在她为女儿开家长会时,一位在农村的男孩的妈妈,为了参加儿子的家长会,精心准备了一下午,找到了自己认为很好的衣服,还为住校的儿子带了很多东西,可当她满心欢喜的见到儿子时,得到的却是儿子说的“别跟着我”,她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她没有错,只因为儿子看到母亲穿着和打扮很土气,觉得让他在同学面前丢脸了,所以让母亲不要跟他那么近.实际,这样的事情,丢人的不是母亲,正是他自己.
这些儿啊,你们想到过吗?生育时的阵痛,养育时的苦痛,操劳中的辛痛.可能,为供孩儿上学,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母亲的心操碎了,父母也没舍得为自己添一件衣衫.母亲来了,就那么被拒之门外.是你的“虚荣心”在作怪吧.你的“虚荣心”,却伤害了母亲那神圣纯真的爱子之心.不管你的妈妈是美是丑,不管你的家是贫是富,都是给了你生命的妈妈,都是养育你长大的家.在孩子的眼里,妈妈永远是最美丽的,不是外表,而是对你的是那份爱.母亲对你奉献的是不掺有一点杂质的爱,在这种爱里你随意游走,任意游离,你感觉不到除却快乐以外的任何丑陋的东西,用爱浸泡过的母亲的言行中,儿女感受到的永远是母亲的美丽.
母亲不因家贫而不为,省吃简用,想方设法将孩子子送进大学,是希望他们将来能够反哺家庭,回报社会,成为一个有用之才.所以,到什么时候也别忘了生你养你的贫穷的母亲.有首歌唱道:“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无悔无怨,无休无尽,可怜天下慈母心.割不断血脉,比天高比海深.无私无求,无黑无白,可怜天下慈母爱……”文学作品在提倡爱母亲,文艺作品也在倡导爱母亲,艺术也在提倡爱母亲,可落实到实处的时候,却看不到对母亲的爱了.也许,越是提倡的,越是现在社会最缺乏的,也是反而教材比较多的.子嫌母丑的同时,又嫌家贫,现在已成为常见的事情,让人深思,让人伤心,让人无奈.其实这也不全怪孩子,父母、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都有责任.教育孩子要从德入手,先让孩子成人之后再成才.连最起码的做人都没有完成,他还能做好什么?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个成语用排比的方式说明了孩子对母亲的爱是无条件的,就如狗对主人的忠实绝对没有“趋炎附势”的动机的处世信条.可现实是,狗仍然坚守着这一道德防线,毫无“东家食、西家宿”的沦落迹象.而“人”却不行了,开始有人嫌弃母“丑”、母“贫”了!我在想,我们这个世道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有人竟沦落到了连狗都不如的地步!
现在出现的子嫌母丑又嫌家贫的现象,是我国畸形教育下的产物.“犬不择家贫,子不嫌母丑.”宋人留下的这句饱含人文哲理的不朽格言,数百年来在我们民族的道德文化传承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教化作用.然而,在今天的社会里所发生的一桩桩嫌母丑嫌家贫的现象,让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被无数代人坚守的道德理念,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