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人做出了人生的正确选择历史人物最好 主要为 鱼我所欲也 这一课收集材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12:17:11
历史上有哪些人做出了人生的正确选择历史人物最好 主要为 鱼我所欲也 这一课收集材料
历史上有哪些人做出了人生的正确选择
历史人物最好 主要为 鱼我所欲也 这一课收集材料
历史上有哪些人做出了人生的正确选择历史人物最好 主要为 鱼我所欲也 这一课收集材料
《鱼我所欲也》一文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孟子会毅然“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当中的“义”和文章最后的“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都是指人的“羞恶之心”(按现在的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廉耻之心”).因为人只有拥有“羞恶之心”,才能分清哪些是道德底线可以承受的事,哪些是道德范围所不接纳的事,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这样才能不被“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和“所识穷乏者德我”所诱惑,而像“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
例子
荀巨伯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朋友的病情,此时正赶上胡人大举进攻郡城.友人对巨伯说:“今天情况很紧急,我将要死去,你赶快离开吧!”巨伯说:“我从远方不远千里来探望你,而你却让我离开,舍弃义气而寻求生命,这岂是我巨伯的所作所为?”不久贼兵攻破郡城,对巨伯说:“我们大军入城,一郡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何等男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不忍心离开此城,我宁愿用我的身体代替朋友偿命.”贼人的丞相听了,对巨伯说:“我们这些不讲仁义的人,可是却侵入了这讲仁义的郡城.”于是班师回国,整个郡城幸免此难
比干
比干(前1092-前1029),子姓,沫邑人(今卫辉市北).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为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3岁.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也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因此被称之为“亚圣”。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
全部展开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也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因此被称之为“亚圣”。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在人性方面,因袭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主张性善。(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孟子观点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不过他提出的“舍生取义”的观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商品经济的今天,都具有积极意义。
孟子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孟子语录》一文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孟子会毅然“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当中的“义”和文章最后的“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都是指人的“羞恶之心”(按现在的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廉耻之心”)。因为人只有拥有“羞恶之心”,才能分清哪些是道德底线可以承受的事,哪些是道德范围所不接纳的事,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这样才能不被“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和“所识穷乏者得我”所诱惑,而像“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
收起
文天祥、苏武、杨家将、很多的,凡是青史留名的都可以说是做出了人生的正确选择
秦始皇