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善知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5:52:21
【如何选择善知识】
【如何选择善知识】
【如何选择善知识】
《金刚经》幼儿园儿童背诵版(缘聚禅莲徒儿) 《涅盘经》云:“生世为人难,值佛世亦难,犹如大海中,盲龟遇浮孔.”“清净法宝,难得见闻.我今已闻,犹如盲龟,值浮木孔.”这都说明虽然盲龟在大海中值遇浮木的机率非常的低,但若能够得到人身,值遇佛法,却更为稀有难得和弥足珍贵. 佛陀早就告诫后世弟子,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无数魔子魔孙混迹佛门之中,披着佛法的外衣,坏我正法,害我佛子.很多佛子在学佛之初不知如何辨别正邪,不知如何分辨善恶,常常错把伪装起来的恶知识,当成大善知识,甚至当成了佛菩萨觉者再来,盲目跟从追随崇信,亲近恶友,远离善法,不知不觉中,慢慢堕入魔道,断送了法身慧命,甚为可惜!由此可见,普遍缺乏辨别正法恶法,辨别善友恶友的慧眼,是我等末世行人的一大致命弱点. 我们已经知道了修学佛法必须要依靠善知识的道理,以及亲近善知识的种种殊胜,那么判定善知识有哪些标准呢?根据《瑜伽师地论》里讲的,善知识有八种德相:“何等为八?谓如有一安住禁戒,具足多闻,能有所证,性多哀愍,心无厌倦,善能堪忍,无有怖畏,语具圆满.” 第一,安住禁戒.要持戒清净,守戒律,身语意三业对戒律没有亏损,因为戒是一切功德的根本,如《四分律》说:“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如《华严经》说:“如佛所说,自不持戒令他持戒,自未调伏令他调伏,无有是处.”其根本是五戒十善,五戒为:远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十善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悭贪、不嗔恚、不邪见.第二,具足多闻.要对很多的佛法都能够通达,能够受持.因为要教别人的话,跟单单自修不一样,需要广泛地了解所教的对象,对佛法经论都有清楚的认知和把握,才能帮助引导别人.第三,能有所证.要在佛法上,特别是在禅定、智慧上面,要有一定的修证、证量,这样才能深入地引导别人.【这一点非常重要,没有实证,宣讲三藏十二部也不能解如来真实义,佛法的甚深意理是必须要实证进入实相才能够理解,而实证与外道的神通是不一样的,是通过戒定慧三学开发的自性妙用,证量也有层次的差别,所以依止的善知识证量的高低也对我们的修学的究竟程度有很大的影响.而证量高低的外化表现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做到何种程度,越是证量高的善知识一定越能够舍弃自己的一切,对众生产生无尽悲悯之心.】【小故事】有一个公案系国师南阳慧忠问紫璘供奉道:“听说当供奉要注解佛经,是吗?”紫璘供奉道:“是”.和尚道:“注经这个工作,必须要了解佛的意思才可以开始做阿”紫璘道:“如果我不了解佛的意思,我不敢注经.”国师让侍者将一碗水、放入七粒米,一只筷子扣在碗上,送与紫璘供奉,问道:“这是什么意思?”紫璘道:“不会.”国师骂道:“连和尚我的意思都不晓得,更别说是佛的意思了.”古大德对于注解佛经是非常谨慎的,必须要真正了佛真义,才可以注解佛经.讲解佛经也是如此,没有实证证量,讲解佛经是十分可怕的事情,很容易用个人知见误解佛陀真实义理,自误更耽误无量众生慧命.第四,性多哀悯.要对众生常生起慈悲怜悯之心,有慈悲怜悯之心才会去帮助众生、救度众生.真正有实证的善知识,内心自然流露悲悯之心,会对众生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纵然舍弃自己生命也要令众生离苦得乐. 第五,心无厌倦.要对弟子们的教导不怕麻烦,不辞辛苦,能够善于引导、鼓励,宣说正法,内心里面从来都没有舍弃过弟子,没有厌倦.一般人,学修佛法也好,做事做人也好,常常会犯厌倦的毛病.如果我们做一做就觉得辛苦了,不想做了,学一学就不想学了,修一修就不想修了,这就是厌倦.做为善知识要教导弟子,对弟子的法身慧命负责任,就不能有厌倦心.第六,善能堪忍.只有善能堪忍才能做到瞋不报瞋、打不报打、骂不报骂.人家骂,不还口,人家打,也不还手.《梵网经》里面讲难忍能忍,只有这样才能度众生.因为度众生要度,六道有情、豺狼虎豹等等都要度,那些暴恶的有情要把你吃掉时,你不仅不恨它,还想着要度它,这才是菩提心的体现.第七,无有怖畏.无有怖畏是指宣说正法的时候内心没有怯劣,因为这是为了弘法,弘法为家务,利生是事业.如论中解释:“云何名为无有怖畏?谓处大众说正法时,心无怯劣,声无战掉,辩无误失,终不由彼怯惧因缘,为诸怖畏之所逼切,腋不流汗,身毛不竖,如是名为无有怖畏.”第八, 语具圆满.如论中解释:“云何名为语具圆满?谓彼成就最上首语、极美妙语、甚显了语、易悟解语、乐欲闻语、无违逆语、无所依语、无边际语,如是名为语具圆满.”语具圆满就是能够把佛法讲得非常清楚,让人家很容易懂,能够理解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才能够引起听者的善法欲.如果我们讲了半天,人家听完了不知所云,善法欲就产生不了. 根据《大乘庄严经论》里面讲,善知识的德相有十种:“若善知识具足十种功德者,应堪亲近.何谓为十?一者调伏,二者寂静,三者惑除,四者德增,五者有勇,六者经富,七者觉真,八者善说,九者悲深,十者离退.调伏者,与戒相应,由根调故.寂静者,与定相应,由内摄故.惑除者,信念与慧相应,烦恼断故.德增者,戒定慧具,不缺减故.有勇者,利益他时不疲惓故.经富者,得多闻故.觉真者,了实义故.善说者,不颠倒故.悲深者,绝希望故.离退者,于一切时恭敬说故.”这个十德与昨天谈到的八种仅仅开合不同,内涵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