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还珠格格 中有一篇文章叫 礼运大同篇,我想要这篇文章 ,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22:28:47
新还珠格格 中有一篇文章叫 礼运大同篇,我想要这篇文章 ,
新还珠格格 中有一篇文章叫 礼运大同篇,我想要这篇文章 ,
新还珠格格 中有一篇文章叫 礼运大同篇,我想要这篇文章 ,
大道之行也1,天下为公2,
选贤与能3,讲信4修睦5
故人不独亲其亲6,不独子其子7
使老有所终8,壮有所用9,幼有所长10
鳏11、寡12、孤13、独14、废疾15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16,女有归17
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18
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已19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20,是谓大同21.
白话语文∶
当广大而不偏私的道通达於全世界之际,普天之下的世界便是属於天下人类共有共享的.人们选出贤明与有才能之人为民服务,大家彼此非常信实和睦.人们不单亲爱自己之亲人,同时也亲爱他人之亲人、不止爱护自己之子女,同时也爱护他人之子女.这使老年人能福寿至终;壮年人各有所用,而不游手好闲;幼年人有所教养成长.并且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老而无子者、残障疾病者,都能得到最妥当和最关切之照顾.男子做适当的工作,女子有良好的归宿.物质生活非常丰足,任人享用,但不让它们随便浪费在地上.凡是资源都好好的保藏,且不占为己有,不坐享其成.人人惟恐自己没有为社会出力的去各尽其职各尽其力,然而却不是自私为己.所以一切私心小智和阴谋诡计永不发生.一切抢盗偷盗、乱贼暴徒永远绝灭;因此这时的人外出或夜晚,门户不必关闭也安然无事.这便是大同世界.
--------------------------------------------------------------------------------
注解∶
1)大道之行也∶大道,言道之广大而不偏私.行,意谓通达於天下.
2)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其原旨亦即以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的天下.
3)选贤与能∶诸侯国不世袭,也不是用人唯亲,惟贤良与有才能者则选而用之.
4)讲信∶谈说忠信之行.
5)修睦∶修习亲爱和睦之事.
6)亲其亲∶前一个“亲”字,乃动词,言亲爱.後一个“亲”字,乃名词,言亲近的人.
7)子其子∶前一个“子”字,乃动词,这是古人对於所生子女的概称,不论男女皆称子.
8)使老有所终∶使老人皆得以赡养终其馀年,全寿而终.《辞源》∶“人死曰终.”《礼记》云∶“君子曰终,小人曰死.”
9)壮有所用∶壮者,古人以三十曰壮.《记礼曲礼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壮有所用”这一句是谓使每一个壮年人能为社会奉献其才力及能力.人因此也活著做自己适当的事,因社会用人恰当,每个人便能从工作中享受个人的荣耀与满足.
10)幼有所长∶按《曲礼》注,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故知十九岁以前通称幼.有所长,指幼小者皆能长大成人,得到良好的教育.
11)鳏∶通“矜”,老而无妻或丧妻者皆曰矜.
12)寡∶五十岁无夫曰寡,今妇人丧夫皆曰寡.
13)孤∶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者.
14)独∶老而无子曰独.
15)废疾∶谓精神或体力不完全者也.《礼记》∶“废疾非人不养者.”刑律把衰减视能、言语能力衰退障碍及衰减一肢以上之机能者,以及精神或身体患上三十日以上之病者通称为“废疾”.
16)男有分∶男人各尽其责做适当的事,各安其业.
17)女有归∶女人嫁不失时,找到适合人家.《辞源》∶“妇人谓嫁曰归.”
17.女有归∶女人嫁不失时,找到适合人家.《辞源》∶“妇人谓嫁日归.”
18)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货”指资源,“恶”指讨厌.谓丰厚的财力资源既不愿就这样搁在地下不用,当然就应该努力去开采,有了收获应该与社会群众共同享用.“不必藏於己”即凡是资源皆应及时好好保藏,却不是为了自己,即不为个人也不必私藏,不会有据为己有的贪念.
19)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力”指包括体力与脑力的劳动力.谓遇到必须劳动或大家贡献心力的事,每个人都惟恐自己用不上力,惟恐自己不劳而获的享用成果,而且,每个人也不须都是为个人有利才如此.
20)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谋,奸邪诈欺之谋,於众人之间有所互谋即是所谓“相图谋也”.人之所以相图谋甚至於有人沦为盗窃乱贼,乃由於身困穷而俗恶薄,这固然可说是社会不公不义造成,但某些人个人的心理不正不坚也是原因.但是一旦如今的大道之行能如此,则民无不足不赡之患,而有亲逊和睦之风,故图谋闭塞也不能兴起,盗窃乱贼也不能作乱,因此门户之扉从外开著,也就不必关闭了!(外户∶大门)
21)大同∶同,和也,平也,此言五帝之时,真正理想的太平世界.五帝,乃古
帝之称,亦曰五人帝,有三说∶
1)以太昊、神农、黄帝、少昊、颛顼为五帝,见《礼月令》.
2)以黄帝、颛顼、帝琐、帝誉、尧、舜为五帝,见《大戴礼》及《史记》.
3)以少昊、颛顼、帝誉、尧、舜为五帝,见《帝王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